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万高考生自招“走钢丝”
2018-05-31贺佳雯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记者 贺佳雯 发自北京
一项研究发现,家庭条件好、所在地区教育资源发达的学生更易获得青睐。而在欠发达地区,能通过这条路获得名校通行证的人则少之又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人们拼竞赛奖牌,父母陪同参加培训班,授课老师自称来自北京四中,培训机构提供从选择学校到帮写自荐信等一条龙服务。
15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检验这项改革成果的标准,无疑是自主招生是否选拔出了更优秀的人才。
南方周末记者 贺佳雯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实习生 孟婉晴 张初曈
电脑屏幕闪烁,林琳急促地点击鼠标,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18个数字,小心翼翼地核对了一次,两次,三次,才点下“查询”键。
“优秀。”页面弹出两个字,林琳尖叫了起来。
林琳是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这天是5月21日,北大公布2018年博雅计划初审结果的日子。两个月前,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的她,决定同时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和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博雅计划”(简称“领军博雅”)。
北大“博雅”的初审评价一共有四个等级:优秀、良好、通过和不通过。这意味着林琳在高考前给自己上北大“加保险”跨出了第一步。
在全国,像林琳这样报考自主招生的高三学生,2018年有82万名,相较于2017年的60万人又增长了近37%。
15年前,首批22所入选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招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少则10到20分,多则能降一本线录取。
此后,试点院校范围不断扩大,到2018年3月教育部公布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名单,已有90所。
高校自主招生试点15年,是否选拔出了更加优秀的人才?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精英化到普及化,又是否可能进一步由试点导向最终的高考招生改革?
报名时间逐年推迟且压缩
从高二的暑假开始,高中班主任就提醒林琳留意自招考试机会。但今年看到各所高校公布招生简章时,已经是3月20日之后,不少高中老师反映,自招考试报名时间逐年推迟且压缩。“不提前了解,会措手不及。”
林琳能分到所在高中的“领军博雅”名额,是因为第一次模拟考成绩排名靠前。学校通知她可以申请“领军博雅”计划。准备所有初审材料,林琳忙了两三天,材料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成绩单,二是竞赛证书。
林琳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清北的自主招生分为两条渠道,一条是常规自主招生计划,主要针对获得各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另一条就是“领军博雅”计划,主要选拔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两者还有一个重要区别是,“领军博雅”计划会给每个省份分配定量录取指标,也就是说竞争范围缩小到有限的本地。而参加常规自主招生计划的学生,则要承担与全国所有竞赛获奖优等生竞争的压力。
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后,招生学校会与其签订招生考试合同,部分合同还包括专业选择方面的优先权。“每个人其实可以不一样,要看自己和学校谈得怎么样。”参加过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姜健说。
姜健回忆,想要获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可以通过学校推荐,也可以自荐。但一般而言,有学校背书,最终成功概率相对高些。
上海市一所985高校招生办老师陈彦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原因在于不少院校简化报考条件。以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东北大学为例,这三所学校在其招生简章中对考生获得奖项都没有明确要求。不过,从现在通过初审的人数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和东北大学并没有明显增加。这说明一些高校看似自招门槛降低,其背后仍然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机制。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今年有22所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自招考试只有面试,不再笔试。面试主要考察考生所报专业的特殊专长、创新思维及培养潜质。
30所高校今年的自招报名人数过万,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西南大学突破三万人,究其原因亦是西南大学的初审条件较为宽松,“七大类”学生均可报考。
所谓“七大类”,首先指的是竞赛获奖类和科技创新类,第三类是语文作文及英语(精品课)比赛获奖类;第四类是专利类;第五是发表文章。此外,综合成绩优异或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生也符合自招要求;最后一类是其他类学生,如地理类、航模类、财经类、海洋类等比赛获奖或参加高校夏令营活动,均可获得少数高校的自招机会。
“专注自主招生培训 超十年”
和林琳相比,颜岩的自招之路要坎坷不少。
回想起将近一年前参加中科大自主招生考试面试的场景,她下意识地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2017年6月11日下午,在面试开头短短五分钟内,她也紧张得两次扶了扶这副黑框眼镜。
那是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颜岩从柳州坐了4个多小时高铁赶赴广州。这是她第二次参加中科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了。高二那年,为了参加中科大自主招生考试,颜岩就提前一年参加了高考。
“中科大的物理专业是全国最好的。”颜岩数理成绩优异,先后拿过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物理竞赛省级二等奖,她很早就确立下念中科大的理想。
