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博物馆藏东汉画像石墓门

2018-06-01王焕文

文物春秋 2018年2期
关键词:门扉门框画像石

王焕文

(淄博市博物馆,山东淄博255035)

1984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张庄村东1公里处的张店热电厂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受淄博市文化局委派,淄博市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长方形砖砌土坑墓,由斜坡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右侧室、左前侧室、左后侧室组成。因早年被盗扰破坏,墓内只遗留下部分陶器碎片、少量瓷器碎片和一套画像石墓门。现画像石墓门由淄博市博物馆收藏。

画像石墓门为大青石质,由门楣、门框、门扉、门槛组成。在门楣、门框的正面和门扉的正、背面均有石刻画像。

门楣 长方形,长1.92米,高0.5米,厚0.3米。剔地浅浮雕,画面长1.56米,高0.45米。四边均刻有装饰边框,其中画面的上边在双线边框内分别刻垂帐纹、三角纹和圆圈纹,每层边纹之间用一条宽线相隔,正中浮雕一巨大的羊头。左、右两侧边在双线边框内刻宽线相隔的垂帐纹和三角纹。下边刻一条装饰边框。画面中心部分为主体图案“车马出行图”。最前面是导卒,头戴圆形高冠,身着长袍,肩背褡裢。导卒后的轺车由一马驾车,马身肥腿细,昂头前行。轺车上坐二人,前面为御者,头戴圆形矮冠,手握缰绳;后面为墓主人,头戴方形高冠,正襟危坐。轺车后面跟着一名步卒,身着长袍,双手捧笏,亦步亦趋。之后一名骑吏,马昂头翘尾,扬蹄前奔。最后的辎车上装载着墓主人的辎重行囊,由一马驾车,一御者坐于辎车之上(封二,1)。

左门框 高1.16米,宽0.37米,厚0.3米。图案为“白虎逐鹿图”,画面长1.2米,宽0.24米,剔地浅浮雕。白虎体魄雄健,身躯修长,尾巴上翅,头大目圆,张嘴露舌,四足腾空,表现出腾跃追逐状,虎口已接近鹿的后臀。鹿身躯细长,嘴巴微张,圆目双角,回首后望(图一)。

右门框 尺寸和雕刻技法与左门框相同,内容为“二龙嬉戏图”。画面中的两条龙一上一下,均长嘴圆目,头上双长角,细长颈,肋下双翼,四足,细长尾。下边一龙作追逐状,嘴中衔着上龙的尾。上龙回首后望,身躯似腾飞状(图二)。

左门扉 高1.16米,宽0.5米,厚0.12米。正面图案为“朱雀铺首衔环图”,边饰为三面重帐纹,一面直线纹,中心画面高0.9米,宽0.4米,剔地浅浮雕。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刻一朱雀,尖嘴仰首,圆目合翅,三根长尾向上卷曲,呈奔走状。下层刻一铺首衔环图。铺首为人面形象,面宽而圆,头上长有三角,鼻直而细,眼角上吊,口下衔环,环间刻双鱼巧合纹,中间双鱼呈对吻状(封二,2)。背面图案为“迎送图”,高1.1米,宽0.5米,线刻。阴线边廓内刻两个人物。前者为主,另一人立于前者身后侧。二人均头戴圆形矮冠,面部未经细刻,仅刻出轮廓,身着长袍。前面人物双手托一方奁,在其身侧刻一长柄彗,柄朝下。此二人应为门吏(图四)。

右门扉 正面图案的尺寸、雕刻技法及内容与左门扉正面相同,唯朱雀方向相反,为双扇门扉的对称画面(封二,3)。背面图案为“迎送图”,高1.12米,宽0.4米,剔地线刻。图中一人侧身站立,戴圆形平冠,高鼻大眼,身着长袍,双手在前,手托一方形奁。线条流畅,服饰清晰。此人应为一门吏(图三)。

门槛 长方形,长1.92米,高0.5米,厚0.19米。无画像。

汉画像石在鲁北地区,特别是淄博地区出土不多,只是在临淄、高青等淄博东部和北部地区曾零散地出土过几块[1],此墓是鲁北地区正式发掘的第一座较完整的东汉画像石墓,出土的这套画像石墓门内容丰富,刻画生动。通过对墓葬结构、墓门上图案内容和雕刻技法的分析,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关于墓葬的时代

