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怒涛,强者无敌
2018-06-01洪蓝
洪蓝
很多人看完《红海行动》的评价只有一个字 —— 燃。当然我也不例外,从影院回到家里,脑子里还满是狙击步枪蓝幽幽的枪火,或是临沂舰暴怒反击的炮火;半天才回过神来。作为一部国产片,它没有愧对近年来极为罕见的豆瓣8.5分的至高荣誉。
在真实中“燃情”
说《红海行动》,不免要和另外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来对比:《战狼2》和《黑鹰坠落》。《红海行动》和《战狼2》同样都取材于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只不过在《红海行动》中,也门换成了虚构的伊维亚共和国;而从战斗场景看,《红海行动》则让人第一时间联想起《黑鹰坠落》来。但《红海行动》似乎更胜一筹,它在片头就紧紧地,一把抓住你的心脏,在狙击手的枪声和飞机螺旋桨的声音中,撑开你的血管,把你丢到海军军舰的甲板上,扔到蛟龙特战队队员的背包里,和伊维亚共和国的子弹炮火擦身。
影片中的蛟龙突击队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一支海军特种部队,跳伞、潜水、拆弹、突袭、营救、护航,他们擅长水陆空海四栖作战,即使只是在电影中表现他们,难度之大也可想而知。拍摄前演员们就接受了地狱式的训练。拍摄完成,很多演员还在感叹,每次开工都像上了一次生死场。
去年的《战狼2》,一部政治正确的商业片,技术上就别太苛求了,看着爽,解气,是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这部电影竖起一个大拇指。
客观地说,《战狼2》在技术上存在硬伤,吴京煽情的表演也有不少用力过猛的痕迹,而这些问题在《红海行动》中都不存在了,虽然单纯从技术上讲,无论是战斗逻辑,还是细节铺陈,《红海行动》都要胜出一筹。
在《红海行动》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战狼2》只能算作民族主义的战争解气片吧。
真正的战争片,最终一定是反战片。《黑鹰坠落》是这样,《红海行动》也做到了。
从头打到尾,看完再来回味,你会觉得战争片就应该是这样的:不需要太多文戏(甚至干脆就不要),情节怎么简单怎么来,没有故作轻松的搞笑台词,只有一场接一场严肃、残酷、冗长、惊魂的战斗。
震撼、专业,《红海行动》最真实地将这支骁勇善战、钢铁般的豪迈血性的特战奇兵展现给观众。它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因为它真诚地拿出来从头打到尾的战争场面,也给出了不留喘息的紧张刺激。
林导说“我拍电影以来,都是希望拍一些真实的电影,不管是场面啊、故事啊,总想要有真实的东西给大家看。我还是希望能多拍一些能配得上这个时代、配得上中国观众的电影,让观众离开剧院的时候,有一种自豪感,一部電影是不是大片,观众还是有自己的标准在的,你说一部电影有几个亿的投资,那钱应该花在哪里呢?我希望我的电影是对得起投资者,对得起观众,希望把钱花在大家在(电影)画面里面看得到的。现在的电影市场为了追求高票房,一再刷新观众智商下限,大流量+大IP+部分特效=票房10亿+,而真正的好作品则无人问津,惨淡收场。很多原本非常优秀的导演编剧们面对诱惑,放弃了原则转而向市场低头,越发没有好电影可以看了。其实一直以来,我拍戏拍得还是挺累的,因为我做的都是动作戏,我也因此被业内同行都说我有点傻。但是《湄公河行动》让我看到坚持下去的希望,在那部电影之前,我也不是一个什么卖座的导演,辛辛苦苦拍了这么久,我曾经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好,走错了,是不是要向市场妥协。《湄公河行动》之后,观众让我知道,我的坚持是对的。”
从《湄公河行动》到《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对军械的展示技巧以及对战争场景的调度能力,又跨上了一个重要的台阶。公海海战、巷战、迫击炮偷袭战、沙漠坦克大战……从小战到大战,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频繁切换,却又条理清晰,能让所有人看明白,这就是调度的功力。
