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事大情

2018-06-01刘诗良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母亲

刘诗良

我和作者周亚鹰算是“熟悉的陌生人”,迄今为止,除了他没真正教过书和我没从过政,我们的人生经历非常相似。一个多月前,我们这对彼此“熟悉的陌生人”还走到了一块。我因他的推荐而借调在他分管的科室工作,从而有缘第一时间读到他还在创作中的《52栋》的书稿。

《52栋》以笔记体的形式,讲述作者与父母、亲友之间发生在52栋102室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的故事。写的是生活小事,而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个儿子对年迈父母的孝敬,那是点点滴滴贯穿在长长日子里的暖。

开篇起笔就是作者为让耄耋之年的父母重新当家做主,毅然出资购买并装修好两室两厅的新房,交由父母居住。而在此之前,父母虽与作者一家三代同住在宽敞的别墅里,却处处小心,事事顾忌,“放不开手脚”,不能由着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新房入住,无疑让父母找回了自信和自由,“快乐的笑声塞满了52栋102室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没有出差,几乎每天都会上门看望一下父母;隔三岔五,还会像小时候一样,钻进老父老母的被窝,陪他们睡一宿;出差回来,常常不是先回家看老婆孩子,而是看老父老母;外出碰上什么父母可能喜欢的见闻,回去总不厌其烦地用父母容易接受的方式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陪父母去看病;陪父母去买菜;陪父母看赛龙舟;为父亲搽药膏;带父亲去剪头发;陪母亲看老掉牙的《女驸马》;母亲年纪大却仍爱去庙里上香,不放心那就开车接送并且自始至终陪着;母亲讲过无数遍的老家的事情,还是会心甘情愿地默默听着;自己工作上有什么好的事,总是第一时间讲给父母听;父母或儿女生病相互为对方着想的隐瞒;父母生病时儿女事无巨细的照料;术后复检,老母亲一天数次的远程电话提醒;北京三个月,母子之间的牵挂与惦念……孝是什么?孝就是陪伴,孝就是倾听,孝就是服侍,孝就是让父母顺心、称心、开心,让父母感受得到的点点滴滴的温暖。

“百善孝为先。”我觉得“孝”的传承是本书最大的看点,也是读者捧读这本书最好的受益点。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对父母的孝道,是后辈无声而有力的榜样。本书倒数第2章、顺数第149章这样记述:“他(易易,作者儿子)每次回来,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拥抱爷爷奶奶,每人抱三分钟。临走时,也要拥抱爷爷奶奶,每人三分钟。易易个子高,已过一米八了,他得弯腰,要弯得很厉害才能抱住爷爷奶奶……”读至此,你心里会被一种欣慰的情绪填满,暖暖的,让人感动,这种孝道的传承,让人对这个世界充满美好的期待。

作者刚步入社会走上职场时,“我家的状况十分糟糕:老爹那年一场大病导致耳聋;母亲一如既往地生病吃药;二姐夫刚刚去世,二姐带着五个孩子(最大的16岁,最小的8岁)走投无路;二哥眼疾加重,几乎失明,家中基本上没有收入;三哥因为超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东躲西藏不敢露面,导致家中瓦房都让乡村干部掀翻了;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大哥以及由我母亲义务供养的先天智障的同族舅母需要照顾——可以说,整个家族处于极度困厄之中……”

家族的困境,激发起了作者的斗志,他开始涉入多种投资领域,“把挣到的钱财与家人分享共用”……帮助二哥、二姐、三哥离开乡下怎么刨也刨不出多少食的老家,指导他们进城开打印社、杂货铺,因为都“读了不少书”,他们“虽然千辛万苦困难重重”,但“他们终于在县城站住了脚跟,稳住了生意,并且都买了房子”。而作者也在一次公开竞聘中冲出重围,走上了从政之路。按要求清盘转让了所有生意,买下一栋别墅,接来还在乡下的年迈双亲进城同住。上海回来的大姐叹口气:“……(我)一年回不了几次,这里顾不上了,你们要多辛苦些,尤其是你,一个人坐庄,这些年,老人家的吃穿用度,都由你包了。”“我摇摇手,示意大姐不说这个……”

对兄长姐姐的亲,就是没有计较、不求回报、踏踏实实的帮,但却不是无原则、不讲规矩的。“……前年亚光不是偷偷推个四轮车在街上卖水果吗?就被你们城管追得无处可躲,动不动就被缴了秤,没收了水果,他又不敢说是你的哥哥,你后来知道了,不让他再卖了,还骂了他一通……”

