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传染”了癔症的高一女生

2018-06-01晓林

现代家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癔症李女士传染

晓林

不能承受的震撼

小迪今年15岁,是上海市松江区某中学的高一女生。事实上,她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一学生,因为她没进过高中校门,没上过一天课,在入学前军训时她就被诊断出癔症,不得不中断军训,甚至有休学的可能。

坐大巴车进入军营时,小迪对为期两周的军训充满期待。新同学、新老师、集体食宿、没作业、不考试……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是两个字:痛快!

军训第一天是练习站军姿,小迪很兴奋,表现很突出,被教官指定为标兵。但是第二天训练走正步时,小迪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教官很奇怪,训练强度明明不大,天气也不算闷热,怎么一上来就晕倒呢?症状也不像中暑啊!好在十多分钟后小迪清醒过来。她神情恍惚,不记得自己晕倒这件事。教官没当一回事,继续训练,但是小迪很快第二次晕倒,而且足足昏迷了20分钟。教官不敢怠慢,连忙送小迪就医。

在医院,小迪接受了全面检查,排除了心脏病、低钾血症等常见病,脑CT检查也未发现异常。经与精神科医生的会诊,也排除了癫痫,最后确诊为癔症。因症状较轻,医生建议小迪接受心理治疗。不得已,小迪中断军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军训基地,在其妈妈李女士的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

回忆两天前晕倒前的感受,小迪说:“第一次晕倒我猝不及防,没来得及反应就人事不省了,但第二次我的感觉很清晰,是同学们整齐的脚步声把我给震晕的!”小迪的眼神流露出恐惧,“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我听来,好像有人在调试音量键,整齐的脚步声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不堪忍受的轰鸣!只有我一个人晕倒,同学们都没事,说明我有病,很严重的耳病!为什么医生诊断我没病呢?”

我微笑着把面前的一沓病例和检查报告轻轻推给小迪,说:“你可以自己看呀,哪里看不懂我可以解释。要相信医生,你的心脏和大脑都很健康,也没有查出低钾血症,这些是造成突然晕倒的主要病症。”

“低钾血症。”小迪喃喃自语,“好熟悉的病名。”

我转身问坐在沙发上的李女士:“小迪小的时候得过低钾血症吗?突然晕倒过吗?”

李女士缓缓摇头,说:“我是第一次听说这种病。前两年小迪好像在学校操场上晕过一次,不过也就几分钟,校医说可能是没吃早餐的缘故。”

“我想起来了!”小迪高声说,“我上初一时的同桌小妍经常在教室晕倒,我陪她去看过几次校医,医生说她患的就是这种病。对,没错,就是低钾血症。我当时觉得这名字拗口,还专门百度过。”

我问小迪:“你在操场上晕倒是在陪小妍看病之后还是之前?”

小迪说:“之后。这点我十分肯定,因为我当时想,我像小妍那样晕倒了!”

我接着问:“当时同学们是否也在练走正步?”

小迪回忆道:“不,当时大家在喊口号,‘刻苦学习‘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的。老师,难道是小妍把癔症传染给我的?”

“不是传染,是暗示。回头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说。

为什么偏偏是我

“醫院的诊断是正确的,小迪患的正是癔症。”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深入交谈,我证实了医院的诊断。

李女士忧虑地问:“癔症是一种什么病?究竟是怎样引起的?”

我告诉母女俩,癔症也被称为“分离转换性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起源于心理因素,并通过特定的心理产生症状。各种不愉快的心境,气愤、委屈、惊恐、羞愧、困窘、悲伤等精神创伤,常是初次发病的诱因,恐惧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以后因联想或重新体验初次发病的情感可再次发病,且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引起。临床统计显示,癔症患者以青年女性为主,青春期女孩是高发人群。另外,癔症患者的性格通常异于常人,如高度情感性、暗示性、幻想丰富、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过不用担心,尽管癔症发病时看上去很严重,但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

“在操场上喊口号的同学有上千人,军训的同学也有数百人,同样听到震撼人心的声音,为什么他们没有不舒服,偏偏是我晕倒?”小迪问。

“这与你的人格特征有关。”我解释道,“国外有资料显示,49.8%的癔症患者具备5种易患癔症的人格特征:第一,表演性人格特征,即情感性鲜明,情绪波动大,过分感情用事,表情夸张,言语行为幼稚、戏剧化,情绪控制能力差,情感肤浅;第二,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第三,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地追求刺激,以寻求周围人的注意;第四,高度的暗示性,即容易受周围人和环境的暗示,也容易自我暗示;第五,丰富的幻想性,即想象丰富,甚至以幻想代替现实,总是有意无意地扮演幻想中的角色。”

“老师您快说,我属于哪一种?”小迪迫不及待地问。

“你自己觉得呢?”我反问。

小迪翻白眼想了想,说:“前两种不沾边,第三种好像也不符合,后两种嘛,有点意思。”

“看来,你很有自知之明嘛。”我赞许道,“以我的观察,你的人格特征有高度的暗示性,很容易接受环境和别人的暗示,也容易自我暗示。同时,你的想象力很强,甚至能以假乱真,至少能让你自己当真。现在,让我描述你第一次晕倒的一种可能情况,你来评判是否接近真相:同桌小妍因患低钾血症经常晕倒,你在陪护的过程中对晕倒有了更多的了解,应该也看到了晕倒的某种好处,比如可以不上课、不做作业,甚至不上学,或许内心对晕倒有了某种期待。这为你在操场上真正晕倒奠定了心理基础。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你有较重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当操场上上千同学齐声高喊励志口号,其震撼的气势让你联想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学业竞争。你本能地想逃避,这时,你的脑海里冒出了‘像小妍那样晕倒的念头。当逃避通道打开,谁还有心恋战?你的奋斗意志顿时瓦解,结果就真的晕倒了。”

小迪目瞪口呆,怔怔不语。

我问:“我说错了吗?”