如果说《战狼2》是披着军事外衣的孤单英雄题材,主角永远打不死,在敌人面前有一个英雄足矣。《红海行动》则是实打实的小团队作战,队长、拆弹、狙击手、观察员、主机枪手、女机枪手、医疗兵、通讯兵等等,各司其职,各擅胜场,队长在战场上的指挥乱中有序,尽显强者风范。此外,大巴拆弹、狙击与反狙击、反应装甲等赤裸裸的技术展示,也令人看得如痴如醉。
如果只看片头,观众可能会以为整部电影的背景色就是蔚蓝的大海,全线就是全副武装,只需一枪就能解决海盗的蛟龙特战队队员的一场又一场英勇战斗。狙击手罗星很好地表现出了我们以为的电影想表现的“中国海军执着,追求真理,保卫领海与本国利益”的精神。
但画面一转,蔚蓝的大海变成了满目疮痍,炮火连天的伊维亚热战区。就像顾顺说的,战场上,子弹是躲不掉的。影片没有大幅地删减血腥的场面,硝烟中残肢断臂甚至被给予了特写,割喉、断肢、人肉炸弹,一个炮弹下来,人变成“平面”或组件,四处散落……在血腥中增强心灵的冲击,没有高呼的口号,没有抗日神剧般打不死的bug,只有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手雷爆炸后瓦砾从背后腾起扑过来的真实感。影片以震撼而真实的战争场面和伊维亚政府的无能为力,侧面烘托出蛟龙特战队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用血性擦亮“蛟龙”
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演员的演技其实是被弱化了。但还是有张译、海清、佟莉等演技令人眼前一亮。
杨锐毫无疑问是一位优秀的队长。无论是在解救中国商船过程中,还是在后来解救人质的过程中,始终临危不乱,在一次又一次突发状况出现后,沉着冷静而又灵活地变换战术,在炮火中冲在最前面,冷静,克制,果决,勇猛,血性,超强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调度能力,应变能力,单兵作战能力,他具备了一个队长应有的一切。除去动作表演,演员张译的国民声线及扎实的台词功底则是他第二重表演。即使他不在画面内,他的声音也让你感觉仿佛他就在这里,好像通过他的声音你已经看到了那张无奈的,焦灼的,痛苦的,却又坚毅果决的脸。
《红海行动》如果不考虑国别,你要说是好莱坞大片都有人信,片中没有太煽情之处,就是直观地表现战争。火爆、真实、残酷的战争。
相较于杨锐的铁血,副队长徐宏更带有朋友一般的亲切。杨锐更多的是把包袱扛到自己肩上,咬牙不说,如果说杨锐是表面严厉内心柔软的父亲,那么徐宏对于队员来说,更有母亲似的温柔。他鼓励被实战时满车厢残肢器官场面吓呆的庄羽,提醒他他们的口号,让庄羽在炮火中迅速成长起来,可能这也是支撑着庄羽抵抗死神,拼尽最后的力量装好通讯装备,间接拯救了所有人的重要力量。在沙漠里,和杨锐默契地配合,在没有任何遮蔽物的情况下接着沙尘暴,飞身炸掉恐怖分子的坦克。在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时候,冲过随时可能把自己打成筛子的子弹,拆了被绑在老人脖子上的炸弹。但铁汉柔情,他说,人救了,可是家没了。
顾顺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他的狙击手身份,较之于杨锐徐宏他们在战火中直面恐怖分子,顾顺的形象更偏向静态一些。顾顺出场时,旁人的评价是“拽”,看得出来,狙击手侦查员李懂在罗星的突然受伤离开后,得知自己的搭档被换成了顾顺,心里是不舒服的,再者顾顺一开口就是挑衅一般的话语,对两人的默契度也有所怀疑。但顾顺有资本这么“拽”,他弹无虚发,在和恐怖分子狙击手的两次对战中皆占上风,用帽子诱出狙击手,最后更是隔着墙就把对方一枪爆头……虽然他们说顾顺很酷,但他对他的侦查员李懂的进步却是夸在嘴上的,虽然李懂不领情。他鼓励李懂把紧张和压力变成专注力,最后李懂在自己坚定沉着的眼神中,一枪击毙挟持了队友的恐怖分子,他战胜了自己。要说顾顺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不然他一直嚼著口香糖做什么呢?
