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下的汇率风险中性政策
2018-06-01管涛
管涛
中美贸易摩擦不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而且,现阶段主要是由美元走强引起的双边汇率贬值,但并没有引起做空,市场正在逐渐适应汇率双向波动,并和政府形成风险中性的共识。
近期,市场很关心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5月19日中美联合声明后,短期来看有利于市场情绪改善,是利好人民币的。不过,近期主导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其实是美元升值。短期来看,联合声明里中方承诺大幅增加从美国的商品和劳动采购,减少美方对华的贸易逆差。这样,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减少,对人民币汇率肯定会有负面影响。
但是,有两点市场应注意。首先,在汇率预期分化的情况下,大家不一致地认为这是坏的事情,有人看好有人看坏,那么,资本流入就有可能弥补贸易顺差的减少。其次,如果中国经济不出现过热,储蓄投资关系短期没有大变化,中国的贸易收支就不会有大变化,那么,有可能中国从美国进口增加的同时减少了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减少,不等于中方贸易顺差等额减少。所以,人民币不必然会贬值。长期来看,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还是要看储蓄投资关系,取决于人口结构变化等等。
在讨论双向波动的情况下,讲升值和贬值的背景和时间概念非常重要。4月底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由于通胀和加息预期,美元大幅度反弹,美元指数已经破了94。在这个时期美元反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跌,但人民币汇率指数仍然偏强。这种情况下,并不像2016年下半年那样,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兑美元单边下跌,最后市场上造成恐慌。
4月23日至5月25日,虽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跌了将近1000点,但是收盘间相对于中间价目前总体是偏强的,贡献了升值约300点。而且,收盘价相对于中间价贬值的天数比较多,但是境外的人民币汇率相对于境内的人民币汇率总体是偏强的,占了73.9%,这意味着2018年4月中旬以来的美元反弹在境内市场没有刺激新一波的做空。
再看外汇市场的反应,从总量来看,在4月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银行即远期结售汇顺差200多亿美元,这是2014年7月以来第二次顺差,收汇结汇率上升。很多企业一看人民币贬了,赶快卖掉外汇,付汇购汇率下降。可见,人民币越贬的时候,卖外汇的人越多,买外汇的人越少,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与传统观念不同,汇率走向双向波动以后,企业逢高卖出,逢低买入,市场中性的变化也使得政府的调控政策更趋中性。
根据近期市场运行情况有几点结论和建议。第一,当前的外汇市场运行总体良好,汇率有涨有跌双向波动,而不是人为的升值或者贬值。所谓政策中性,就是政策上不偏不倚,是尊重既定规则下的市场选择和市场结果,而不是对某个具体汇率水平的立场或意见。
第二,长远看,中国将形成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差额互为镜像关系的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资本内流或者外流不等于人民币必然升值或者贬值。
第三,汇率市场化改革是既定方向,人民币走向清洁浮动是大势所趋。实体企业赚的利润非常薄,如果不重视金融风险的管理可能会吃大亏。外汇市场是有效市场,汇率是随机游走的,非线性变化的,很难预测。包括最近一段时间美元走势市场分歧也很大,有人认为是下跌中继反弹,也有人认为是长期重新走强。
所以,市场要树立风险中性的意识,不赌升值还是贬值,要把風险敞口管理好。套期保值的好处不是帮助企业赚钱,而是在支付专业机构一定成本以后,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让企业专注主业经营。
汇率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大家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特点,外汇市场也有很多工具,包括远期、掉期、期权。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优化结构,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将来也不排除有推出外汇期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