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为要构建地方本科高校就业工作机制创新刍议

2018-06-01刘俐丽刘爱华

法制博览 2018年16期
关键词:考研就业指导毕业生

刘俐丽 刘爱华

常州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神圣使命和重要功能,而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应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经逐步褪去了“社会精英”的光环。在作为由劳动密集型转型且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本科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定位的就业需求与日剧增,高校学生的优越感与社会需求大众化之间已然构成了一对矛盾,为就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1]。为此,高校要始终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需求和发展为根本,以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为依据,开拓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J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好,符合市场执业需求,既有全国劳动模范,又有行业精英,成效显著。在学生生涯规划及就业方面,J学院形成了从“精”字出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效果,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平台建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就业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精细管理,全员参与,形成系统规范的就业工作机制

多年来,J学院始终坚持把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全局高度规划和开展就业服务,倾全力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推荐,全面开展就业工作。每学年伊始,作为直接面向学生一线的基层单位,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系部主任、学业导师层层负责,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全员参与并积极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配备了专、兼职辅导员和多名就业助理(包括班级就业助理和院系就业助理),形成系统的就业工作网络(见图1)。

图1 就业工作网络

消除就业盲点,保证就业工作的顺畅和执行力。学院还制定了学年度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列出就业推进计划,分时段有序控制就业工作的实施进度,完善“群-组-个体”逐级深入的就业机制。根据不同时期学生就业情况及思想变化,以班、系为单位,及时组织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就业动员,督促学生积极就业。每学年召开此类会议20余次,有效推动了就业进程,全学年就业率稳中有升。在日常工作中,就业工作细致到位,从年级到班级,从全体总况到个人明细,建立完善的工作台帐,促进就业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另外,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期间的考勤制度,正确处理好学生就业与完成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J学院全体参与就业工作的师生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彼此之间能做到相互支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全面开展就业工作的工作机制,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作出了较大的成绩。

二、精心指导,以生为本,形成全过程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就业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即当年的9、10月份开始启动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到次年的6月份落下帷幕。然而学院的就业工作并不是从大四才开始,而是从大一就开始打基础。鉴于大学生的首次就业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从业走向,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成人独立的关键性起步。为帮助学生把好这关键性的第一关,多年来J学院一直坚持以过程为导向,坚持“两个关注”育人理念,即关注全体学生以及关注学生的一切,从培养大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入手,将职业发展教育贯穿大一到大四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多角度的素质拓展和能力锻炼。为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学院邀请企业资深工程技术人员为大一新生开设《专业导论与职业发展》等职业发展教育类必修课程,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活动;通过学生助理岗位、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针对大三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和规划课程,针对大四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咨询服务等。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学院按照“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不定期召开就业动员大会和就业推进会。以2017届毕业生为例,自2016年10月中旬开始,就由院领导主持开展全体毕业生就业动员,及时酌情调整工作节奏、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坚持从就业思想和观念上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J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和已毕业学生反馈的信息,在全面分析就业形势的同时,强化毕业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促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学院还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帮助毕业生全面理解就业流程和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接受社会挑选的自信心和素质能力。期间,学院特别关注未及时就业的学生,进行实时跟踪,逐个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扶。上述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树立了良好的就业意识,形成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能积极投入到就业中去,促进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稳步提升。

图2 2017届毕业生就业渠道分析

三、精准开拓,创建平台,多渠道拓展就业市场

就业工作一方面是面向在校毕业生,另一方面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做好大学生与企业的桥梁作用。扩大就业平台,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是学院就业工作的主线之一。为此,J学院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创建就业平台,多渠道推进就业工作展开。一是充分利用好校园“双选会”平台。校园“双选会”期间,组织学生积极应聘,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提升了学生的应聘成功率。二是重视举办企业专场宣讲会。有些企业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企业建设,会提出举行专场的宣讲会,扩大企业宣传,此类企业一般规模大,岗位针对性强,吸纳毕业生多。因此,学院积极配合多家企业组织举办了多场次规模不同的宣讲招聘活动。以2017届毕业生为例,学院共接待企业57家,77.4%的毕业生是通过各级校园招聘找到工作的(见图2)。三是搭建校友平台。学院主动走访校友企业,通过假期社会实践、产学研调研等活动深入沪宁线上的校友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吸引了一批校友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接收了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四是构建“学院-班级-个人”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学院实时关注各级就业信息,完善就业信息发布、用人单位信息库和在线咨询等组成的就业信息系统,保证各种就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实现就业信息全天候、无缝隙、高效率传播,确保就业工作顺畅开展。五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院在众多知名企业设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方式[2],为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和生产实习提供舞台。学院先后签订产学研合作基地43个,2017年通过其中5家企业解决了15个学生就业。六是打造就业“直通车”。学院根据合作企业的需要,积极组织师生前往参观考察实习,让学生对职业有直观的感受,对企业有真实的了解,对行业前景有充分的展望,最后在双方意愿的基础上签订双方就业协议,乘上了就业直通车。此外,学院还就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及学生就业等方面与新誉宇航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为后继学生就业创造更好的平台。

四、精密服务,护航考研,拓展就业外延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满足本科阶段的学习,希望读研继续求学深造。因此,就业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推荐学生去找工作,而是鼓励学生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鉴于此,我院把考研与人才培养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工作。为了使更多同学走向考研之路,J学院在低年级时,就把考研动员工作做细做实,每年6月份举办规模不同的考研经验交流会,挑选考研典型学生现身说法,从学业规划到生涯规划,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不同选择所面临的广阔世界。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考研虽然暂时不能获取稳定收入,但也会给人生打开另一扇门。鉴于考研学生在就业期间会出现心理波动,关心考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变化情况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J学院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备考学生安心复习。同时,为提高考研录取率,学院从领导到普通老师都对考研同学进行实时关注,在报考阶段加强对学校、专业选择的指导,在复试和录取环节,为学生做好辅导、服务和咨询,多方收集共享调剂信息,并邀请相关硕士点高校来学院宣传。在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近几年研究生报考率、达线率和录取率均逐年提高。比如,学院2017届毕业生中共有80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5%,其中60人达国家线,达线率为75%,共52人被录取,录取率达86.7%,21人被985、211工程重点高校录取。其中某班录取率达30.56%独占榜首,全院录取率较去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见图3)。

图3 近三年考研变化

当然,大学生充分就业仍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一项重要课题。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观念教育的重任,而大学生就业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包括学生在内的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紧密配合,全面科学地推进,才能开创大学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1]贾海峰.大众化就业视阈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5(12):152-156.

[2]牛蓿.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平台搭建的模式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院报,2016(4):61-64.

猜你喜欢

考研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