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计算教学中创设“试误”情境,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2018-06-01史海兰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计算教学情境

史海兰

摘要:試误法是发展学生思维,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巧妙地、有意识地创设"试误"情境,引导学生尝试错误,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教学;"试误"情境;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19-01

试误法是发展学生思维,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试误"即尝试错误,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多次"试误"的方式偶然获得的。与科学家独立探索的认识过程相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简约化了的认识过程。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巧妙地、有意识地创设"试误"情境,引导学生尝试错误,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何计算教学中创设适当的"试误"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发展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中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但是,在平时的作业中,学生在掌握这些算法、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往往还会出现一些粗心、马虎导致的错误。如何让学生经历在计算中的"试误"过程,培养反思能力呢?我设计了一节"特殊"的计算课,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进行第一轮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23+5.81+2.8982.18+19.98

7.6×9.98.9×3.2

(3.5+7.8)×1.56.42×2.5+15.4

要求:1、不能再演草本上列竖式。

2、不能检查。

3、时间5分钟。

4、每题10分,满分者免写当晚作业。

第二步:第二轮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5×3+75.89.6×2+12.5

1.2×2.5+2.8×2.525.8+4.2×0.2

(2.5+1.8)×0.41.5×(4.32- 0.8)

要求:1、在演草本上列竖式。

2、一步一检查。

3、时间5分钟。

4、每题10分,满分者免写两天作业。

第三步:对比两次的得分,小组讨论下面问题:

1、第一次不能得满分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得满分的原因是什么?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试误"情境中,学生经历了计算"试误"的全过程,在第三个环节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计算要演算和检查的重要性,最终达到避免或减少再次发生的机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包含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包含学生的一种习惯,即主动进行反思的能力。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实践再一次证明,在计算教学中创设高效的"试误"情境,学生就能在经历试错的过程中减少错误率,培养自我反思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而且也能使教学相长不再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计算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