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教学系统探索区域教学改革发展新模式
2018-06-01逯行周坤
逯行 周坤
自2012年起,北京市昌平区就通过互动教学系统在区域层面对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行了探索,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基于互动教学系统的常态化教学,对互动教学系统、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通过跨部门的创新团队协作模式、陪伴即培训的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途径,在区域发展层面对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一、基于互动教学系统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近五年,随着无线网络环境的搭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昌平区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实践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第一阶段:开疆拓土
2012—2013年,是北京市打造百所数字校园的时期,当时的“数字学校”大部分只是搭建了学校管理方面的平台,而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方面的尝试较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昌平区信息中心才选择了某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试点,进行互动教学探索。学校克服了当时网络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难题,砥砺前行,不断取得突破。
2.第二阶段:渐入佳境
经过一年的实践,信息中心团队逐渐摸索出一套支撑互动课堂教学的技术参数,据此建立了区级无线网络支撑课堂教学的技术方案。截至2014年底,全区基本完成百所校园网升级、教育城域网升级万兆、全区无线网络建设三大任务,实现了万兆骨干、千兆到学校、6G上网带宽的目的。正是因为区级硬件环境的建设,才为互动教学系统在校级层面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同时,教育大环境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爆发”,“一对一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理念逐渐成熟,为区域互动教学探索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3.第三阶段:寻找星火
经过三年的摸索,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区范围内精选10所学校作为互动教学实践校,以项目推进方式,为实践学校配备软硬件,同时以教研员为代表的学科团队、以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中心团队合力为一线实践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了更好地引导实验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昌平区互动教学研究团队主动参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李玉顺博士团队实施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在专家团队的带领下,昌平区在平板电脑教学应用模式、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其他区域的平板教学推进学校建立伙伴关系,进行不断地交流与学习。
4.第四阶段:稳步推进
经过互动教学项目的实施,前期探索经验不断积淀、中期实践模式不断摸索,到2017年,昌平区互动教学项目便迎来了“稳步推进”时期。以基于平板互动教学系统实施的课堂教学课时数为例,2017年昌平区平板电脑教育教学累计授课2167节,参与实践的教师增加到290人,涉及高中生物、初中数学、小学语文等诸多学科。
通过不断的实践,互动教学系统已成为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调整学生学习方式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使教师对互动课堂的诉求发生了转变,回到了学科教学的本质。由此,教师对平台应用层次的需求逐渐弱化,加大了对平台优化和教研指导的需求。
二、区域教学改革发展路径探析
1.创新团队协作模式:跨部门协作
昌平区互动教学研究团队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以教研员为主导的学科教研团队和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信息中心团队。互动教学实践团队根据学校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需求,在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下,与信息中心合作提供服务支撑,逐渐形成“学校自主—教研引领—技术支撑”的团队协作模式。互动教学实践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一线教师为主要实施者,从集体打磨教学设计、现场参与教学活動、共同评课等方面,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信息素养。
教研指导与技术支撑不断参与学校层面的互动教学项目,通过从区域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实现了项目的有序推进。信息中心定期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在每次互动教学研究课中,教研团队都会从学科的角度为实践教师掌舵;信息中心团队则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创造性地利用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实施,不断寻找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点。两个部门发挥各自所长,为实践教师服务。
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陪伴即培训
在以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预性措施设计中,培训成为一个重要手段。过去的培训方式,大多是组织者缺乏调研、参与教师被动接受的“大讲堂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受众广泛,缺点是培训效果差、教师接受程度较低、缺乏整体设计和连续性。鉴于此,昌平区在推进互动教学系统促进教学改革的项目中,采用基于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基于主题的研讨方式,用“陪伴”教师成长的方式促进教师在信息技术时代不断提升。
昌平区互动教学研究团队,对实践教师进行互动教学理念的普及性培训,帮助教师理解传统教育模式正逐渐被改变、新的资源呈现与传递方式以及新的教学模式与新的学习模式正悄然进入课堂。同时,还进行基于教学场景的体验式培训,帮助教师寻找技术与学科教学场景的融合点。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亟须解决的个性化问题,这使教师对“陪伴”的需求逐渐增加。陪伴能够消除教师对新技术应用的畏惧感,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孤独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被人关注、被人支持,提升成就感。以昌平区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研究团队的教研模式为例,团队成员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教研沙龙、学科研讨,实现了“陪伴式”教师培训,并积极探索未来教师培训新模式。
三、总结与展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平台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为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数据应用中,昌平区将坚持“教育大数据应用需要高度创造性”的原则,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在服务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革方面的作用,贯彻执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对教育大数据应用与探索的要求,努力挖掘数据在变革传统教与学之管理中的作用。在探索方面,将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变教师的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努力实现既定的阶段性目标,不断推进互动教学技术应用的常态化。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