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边际递减效应提高地理长假作业效益

2018-06-01曾祯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7期
关键词:边际长假效应

曾祯

[摘 要]利用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理论,分析高中地理长假作业,发现作业的“投入要素”和“产出效益”之间不一定呈正比例增长关系。由此阐明提高作业的质量是克服高中地理长假作业“边际递减效应”的有效途径,并探索了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作业;边际递减效应

边际递减效应作为一个经济学理论,也称收益递减规律,由赫尔曼·戈森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中首次提出。其含义是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递减[1]。通俗地说,即“一分耕耘不一定换来一分收获”。

边际递减效应已经被应用于对学生的批评和表扬技巧方面。如李高辉认为教师要适当批评优等生,善于表扬后进生[2];叶士舟认为要控制好刺激变化的增量,不断变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样一种教育方法的运用不能重复太多次数[3]。总体上看,这一效应理论还较少应用于德育以外的其他领域。在此以该理论引入高中地理长假作业的管理,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提高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对高中地理长假作业边际递减效应现象的分析

1.长假作业的特点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向教师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以及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方法。长假作业可以特指学生在一周或更长时间内完成的作业[4]。传统长假作业一般具有题量较大、涉及知识点较多、题型密集等特点。学生的长假具有时间相对较长、生活空间较广阔、自主权较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动一番心思,才能提高长假作业的有效性。

2.长假作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教辅作业,往往并不能适合学校的学情,其中不乏题量过大、重复练习多等问题,容易加重学生负担,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针对这些弊端,许多学校鼓励教师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作业体系,提高作业质量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作业的开发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系统工程,每逢期末便异常忙碌的教师们往往无暇精心设计或编写长假作业,而在仓促中布置下去的长假作业是否真正适合学情,还有待商榷。

3.实例分析:高中地理长假作业中的“边际递减效应”现象

2013年暑假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地理组根据学校要求,为学生设计了包括50道选择题、10道综合题的长假作业。假期结束后,抽取了三个班级共140名学生的长假作业作为样本,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一类是完成全部题目的学生,占29.3%;第二类是没有全部完成但至少完成一类题型以上的学生,占60.7%;第三类是最多完成其中一类题型及以下的学生,占10%。再抽取第三类学生的作业,发现这些学生只完成了选择题,对综合题鲜少动笔,其中一些作业还有匆忙抄袭的痕迹。

4.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课下谈话的方式,调查了学生未能在长假完成作业的原因,其中包括“长假作业题量较大,题型单一”。通常学生会按照教师布置的作业顺序来做,第一部分布置了50道选择题,学生反映完成速度越来越慢,如第一次做10道题花了30分钟,第二次花了40分钟,第三次花了60分钟,到了第四次,因题目难度加大、题型单一枯燥等因素,很多学生兴趣持续降低,甚至出现逆反情绪。这时候作业的“产出效益”接近零,甚至个别学生开始出现负面效果,即“投入要素”和“产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呈现负增长关系(见图1)。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完成长假作业中的边际递减效应越来越明显。教师预计学生用约120分钟的时间,分配在5天里完成的选择题作业,而许多学生用了10天甚至半个月才完成,甚至还有人完不成。

二、运用边际递减效应原理改进长假作业的实践

为克服地理长假作业边际递减效应,可针对作业的“投入因素”进行以下调整和改进。

1.调整题量分配

由于学生习惯于按题目顺序完成作业,教师若把同类题型整合在一起印发给学生,容易使他们陷入边际递减效应,即作业的“产出效益”從某一节点开始会随着“投入因素”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可将同样的作业量和作业类型进行灵活调配,分套布局,使每一套题目的数量、类型、难度搭配得当,具有新鲜而相对独立的特点,并提出完成作业的频率和用时建议,便于学生按次完成,以提高作业的“产出效益”。

2.设计选做题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使长假作业具有层次性。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置不同难度的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有些学生空间观较差,可设置一些地图绘制、填写、读图的题目;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归纳性的综合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以使长假作业发挥最大功效。

根据以上思路,2014年寒假前,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另一种长假作业(见图2)。假期结束后,抽取同样数量的学生为样本进行统计,并与前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长假作业的优秀率有很大提高,不合格人数降至1人。通过谈话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这种作业更有条理,在完成过程中心理压力较小,选做题有新鲜感,更愿意选择有挑战的题目,从中获得成就感。实践证明,改善后的长假作业有效降低了作业量造成的负担,增加了作业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有效减少了抄袭现象。

三、进一步增加地理长假作业的趣味性与多样性

1.从生活中取材,增加作业趣味性

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对于这类取材的作业学生更愿意积极完成。教师在设计长假作业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生活中的地理来设置问题,尤其是与作业所处时段相关的热点或新闻等,效果更佳。如2017年暑假,就以“一带一路”经济带为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收看电视专题节目、网络搜索资料等方式,分析“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资源、人口、城市、产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并换算不同国家的地方时和区时。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业形式

以往学生的长假作业以纸质作业为主,在放假前由教师印刷发放。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青少年普遍使用电子产品并对其应用非常熟悉,因此,除了纸质作业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给学生布置适量的电子作业。有些学生在长假中如同脱缰的野马,在网络游戏中纵横驰骋,几乎丧失了时间观念,让家长和教师感到非常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制止学生停止游戏往往并不能奏效,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巧妙地布置作业来解决这一问题。如笔者所在的备课组,每年的暑假作业都会布置学生在户外活动中拍摄两张清晰图片,附上拍摄地和时间,并结合必修教材知识点阐述地理现象,最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作业。这一作业的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到户外去,发现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中的精彩,并应用地理知识。开学后许多家长反映假期和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有明显改善。借助于网络与移动设备,这种电子作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或临时产生,给学生制造一种悬念,作为假期作业这个“投入要素”的刺激点,有效调整长假作业的“产出效益”。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高中地理长假作业由于题量较大、题型较单一枯燥等原因,将造成作业的“投入要素”和“产出效益”之间出现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 实践证明,改善“投入要素”,通过合理分配题量、分层设计可选题、借助时事增加趣味性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措施深入挖掘、精心设计的高中地理长假作业,能有效缓解这种边际递减效应的发生,显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在设计长假作业时能认真推敲并优化每一个细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长假作业最好及早准备,以免因时间仓促而导致作业设计“心有余而力不足”。

参考文献

[1]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9.

[2]李高辉.批评与表扬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及其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8):56-57.

[3]朱晓进,朱芒芒.中国高中生2009阅读年选·知识卷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2-13.

[4]薛剑晨.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高中数学长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12(10):20.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边际长假效应
画与理
学会坚持,学会放弃,理性行动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边际环境污染效应
长假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年度拼假攻略
分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