《红海行动》仅武器装备道具的预算就高达两亿元。巨型潜艇、军舰编队、直升机、坦克群、吉普车队。数艘海军现役军舰都在电影中首次亮相。其中还包括价值14亿的临沂舰。
佟莉作为他们中间唯一的女兵,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一个女兵比男人都能打,比男人都能抗,背着最重的武器,每一场都是实打实的打。如果只是会打,还不足以使我惊艳,更让我惊艳的是她的眼神,她的每一场戏!我敢打赌,佟莉扮演者,蒋璐霞要火了,因为在中国年轻一代演员里,能打的女演员太少了,会演戏的也太少了,既能打又会演戏的女演员,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在这样一部几乎全都是恢弘的战争场面的电影里,她和张天德还未绽放就枯萎的爱情,像是废墟中开出的花,满是尘土的世界里唯一的一抹亮色。
张天德外表高大硬朗,但小时候因为调皮总被妈妈打,但妈妈打完自己就会给自己一颗糖。这样的张天德,心里总是带着这块柔软的地方,走到南海,走到伊维亚,走到人生尽头。他腼腆,心里抱有那份爱意却总害羞说不出口,但在举起枪的时候,似乎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心中对于祖国,对于人民的信念让他在身受重伤的时候依然吼着冲在前面。电影对于张天德的塑造在细节上也非常棒。被飞起的弹片割破喉管,一喘气就是呼噜呼噜瘆人的声音,在佟莉心急火燎地拆糖的时候,张天德脖颈间飞出的血注不显眼但仔细看却看得到,在佟莉捂住张天德的脖子的时候,一闪而过的镜头告诉观众,张天德的脸被炸地已经分离……就是这样的细节,让张天德这样的一个英雄的形象更加完美立体。
庄羽和所有人一样,冲过硝烟,穿过子弹,躲过下一秒就不知道会在哪里落地的炮弹。他有着和别人一样的信仰,一样的坚强。他也曾经在看到被炸过的巴士里的惨象后怀疑过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配做一名蛟龙特战队队员。作为通信兵,他负责着队员们和军舰的联络信号。他深知自己的使命,所以虽然他在看到自己断指后明白自己即使顺利撤退,即将面对的是什么,也强迫自己迅速从这样的震惊和恐惧中抽离,徒手和有着枪的恐怖分子搏斗,甚至硬生生地撕咬掉对方的血肉。穷极之战。他必定曾经想过,中国军人可以死,但不能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挣扎着,把通信工具装好。这是他的使命,虽然没有全部完成,但已经拼尽全力,付出一生。
陆琛作为医疗兵,替受伤的平民包扎,替张天德包扎,替伊维亚小女孩包扎,但在自己把恐怖分子扔进来的手雷扔回去被炸掉了一个手臂后,他使劲地抖着自己半边的身子。他不相信,几秒之前还举着枪的手臂,在“轰”的一声之后,只剩瞬间残破浸红了的战服。疼痛让铮铮汉子忍不住吼出声,用嘴咬着绷带,三两下缠住了自己咕咕淌血的伤口......
沙漠玫瑰夏楠,不再是传统战争题材里的需要时刻被保护的花瓶小女人,不是用以丰满英雄形象的花边点缀,而是实打实的用她弱小的身子扛起了莫大的责任,她可以帮忙救助伤员,可以深入敌营替换人质,甚至可以扛起枪扫射敌人。身材之“小”更衬形象之“大”。为了阻止“黄油”的交易,差点被炸死在汽车里,和助手阿布在恐怖分子的枪林弹雨中带着人质逃跑,自告奋勇和中国女人质互换,最后甚至拿起了枪,和恐怖分子近距离地对战。她近乎孑然一身,唯有对因为恐怖袭击而死去的丈夫孩子的爱和对恐怖主义的仇恨。“如果你的命令是错的呢?”“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不要救我。”杨锐从起初对她的不在意,到后来的近乎并肩作战,再到后来的紧张的营救,“跟紧我。”“把手搭在我肩上”“手柄上有个按钮是发射炮弹的,到时候听我命令,我让你摁下去你就摁下去。”生死边缘,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电影中,恐怖分子的狙击手在逃跑时还恋恋不舍那一盆花生坚果,可能那就是他作为狙击手才得到的美味。影片最后,黑底白字“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逝去的英雄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只有出现在影片最后的编号,以及“山东烟台”“河北石家庄”。我们生活着的太平盛世,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也是父母的好儿子,好女儿,也是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爸爸,他们离开家乡,拿起武器,傲然守卫在祖国一方。
青山绿水给我们,青春热血给祖国,辛苦危险给自己。《红海行动》宣扬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中国军人和他们所热爱的祖国的强大与伟大。最后,引用一句片中的话——勇者无惧,强者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