APP下载

活跃课堂一得

2018-06-01彭光明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活跃课堂引导者培养能力

彭光明

摘要: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学中要做到行之有效的分阶段教学;一堂语文课可分为三个教学时段:第一是起始段,要注重引导,善于激发学生的情趣;第二是展开段,要重在指导,紧抓重点、点拨迷津;第三是收尾段,要善于疏导,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

关键词:中学语文;角色定位;引导者;活跃课堂;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75-01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文化活动的双边活动过程。需要体现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语文课要完全开放,充满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形象应该是"导演",而不是单纯的"讲演者"。应该在引导、指导、疏导上狠下功夫。即紧扣一个"导"字组织教学。

1.注重引导,善于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新的天地

一般来说,设计一个具有创意,富有魅力的教学引导,犹如创造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知识宝库。兴趣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学生有兴趣,就能积极地思考,从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去传授知识,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换一个角度去导入,先在黑板上展示赵州桥的挂图,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要求学生说明图中大、小拱的位置及桥的结构。这样教师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引课,课堂充满活力,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富有情趣。

引导得好,学生主动去学,效果更佳。例如,在教高尔基的《海燕》的导入是: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人生启示,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描绘了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反映了一种社会形势,从"海燕"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下面让我们走进高尔基的《海燕》去感受形象,体会情怀吧!这样教师放下了操纵学生思维的指挥棒,走进了学生中间,把权力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这正是语文课程理念中提倡的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参与去实现"人人发展"的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千万别忽视授课引言的探究,注重引导,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风气,这是引导课堂活起来的重要开端。

2.重在指导,紧抓重点,点拨迷津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说:"我认为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一步在透彻理解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如何发挥指导作用呢?教师要教活,学生要学活,一定要当好学生"活动与探究过程"中的指导者。但在教学过程中即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约束学生思维,教师应集中在指点上,指点要扣重点、抓关键、点迷津。

2.1扣重点。重点是课文的核心部分,即表现主题或线索的重点词、句、段落,因此教学中应紧扣重点,进行指导,把重点知识点化给学生。

2.2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就是开文章的"口子",点出文章的中心,并由此入手带动全篇教学。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的去理解,分析探究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语文课堂得到很好的收效。

2.3点迷津。前人读书主张有"三境":初读的无疑之境到深思有疑之境,再到解疑后重入无疑之境。因此,教师必围绕"疑"来组织教学,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

扣重点、抓关键、点迷津作为一种点拨教学,是语文课中一种有效的教学艺术。如果能把点拨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照着课本泛泛的讲一遍。单一的学习词语、归纳段意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连所问的问题也是点缀性的问几声,没有创新,也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缺乏足够的思维训练,这样的方法是不明智的、不可取的。

3.善于疏导,让学生检测反馈、拓展延伸、巩固升华,及时开启丰富的想象

写文章讲究龙头凤尾,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特別在提倡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的收尾艺术"是值得每位教师深研的课题。如果说引是导的基础,导是引的深化。那么疏导就是导的升华。如何疏导呢?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疏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向写作延伸,注意读写结合。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扩大了视野,接受了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再把学生熏陶体会的认识,对文章进行改写式的扩写,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再到对学语文的延伸,实现读写结合。

3.2向旧知识衔接,疏通知识渠道。《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是以游览的路线把文章串联起来。借记游来阐发事理的文章。因此,在《石钟山记》的教学中要联系前面学习的《游褒禅山记》,从写景的路线及对于景色的描写而阐明事理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又领悟到写游记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疏导,使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学习。

3.3向情感升华,注重文道结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告诉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探究永恒的课题。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今天,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课堂活跃一得:有效的转变了学生原来单一的学习方式,要学生成为讨论者、探究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随着教师这一角色的改变,"导"便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精髓。如果抓住了引导、指导和疏导三个环节的教学,就能导出一堂堂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就能导出一个个才华出众的学生;就能导出一串串素质教育和谐的火花。

猜你喜欢

活跃课堂引导者培养能力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坚持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坚持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