《52栋》的时间跨度,正是作者担任广丰县城管局长和上饶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之际。《52栋》里,他对事业的那种拼劲,从作者的感慨、身边人的提醒、老母亲的担心可以感觉得到:“一大早,我和纪师傅就在大街上转了两圈”“这个纪师傅也真是倒霉,碰上从来不摸方向盘但又喜欢巡街的我,除了出差或者生病,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节日假期,天天要去巡街,天天要上工地”“唉!你这个人就是劳心,还要转一圈,喉咙都这样了,为什么不直接回去休息呢”“你觉得不转一圈我回去能睡得安稳吗”“随我左右的纪师傅经常劝我:我看你一直在透支啊,别以为自己现在还年轻,不把身体当回事,我见过多少了,到时真的会后悔的”……

我刚借调到市文广新局时,他给我三本厚厚的打印资料,都是和全市正在大力推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的:一本是表格化的全市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数据库,所有三级网点有数据、有分析,一目了然;一本是全市与之相关文件与会议资料汇编;一本是全国文化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有了这三本资料,只要认识字,不论县、乡、村哪一级,都明白自己的差距和应该怎么做。他不无得意地说:“这可是我的首创,全省先例,估计全国都不一定有人这么聪明地傻干!”傻干当然指踏实干,聪明地傻干就是有创新有办法地踏实干。对了,他偶尔会来一下自我表扬,这是他特别性情化且可爱的一面。

当我读到书中第77章,讲述三局合并之初,他分管科室对应省里六个处室,而他分管科室仅一人又请了产假,虽只一个“光杆司令”还是要强硬撑,一身疲累被母亲说中心事“想抱着母亲哭诉一场”,但仍“强行忍着”,不禁动容。勤勤恳恳地干,换来的是上级的肯定、老百姓的锦旗和老母亲的夸奖。书里有一件讲述作者参加“全市最美公务员”评选演讲比赛的事,很是出彩:“今天差点误了一件大事……12月6日也就是今天下午两点半前赶到市行政中心大会议室,准备五分钟的演讲……我却偏偏把它给忘记了……市组织和人事部门的同志让十五名入选者抽签确定演讲顺序时发现我不在……而此时,我正在博山片区的下水道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差点把轿车开成了火车,二十五分钟就赶到了市民中心……”一身衣著是脏的,而人家个个西装革履,穿得跟“银行客户经理”似的,个个手上拿着早备好的演讲稿,而“我还玩个鬼啊!忽然冒出放弃的念头”“忽然想起进来时纪师傅安慰我的话……振作了两分钟……向左边这位借了支笔,向右边这位要了一张纸,便开始在纸的反面涂涂画画起来……”结果一上场,先后响起四五次掌声,最后响起了“更为热烈而且长久的掌声”,居然得了最高票,夺得第一名。

“(母亲)一辈子修心积德,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了很多善事……”“十里八乡的没有人不知道徐兰香这个名字,无论男女老少长者晚辈都亲切地叫她兰香奶,兰香奶已经成为我乡下老家善行的品牌,成为村里善人的代名词……”母亲的言传身教,作者从小耳濡目染,稍有能力便身体力行。对乡下进城摆流动包子摊的夫妻,他知情却能体谅;对儿时伙伴眼贵的意外出事,身后事他“一定要办妥”;法门寺ipad失而复得的经历,他一定要写出来……

广丰月兔广场的“阁楼女孩”的最大愿望是“能够有张床”,他毅然撰文呼吁,募来善款十多万元;霞峰“瓷娃娃”身残志坚,母亲告诫:“你得给这瓷娃娃好好写写,也给他弄点钱,他家的生活肯定特别困难啊”;面对湖丰患先天性心脏病少女徐佳慧无钱就医的艰难困境,他连夜写成求助文章,好心人捐助了十多万元;去江苏丰县了解到张铃兴感天动地的大孝之举,他一回家便讲给母亲听,并写成长长的《孝女张铃兴》一文;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大石抱苍坞贫病的一家人,因工作忙,一年多再去时,早已人亡屋空,他深深自责“他们肯定是带着巨大的伤悲与遗憾走的……我怎么就一年多时间没去了呢……”

而如果你读到作者父母亲壮年时一桩“没有做完的善事”,你就会明白作者种种善行的根和源。

《52栋》记录的,是琐事,也是充满生活情趣、有着人生温度的事。生活总是比小说更出乎意料!全书最高潮的部分出现在作者的人生低谷:老母误判重症、自己直面死神、儿子叛逆厌学,一个中年人的困境裸露无遗,直击人心。

我也常常拿书里书外的他与自己作对比,我常觉得惭愧,对父母,对事业,对亲人,对社会,和他相比,我都做得远远不够。

如果说《我是城管》写到了社会热点,《52栋》则写出了人生痛点,“孝”是关乎每一个公民的话题。你孝吗?你如何孝?今天我们该如何传承孝?与作者的孝相比,你觉得自己和我们的身边人做得够吗?

小事大情,52栋,连着作者浓浓的家国情!

责任编辑:秀丽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睡踏实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大地.母亲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母亲的养生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