该墓早年被盗,破坏严重,没有发现有明确纪年或可用于断代的陪葬物品。但从墓穴结构看,该墓为砖建墓,墓室由前、中、后三个主室和三个侧室(也叫耳室)组成,墓葬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秦汉时期厚葬、合葬之风盛行,并且流行多墓室的合葬墓。特别是东汉时期,更流行多室墓或双室墓[2]。此墓与洛阳烧沟汉墓五期V型墓葬[3]的形制基本相同,从出土画像石看,也非常符合东汉后期普遍使用的剔地浅浮雕、平面阴线雕刻的技法,以及用线婉转流畅、画面布局严谨、带有边框等特点[4]。另外,画像中人物面部及服饰采用平面阴线雕刻,线条精壮,风格凝重,且四周带有边框,这种刻法与东汉晚期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的人物面部刻法相同[5]。综合上述特点分析,该墓应属于东汉晚期。

图一 左门框

图二 右门框

图三 右门扉背面

图四 左门扉背面

2.关于墓主人的身份

西汉晚期至东汉末盛行以石刻画像为装饰的砖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墓主多为强宗豪右和高官显贵。该墓长13.4米,宽5.42米,结构与山东安丘董家庄东汉青州刺史孙嵩墓[6]大致相当,只是规模略小。证明此葬主人应是东汉时期的下层官吏。

该墓门楣所刻车马出行图,应是墓主人生前出行时的真实写照。因为在汉代,官员出行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规定。《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汉代对于车马与官员品级之间的关系,有着“尊卑上下,各有等级”和“贾人不得乘马车”的规定。“官秩二百石以下官吏,主车四维,驾一马,车前伍伯二人,无其它导从”,“公卿以下至三百石长导从,三车导;主簿、主记两车为从;骑吏五至二。”[7]该图案中,主车有一马驾轺车,车有四维,车前、车后各有一名伍伯,有一名骑吏和一辆辎车跟随。在汉代,轺车是专供官吏贵族乘坐的马车,是当时官吏出行的重要标志。所谓辎车,《释名·释车》载:“辎车,载辎重卧息其中之车也。辎,厕也,所以载衣物杂厕其中也。”[8]据此推测,该墓主人的官秩应在二百石到三百石之间,大致应为官秩三百石左右的下层官吏。

3.关于东汉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宗教信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9]在墓门的门楣正中雕刻羊头的现象在汉画像石墓中屡有发现,如河南洛阳烧沟汉墓M61[3],山东济阳太平镇杨兰口汉墓[10],表达了人们祈求吉祥的意愿。门框上的青龙、白虎和门扉上的朱雀等祥瑞图案,被认为具有降服鬼怪、驱邪避害的作用[11]。铺首衔环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常见图像,在墓门上雕刻铺首的用意是驱邪御凶、镇墓和保卫门户[12]。铺首衔环中又饰以双鱼巧合纹、环中吊双鱼,是对生殖的崇拜和敬重,因为鱼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表达着祈望家族繁衍传承、生生不息的含义[13]。古人认为扫帚有辟邪驱鬼的功效,常把扫帚当作驱鬼辟邪的工具放置在门口,用以保护门户[14],右门扉背面画像中直立的长柄彗也有这方面的寓意。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宗教信仰。

此外,车骑出行图中的导卒肩背袋囊,两端搭于胸前背后,这种装束在山东地区以前发现的画像石中未出现过。门扉背面所刻人物线条古朴简练,但所刻服饰清晰,这种白描式的雕刻技法在山东画像石中也不多见。这套画像石墓门为研究东汉时期的服饰特征和雕刻技法提供了新的资料。

[1]李发林.山东汉画像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82:47.

[2]“书立方”编委会.古墓探秘[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3]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4]朱锡禄.嘉祥汉画像石[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

[5]容庚.汉武梁祠画像图录和考释[M].北京:燕京大学考古学社,1936.

[6]安丘市文化局,安丘市博物馆.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

[7]范晔.后汉书:舆服志[M].北京:线装书局,2010:1765—1766.

[8]俞伟超,信立祥.中国画像砖全集:四川汉画像砖分册[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4.

[9]许慎.说文解字:食部[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0]杨爱国.不为观赏的画作:汉画像石和画像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11]王涛.汉代画像石墓中的“祥瑞”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12]谭淑琴.试论汉画像石中铺首的渊源[J].中原文物,1998(4).

[13]吴晓玲.试析汉代画像石中两种“巧合”鱼纹的象征意义[J].雕塑,2011(10).

[14]杨琳.女巫为什么骑扫帚飞行[J].寻根,2017(1).

猜你喜欢

门扉门框画像石
双扇人防门门框先置安装支撑体系的设计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何其三
温暖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门框操舒筋骨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墓门扉图像的分类
死亡像羞涩的门框 [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