小迪摇摇头,缓缓道:“老师您分析得都对,我确实挺羡慕小妍的,也确实害怕考试。当我晕倒,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关心我,我感觉很受用。所以,其实癔症人格特征第三条我也符合,以自我为中心,不断追求刺激,以寻求周围人的注意。”

了解真相即治疗

李女士不解地问:“既然确认为癔症,为什么医院不肯给予治疗呢?是他们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我说:“不,是因为小迪的症状较轻。对癔症,现在中西医都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如理疗、针灸、药物注射等,但对小迪来说有点小题大做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心理治疗是治疗癔症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效力持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补强作用。”

我告诉李女士,治疗癔症有以下三原则:

第一,越早越好。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癔症反复发作和疾病慢性化十分重要,必须予以重视。对初次发病的患者,合理的解释,说明症状与个性特征的联系,使其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该根据病情,制訂科学、细致的整体治疗方案,不宜匆忙、草率地进行。

第二,避免反复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基本明确以后,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因为过多的、不必要的检查,往往会使病情进一步复杂化。在询问病史或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不恰当的提示,有可能使患者出现一些新的症状。

第三,避免不良暗示。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环境中的不良暗示。过多的人围观、对症状过分关注、对患者病情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紧张不安,都会使患者寻求注意的倾向增强,从而使病情恶化。

李女士表示一定全力配合我。

“那就快开始吧!”小迪焦急地说,“我可不想休学一年。”

我对小迪的心理治疗主要选择解释性心理疗法和暗示疗法。

所谓解释性心理疗法,即让小迪充分了解癔症的真相。心理学上有句名言:了解真相即治疗。许多病症是无知引起的,一旦了解了真相,心理障碍便不攻自破。我向小迪详细介绍癔症的成因以及改善途径,目的在于引导她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她分析自己个性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法。

暗示疗法是治疗癔症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急性发病的患者。暗示可分为觉醒时暗示和催眠暗示两种。首先,我告诉小迪,癔症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过治疗,障碍可以消除,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使其对治疗产生高度的信心和迫切的治愈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不断重复这种鼓励,慢慢地使其接受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其次,经过谨慎检测,我确定小迪适合语言催眠,且感受性较强,于是在李女士在场的情况下,对小迪进行了5次尝试催眠。在催眠过程中,我不断向小迪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并引导她倾诉内心苦闷,使她受到压抑的负面情绪得以充分宣泄。

目睹催眠的李女士泪流满面,感慨道:“真没想到,小小的孩子,心里藏着这么沉重的压力!早知如此,我绝对不会向她施压,逼她学习了。想想真是作孽啊!中考前,我经常早上5点把她叫醒,逼她背英语单词……”

科学预防三要领

经过两个月每周两次的心理治疗,小迪的癔症得到了根本性的治愈,而且自信心、抗压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其间,她没有间断上课,所以,随着治疗效果的逐渐显现,她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治疗结束时,与小迪的欢天喜地形成对比的,是李女士的闷闷不乐。

我宽慰李女士:“放心吧,小迪的心理素质已得到明显增强,不会再那么容易被暗示,癔症不会再来找她的麻烦了。”

“不,不。”李女士连连摆手,若有所思地问,“请问,癔症这种病有没有遗传性?”

我说:“目前医学界对这个问题有争议,也就是说,尚不能确定。怎么,您担心小迪的后代……”

“不,不。”李女士忙不迭地否认,“不瞒您说,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发作过两次癔症,后来不治而愈。陪小迪治疗,我感觉自己也被彻底治愈了。但是,我担心小迪的妹妹也有此一劫,所以想请教您预防之法。”

我问:“小迪的妹妹现在几岁?”

李女士说:“10岁,上小学四年级,去年发作过一次癫痫,治疗过,医生说没事了。”

根据李女士的家庭情况和她二女儿的具体情况,我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第一,性格培养从儿童抓起。养成健康、良好的性格是预防癔症的关键因素,而养成健康性格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后天环境非常重要。鉴于儿童早期的性格发展决定了后来的个性特征,因此,孩子的心理卫生应该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做起。“儿童时期也是为身心健康打基础的重要时段,多下功夫肯定是值得的。”我语重心长地强调。

第二,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富于模仿性,易于接受周围人的影响,所以家庭生活的气氛、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家庭应与学校配合,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爱劳动、爱集体的品德与作风,养成诚实、坦白、坚强、勇敢和开朗的性格,就能够从根本上预防癔症等心理疾患。我告诉李女士:“后天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在儿童性格障碍与行为障碍的发展形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最常见的不良因素是童年时期的精神创伤、不恰当的教养方法、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为此,要防止孩子性格反常发展和其他精神异常的发生,必须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第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卫生。发生在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功能失调,往往是由个别症状开始的,如口吃、遗尿、抽动、神经性呕吐和睡眠障碍等;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往往表现为孤僻、迟钝、冲动或多动症等。这些个别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并科学矫正,大多是可以彻底治愈的,也能预防症状的发展。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癔症李女士传染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把被骗的21万元“骗”回来了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擦玻璃
诗癔症
传染
网上购物被"客服"骗2.8万元
男子出轨后满怀愧疚 事后发现妻子红杏也出墙
“疯病”不是“鬼神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