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街巷文化“活”起来

2018-06-01朱岩石

北京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街巷北京历史

文 朱岩石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汉唐研究室主任

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街巷文化”,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北京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展厅,让文化“活”起来,让北京成为“博物馆型城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绝美韵味,这些韵味都深藏在曾经亘古的历史记忆中,跳跃在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里。行色匆匆过往的游人,若是不能在旅途中发现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痕迹,这座城市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深刻的,这场旅途似乎也不是那么完整。

旧时的北京是故宫的红墙、悠悠的驼铃和深深的胡同。现代的北京是林立的高楼大厦、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是拥堵的车流。作为一座具有8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总觉得现代化的她缺少了点什么。

老舍先生说过,“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是的,现代化的北京缺少的正是能够与我的心灵融合的乡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乡愁”便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现在的北京有着众多大剧院、文化中心、博物馆、音乐厅等大型文化设施,而城市文化的特色却不突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街巷文化”,让每条街巷都变成展示北京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博物馆展厅,让文化“活”起来,让北京成为“博物馆型城市”。

清晨,当我们漫步在街巷当中,长长的绿荫树洞让人很快沉静下来。街道两侧路标指示按照古代法式营造;街巷的铭牌上介绍着本地历史的叱咤风云、蹉跎沉浮以及老住户中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将使人宛若穿越时空。统一制作且各有特色的街巷导览标识及APP语音导览,让人经历着一场真实城市博物体验。

当我们走在中关村、CBD、城市副中心、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用科学家命名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的互动性的科学模型、知识性文字介绍,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向我们描绘着从古老走向现代的北京正发生着传奇性的改变。

每条街巷应该整洁且尺度宜人,绿树成荫,并引入慢行系统,各种舒适的户外咖啡吧、清饮书吧精心布置其间,成为城市一道休闲舒逸的人文风景。午间休息时,我们可以继续选择在街道中“老舍书屋”读书。书屋边的“钱学森乐园”里,孩子们已营建了属于自己的科学天地,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结交朋友,探索未知,共同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这些诗意的文化设施轻柔地散落在城市的街巷之间,它们坦率而真实地表达着北京文化的“精气神”。它们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不仅是极富东方场所精神的表达,更是可以展开与老城文化传统和前人生活意趣的亲密对话。而交互间我们也正真实地体验着隐藏在这座城市深处的别样精彩。

文化是城市的历史、生活甚至未来的表征

文化是城市的历史、生活甚至未来的表征,而这些遍布城市的公众文化设施是解读和表达城市文化最直接、最鲜明的载体。通过这些公众文化设施的打造,不仅仅是一种城市美化行动,更是能够触发多元城市价值的“文艺复兴”。使我们能够通过空间和环境的塑造改变城市生活、引领文化再生,甚至带来商业和社会等积极城市效应。

我们认为,“街巷文化”的渗透式文化传播方式应该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气场,更是一份自信。它应该像空气一样充盈我们的城市各处,这应该是一份可感、可知、可行、可融的无处不在的力量。它让属于我们的文化可以得到传承发展,成为引导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建议分三步在北京市统筹开展“街巷文化”试点建设:

第一步是在政府部门的统一引导下,动员群众自发地挖掘和整理所居住的街道、所工作的单位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增强市民的参与感、融入感,并由专家进行统一的整理后,打造区域独有文化特色。

第二步是根据区域文化特色,针对区域内的某一街道和某一单位,开展“街巷文化”建设试点,即通过个性化的设计,以街头的雕塑、街巷历史简介、用英雄人物和历史名人命名街道、工作场所,或在学校里张贴人物画像、APP语音导览等手段,打造以街巷文化为代表的城市名片,因地制宜地将本地区、本单位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使普通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时时感受到文化气息,同时鼓励市民参与自己工作生活的社区、单位、休闲消费场所的文化设计和建设。

第三步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街巷特点,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在区域内打造与区域文化特色相匹配的、融入慢行系统的,并且集书吧、活动站、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于一体的“街巷文化”建设模式,并逐步稳妥地在全市推广。

我特别喜欢这句诗一样的表述:“让文化像空气一样充盈京华大地”,一个充满厚重历史和时代精神的国际大都市,一个充满“关注人类命运”伟大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文化建设正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渴望在京各单位、各位居民共同行动起来,共建首都的“街巷文化”;我们渴望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形成大合唱,共建首都文化中心。

猜你喜欢

街巷北京历史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北京,北京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