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盟邦记者团在娄烦

2018-05-31李国成

党史文汇 2018年5期
关键词:炮楼记者团碉堡

李国成

1944年8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欧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的气焰十分嚣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正与侵略者进行着十分艰苦的斗争。这时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盟邦记者团,来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这个记者团由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史坦因,美国《时代》杂志、《纽约时报》记者爱泼斯坦,美国合众国际社、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英国路透社、《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武道,前苏联塔斯社记者普金科和加拿大、奥地利等国以及国民党政府的记者组成。9月中旬,他们穿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晋绥边区的抗日前线。

晋绥边区位于黄河东岸,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屏障和交通要道。日军为了消滅这块根据地,对这里进行过无数次残酷的进攻和“扫荡”,这里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应用游击战、运动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自己越战越强,在残酷的斗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却一直造谣污蔑中共“抗而不战,游而不击”。为了让国际记者们亲眼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向全世界介绍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战果,用铁的事实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造谣污蔑,晋绥军区贺龙、关向应等首长决定在八分区的娄烦地区组织一次夺取日伪据点的战斗,让外国记者团亲临战地参观。

娄烦及其附近山区是成立中共静乐县委员会、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晋西北根据地政权的地方,但是该镇于1942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初十)被日军侵占。敌人在镇的四周建起了一个大碉堡、一个大炮台、四个小炮台和四个小炮楼,并派有重兵把守。他们不仅烧、杀、抢、掠,还挨门入户强奸妇女,并把年轻妇女强行拉到炮楼上凌辱。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八路军三五八旅于1943年年底转战到陕北后,消灭娄烦镇据点日军的任务就交给了从冀中军区转战而来,后改编为晋绥军区八分区二支队的队伍,支队长为林海清,支队政委为孙继争。从1944年8月开始,二支队与娄烦民兵对据点的日伪军用“围困”和进攻的战术进行了大反攻。整个大反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巨大威力。地方党组织和二支队一方面组织群众开展反支差(不给敌人出力干活)、反维持(不接受伪政权管辖)、反夺粮(不让敌人把粮食抢去)的斗争,另一方面组织群众和民兵配合部队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将敌人抢去的粮食夺回来。大反攻一个多月来,已将镇四周的4个小炮台攻下,将炮楼里的日伪军全部消灭。但敌人还固守着一个大碉堡和4个炮楼,剩有日军37名,伪军和伪警察100多名,并配有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为了彻底消灭这些敌人,部队和地方党组织安排7名共产党员煤矿工人带领50多名矿工组成挖洞队,将两条600多米长的地洞挖到了敌人的两个碉堡底下。并由顺道村等地制造炸药的民兵用土办法制造出足够的炸药。民兵和武工队潜入镇内毙了8名敌人的哨兵和出来排水的敌兵,还抓捕了几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同时不断向伪军喊话,动摇瓦解他们的军心。在军民的围困下,娄烦镇的日伪军成了瓮中之鳖。

9月22日,国际盟邦记者团在晋绥军区八分区司令员王长江和政委罗贵波的陪同下,由古交关头出发,绕过敌人封锁线,经方山县马坊进入娄烦地区的罗家岔,又经潘家庄、韩家沟、席岭村来到了娄烦镇南部距敌人碉堡仅有2公里的蒲峪村。这时附近村庄的群众组织了镢头队210人,随军担架队100人,运输队150人,随军作战民兵260人。前方慰劳队由80名妇女和儿童组成。9月23日夜晚,林海清支队长、孙继争政委带领部队和民兵队冒着秋雨向娄烦镇日军据点发起了强攻:由一个部队连和武工队民兵围攻镇内的敌人,一个连和武工队、民兵围攻镇北山石粱大碉堡的敌人,另一个连和民兵埋伏于北面公路旁阻击增援之敌。战斗进行了一天一夜,敌人虽然遭到重创,但依然凭借强大的火力和牢固的钢筋水泥工事进行顽抗。24日晚上,运输队立即将3500多斤炸药,通过挖好的地道,分别放置在敌人的两座碉堡下面。25日,王长江司令员、罗贵波政委陪同外国记者来到了距敌碉堡只有几百米的阵地前。面对日军的碉堡,一些记者提出了他们认为不可思议的问题:“敌军碉堡这样坚固,你们有多少门大炮呀!没有大炮能打开吗?”王长江司令员风趣地回答说:“我们的‘炮弹早已钻进敌人堡垒的屁股底下了!”

正当外国记者大惑不解甚至怀疑这场战斗能否打胜时,突然,“轰轰隆隆”一阵巨响,大地颤动中敌人的两座碉堡飞上了天。原来,在八路军政工人员对敌人喊话劝其投降无效的情况下,林海清支队长下达了用地道内炸药炸毁这两座碉堡的命令。紧接着,在嘹亮的冲锋号下,端着枪的战士、民兵和挥动着大刀长矛、镢头、铁锨的群众潮水般地呐喊着冲向了敌人。外国记者们被这惊心动魄而又激动人心的场面惊呆了。八路军特等射手谢墨林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下爬上云梯拽住铁丝网,朝敌人炮楼连投数颗手榴弹,弹无虚发,又炸掉了敌人的一个炮楼和碉堡,活命的伪军有的缴械投降,有的在逃跑中被我部队和民兵击毙和生擒。随着战斗的胜利,外国记者来到了距敌人只有100米的地方。最让他们感动的是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将一批批弹药运到前沿阵地,又将一个个伤员用担架抬了下来,妇女儿童将熟鸡蛋、烧饼子和绿豆汤送到了战士和伤员面前。记者们赞叹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才有这样军民鱼水深情、团结战斗的动人场面。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娄烦镇里的5座碉堡炮楼全被端掉,共消灭日军20多名、伪军70多名、伪警察20多名,还缴获了大批机枪、步枪和弹药。国际盟邦记者团的爱泼斯坦禁不住翘起大拇指对王长江司令员和罗贵波政委说:“你们八路军的战术真高!非常了不起!”他们采访结束赶回延安后,立即向全世界报道了娄烦军民抗击日军的这一壮举。美国记者福尔曼回国后还写下了轰动中外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后译为《北行漫记》),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记述了八路军和民兵进攻娄烦日军据点的经过。

八路军二支队奉命转移后,解决娄烦镇山石粱日军最后一个大碉堡的任务就交给了娄烦民兵。民兵们用断水、断粮、断人的办法封锁了敌人的这个大碉堡,将出来担水、站岗和解手的敌人一个个击毙。郝毛存、常服仁、马刘保的民兵战斗队用地雷战和伏击战的战术多次阻挠和消灭从静乐等地前来增援的敌人。终于在1945年4月21日拿下这个大碉堡,全部消灭了娄烦境内的日伪军,从此娄烦彻底解放。这比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还要早4个多月。娄烦军民围困日军据点的情节,是马烽、西戎创作红色经典《吕梁英雄传》的重要生活原型之一。

(责编 侯春奇)

猜你喜欢

炮楼记者团碉堡
仙来古炮楼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新媒体背景下的红领巾记者团实践探索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记者团的困境和转型发展对策
融媒环境下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路径初探——以《百姓记者团》为例
太原近代碉堡建筑防御性功能探析★
多少往事炮楼中
苗山深处的炮楼群
太原的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