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讲课中的对话意识

2018-06-01曹周天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

[摘 要]讲好课是教师教学的第一要务。在讲课过程中要确立正确且全面的对话意识。与教材对话,既要挖掘其内涵,也要拓展其外延;与自我对话,一方面要借助于撰写完整讲稿,言简意赅地表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把握住教学中的主线;与学生对话,既要循循善诱,也要富有激情,彰显自身的教学感染力。

[关键词]讲课;对话意识;教学

一、讲好课是教师教学的第一要务

如果在没有任何具体语境的情况下说“上课”这个词,恐怕是会引起一些歧义的。原因在于,“上课”的主语既可以被理解为学生,也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也就是说,“上课”二字有可能是说“学生听课”,也可能是指“教师讲课”。因此,在专指教师“上课”这一行为时,用“讲课”为好,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歧义。当然,除此之外,用“讲课”这一说法,可以凸显出“讲”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毕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着“教”的任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而且,用“讲课”这一提法,也是为了突出讲课在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讲好课”是教师教学的第一要务,这一要求既能准确地抓住课堂教学的命脉,同时也将诸多对于教学问题的议论与分析落到实处,让广大一线教师找到真正的抓手,从而可以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与教材对话: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

“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必要的基本条件[1]。讲课的过程,首先是与教材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的备课环节。有不少教育教学理论或教师们的经验之谈中都会提及“教师的备课应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但笔者认为,教师备课环节中最应当关注的焦点当属备教材。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使用的文本材料,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最为重要的载体,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着教材进行的。因此,要想讲好课,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吃透教材。所谓吃透教材就是与教材对话的过程。通常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内涵挖掘。所谓挖掘学科内涵,就是要在研究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深入剖析隐藏在教材文本背后的基础知识、背景条件以及可能需要的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地剖析与反思,力求把最本原、最基础的知识及其内在逻辑结构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语文学科为例,就是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不但要读懂字面意思,更要把眼光转向文本背后,了解创作背景,分析写作手法,品读谋篇布局,体会遣词用句[2]。

二是外延拓展。它要求教师在備课中要具有宽广的视野,应在所教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教学信息,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视角,寻找学科间的交汇点,把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置于其所属的科学背景之中,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素材。

以上两点对于教师全面深刻地把握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来看,与教材对话是一个吸收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始终怀着一颗虔诚与好奇的心去面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新事物,并且要尽最大努力理解它们,以便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三、与自我对话:言简意赅与把握主线

如果说与教材对话更多的是指向教学内容方面,那么与自我对话则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师个体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与教材对话是吸收知识的过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让教师获得对于教学内容全面且深刻的认识,这是讲好课的重要基础。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吃透教材了呢?这就需要通过与自我对话这一环节来巩固、强化与提升。与教材对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吸收过程,但吸收过后,如何经过个体大脑的加工,从而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则需要花费一番努力才可能实现。教师不妨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尝试与努力。

一是认真打磨讲稿,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清楚讲课的主要内容。笔者曾专门撰文提出“准备完整讲稿是一种高水平备课”[3]这一命题,认为认真打磨后的讲稿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所参考的重要文本。讲稿的撰写就是教师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讲课过程中,组织语言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同样一个意思,既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但究竟怎么表达,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把在课堂上所要讲出来的话写成文字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清讲课思路。教师对于这项工作不可轻视,不能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因为要想获得“巧劲”,总是需要先下些“笨功夫”的。况且,撰写讲稿的过程不但有助于理清表达思路,使教师言简意赅地呈现讲课的主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撰写讲稿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要融入教师对所讲内容的个性化体会与理解,要把自己对讲授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过程、评述思维方式等呈现在讲稿中,把讲授的过程当成重复、再现研究的过程[4]。优秀的讲稿往往可以作为学术论文撰写的重要参考基础。

二是在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抓住讲课的主线。与自我对话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说服自己,让自己先听懂并理解讲课的主要内容,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讲出来的东西连他自己都不明白,那么学生自然是一头雾水。因而,说到底,讲课首先得过教师自己这一关。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把握好主线。中国古语有“大道至简”的说法,哲学也提到要抓主要矛盾。这些都是在强调主线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师能把一节课的内容以一条主线串联起来,那么在讲课过程中只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就可以做到驾轻就熟,收放自如。

四、与学生对话:循循善诱与教学感染

讲课中的对话意识除了要重视与教材对话和与自我对话以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学生对话。因为,在教学这个概念中,教与学是成对出现的概念。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这同一件事的两个侧面,是辩证统一的[5]。既不存在没有“教”的“学”,也不存在没有“学”的“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讲课就不应该是教师的自我独白,而是一个与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的过程。然而,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既做到完整流畅的个人表达,又能够适时地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活动,往往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与师生对话交流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们一直在试图去平衡这一矛盾,但常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不是教师讲得多了导致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就是整节课被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所充斥而缺乏教师的必要讲授,这两种极端时常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鉴于此,应倡导教师在讲课中树立与学生对话的意识,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循循善诱。这是从讲课的方式方法来说的。讲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专有活动,其方式方法既不同于日常面对面的交流,也与作报告或是发表公开演讲等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借助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6]。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讲课语言显得至关重要。讲授语言应当是一种融学术性与口语化于一体的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学术性与活动性、严肃性与亲和性相结合的理想状态[7]。

二是教学感染。这是从讲课的风格与艺术层面来说的。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的讲课是否具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兴趣甚至学习效果。教学是师生的协同活动,在这协同活动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以情育人,处于主导的方面[8]。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选取各学科独有的话语体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力求用教学语言感染和熏陶每一位学生,既传递学科知识,又能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科观与方法论。然而,教师教学感染力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与文化积淀,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富有激情,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动作神态牵引着学生不断地接近教学内容所描述的真实情境,从而产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连锁效应。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60.

[2]曹周天.在教学中彰显语文的独特学科意蕴[J].教学与管理,2015(6):22-23.

[3][4][7]曹周天.准备完整讲稿是一种高水平备课[J].教学与管理,2016(2):19-20.

[5]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05:87-88.

[6]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0.

[8]董远骞.教学的理论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78.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