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2018-06-01欧雅燕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法导学直线

欧雅燕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因此教育应立足于人成长的这种基本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理论基础: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起源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做中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使之形成理论并作出进一步发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在《发现的行为》一文中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问题导学法是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以问题推动学习,用来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从而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法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高。

二、问题起因:对“同题异构”课堂的反思

在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的应用”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数形结合”思想,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鉴于这节课的目标和要求,笔者组织了本科组教师开展了一次“同题异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青年教师A在第一天上课后,集体研讨,然后第二天在另一个班级再次上课;紧接着中年教师B上“同题异构”课,之后,科组教师进行集体交流、讨论。

青年教师A第一天上课时 ,围绕一些数学题目的计算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机械地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知识的呈现显得缺乏内在联系,十分凌乱。中年教师B主要从数学问题本身的需要进行了探究,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明白由图象求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使用待定系数法,接着训练这种方法的使用,再将其推广到实际应用中。但教师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求较高,只有个别成绩好的学生才跟得上,整节课变成了教师和三五个学生的问答式学习。

三、问题思考:问题导学课堂的有效性

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特色的数学课堂本应是更高效的课堂,但是很多课堂却因缺少知识的产生过程,而缺少了数学味。数学的探究味,应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应该能够由发自内在的需要而产生一种持久的动力。

1.问题导学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

问题导学法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设计的教学策略,对范例教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进行优化。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杠杆,既重视教师引导、点拨、归纳的教的过程,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展示的学习过程。问题导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再现知识与方法的形成过程。在上面的课例中,青年教师A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后,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问题1】如图所示,若物体的速度(米/秒)与其下滑时间(秒)是一次函数关系,那么(1)请写出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式;(2)下滑3秒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问题2】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厘米)是所挂物体质量(千克)的一次函数,一根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3厘米;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千克时,弹簧长14.5厘米,求出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千克时弹簧的长度。

改进后的课堂所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很快明白:解决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求函数的解析式),而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需要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要总结待定系数法,巩固训练这一方法,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整堂课,教师与学生的思路都很清晰,一环扣一环,由问题推动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解决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展示和质疑,理解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通过点拨和示范,归纳总结了待定系数法的步骤,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合理设置课堂探究次数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掌握研究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相比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然而,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学生探究的形式和效果,泛用小組合作探究,削弱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展必要的合作探究,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应一遇到问题就合作探究。

例如:你认为n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教师可将这个问题变成更具可操作性的问题:2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4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100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呢?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构造,探究数字规律(也可列出表格)。这时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开展更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即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以问题导学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布鲁姆指出,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使用问题导学法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例如在学完“确定圆的条件”后,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1)有一张圆形纸片,要如何找到圆心?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两次对折,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是对称轴)

(2)对画在黑板上的圆该如何用尺规找到圆心呢?(任意取三点,利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圆心)

(3)若只有一个没有刻度的直角工具呢?(两次做出90°的圆周角)

(4)若只有一个如图所示的T形工具呢?MN所在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B,利用这样的工具,最少使用多少次就可以找到圆形工件的圆心?为什么?

以上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使课堂更高效。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是一个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由“学会数学”达到“会学数学”。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学法导学直线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画直线
一样长吗?
我是小导游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你喜欢直线吗?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
走直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