为了圆梦,颜岩2016年的春节是在安徽合肥度过的。当时,中科大少年班创新试点班针对自主招生考试有一个寒假培训。这个试点班开设于2010年,是在中科大少年班基础上拓展开设的。中科大少年班就是传说中的“神童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创新试点班则将目光更多锁定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颜岩的报考是2015年,这一年,她刚好满足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且200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优秀高二(含)以下学生的招考条件。
颜岩的父母打听到试点班考前培训的消息,双双陪着到合肥上课。一家三口窝在中科大附近的酒店过了个年,春节前上了7天课,节后上了5天课。上的是数学和物理,颜岩现在回想起来,课程内容难度在高考之上,竞赛之下。授课老师都是中科大的老师。
但2016年夏天,这次自招考试以综合成绩排名靠后而失败告终。
“如果说高考是独木桥,自招就是走钢丝。”颜岩的母亲说。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能通过自招这条路获得名校通行证的人少之又少。
不过,这并不妨碍大批学生和家长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分数之前,这场战争拼的是信息和资源。
2017年寒假,颜岩又一次投入自主招生的备战中。这次培训在长沙,是高中学校老师推荐颜岩参加的。“每年一些培训机构会找到高中老师,找得多了谁比较靠谱,老师会有个衡量。”颜岩说。
颜岩和十几个高三学生在长沙一家酒店里住了一周,培训就在酒店会议室进行。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除开休息间隙,上课时间超过十小时,之后还有晚自习。授课老师自称是北京四中等名校在职老师。
颜岩和父母并未仔细核实他们的身份。“他们都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可能这种培训不算正规。”但为了能对自招有所准备,她很愿意上这样的课。培训机构也并未保证上这一周的课就能通过自招考试,只是说“有所帮助”。
如今,针对自招考试的培训机构五花八门,乱象丛生。南方周末记者致电一家郑州的培训机构,咨询人员介绍——只要3万元学费,该机构就可以为考生提供自主招生考试一条龙服务,前期学校评估选择、帮写自荐信及各项材料筹备,后期笔试面试指导。
这家培训机构自称专注研究自主招生考试超过十年,“学校要什么,我们就把你的孩子包装成什么样”。该咨询人员信心十足:“自招面试和公务员面试一样,我们请大学老师进行模拟面试。过了我们这一关,通过率不会低于90%。”他甚至向南方周末记者承诺,如果最终没能通过自招考试,可以退还三分之一费用。至于其他费用为什么不能退还,他给出的解释是,需要“打点”大学老师,具体细节他不愿再作说明。
不过,从事自招工作近十年的陈彦说,高校的审核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以发表论文为例,面试时大学老师会和学生聊研究思路,如果是代笔,没几句话就会露馅。另一方面,陈彦并不否认面试问题有套路可循,但“用套路来回答套路的学生,显然会被大学面试官认为没有思想”。
与统招生无显著差异
自主招生试点至今已过去15年,试点范围亦不断扩大,检验这项改革成果的标准,无疑是自主招生是否选拔出了匹配高校需求的优秀人才。
2018年自招启动前夕,一项针对自招学生的研究引发教育界争议。这项针对北大、清华、人大三所高校的研究发现,因自招而获得破格录取的学生,在学业表现等多个评价维度与统招生并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作者、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试图回答一个问题:自主招生能否选拔出更优秀的学生?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项目。首轮调查于2009年开展,对象是2006年和2008年入学的北京15所高校大学生,此后于2010年至2013年追踪调查了四次。
由于早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有限,这项研究仅分析了调查数据中北大、清华和人大的部分。该研究的第二作者、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主力教授李忠路坦承,样本量的不足,也是研究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至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就此提出质疑。他认为,把三所高校样本量混为一谈,得出的结论有失偏颇。但李忠路透露,他们在研究时曾将三所高校样本量分开进行过统计测量,结论竟是一致的。因此才将三所高校样本量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这是否意味着:拿到优先权的自招生并没有达到普遍期待的优秀?吴晓刚根据数据分析认为,自主招生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学业表现、社会表现、毕业规划以及毕业实际去向上,没什么明显差异。
但卢晓东认为,自招学生的研究应该局限于大一阶段,因为此后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更多归因于大学教育,而不应该停留在高中阶段优秀的结果导向。
“自主招生另一个层面上是一种教育不公平。”吴晓刚说。他研究发现,往往家庭条件好、所在地区教育资源发达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自主招生青睐。
实际上,这类质疑并不罕见,因而近年自主招生考试体系也在不断演变。其中以2012年、2014年两次改革力度最大。
2012年,“北约”高校自主招生联考减少了复旦、南开两所高校。这一阶段试点高校的招考标准更强调个性。北大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清华推出专招特优生的“A计划”和专招寒门子弟的“B计划”,随后还有招全才的“卓越计划”、招专才的“拔尖计划”及面向国家级贫困县生源的“自强计划”……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复旦取消了笔试,经过初审后直接按照2∶1的比例选择候选人进入面试环节,减轻考生负担。
两年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同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关于自主招生的若干事项。
最大的变化有三:一是解散高校联考联盟;其次全面取消校荐;最后调整自招考试时间——安排在高考之后,但结果公布依然在高考分数公布之前。在吴晓刚看来,这三个变化更有利于促进自主招生走向公平公正。
2017年的盛夏,高考出分的前几天,颜岩还是没等到中科大发来的通过自招考试短信。她上网查询排名,还是“差了点”。
高考分数出来后,颜岩距离中科大的录取分数线差了10分。而高考分数比颜岩低了10分的同班同学杨宇却上了北大。杨宇从高一开始就“搞竞赛”,高二拿到全国化学竞赛的“银牌”,获得北大自主招生降一本录取资格。
颜岩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这事儿(自主招生)很难说得清公平”。
而2018年6月8日高考结束之后,林琳,以及新一批学生又将走入自主招生的考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琳、姜健、颜岩、杨宇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