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新探索
2018-05-31韩露
韩露
摘 要:如今,中职生正处于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父母离异家庭的增多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容易造成中职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根据我国教育所颁布的德育大纲来看,其将心理教育看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健康的心理,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环境;分层了解;有效平衡
近些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比例在逐年攀升,具体表现为焦虑、学习障碍、沟通障碍、暴力等方面,特别是现阶段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再加上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性原因,其面临着学业、家庭、情感及生理性变化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使得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该建构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综合学校各方面资源,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其他系统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从而促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提高实践性和时效性,从而确保中职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一、改变消极取向,树立积极理念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和接纳,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把提高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转变问题导向的教育模式。可以扩展自己的的研究领域,对学生心理的消极与积极层面都给予同样的重视,开展对积极心理体验、积极人格品质发展途径的研究;在具体实践中,应该相应地调整工作方式,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以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积极发展为目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讲座和各种媒介宣传等。
二、改变不良的社会环境,增强师生关系
学校、家庭一定要及时化解不良社会环境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分清是非,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时时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他们都能瞬间感知到老师的情绪以及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或是否喜欢。学生在老师心里得到的肯定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面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占主导地位,所以,一个老师不但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懂得心理引导的艺术,会鼓励学生,会表扬学生,能提升学生。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爱。有学者称教育是爱的洗礼。可见爱在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表扬学生,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正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不再将它们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要取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在教学中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如帮助学生体会积极心态的作用,让他们理解主观幸福感,培养他们的勇气、克制、爱和希望等。在学生培养自身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动机、积极自我这些积极的品质时,要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的,都应该始终把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作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从各环节、各方面关注积极品质的形成,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发挥出来。
四、测试分析,分层了解
我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而不是自己去灌输大道理,会采用心理测试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我曾经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所谓的逆反心理和关于学习动机的认识,就用中职生心理测试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全班40人,得分有优势的是1-9分的同学有20个人,而比较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影响学习的有20人,得分在10-19分,他们在家庭、学校的表现,成绩的分布,就是跟这些情况有关。让他们在分析自己的得分时候,其实是通过测试体验,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去认识到自己在适应学习生活时不够到位的地方,随着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会让他们有自主的修正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在班会课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引导他们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言行,就有了基础。
五、反省自己,有效平衡
如果说上面的方法是从外部原因入手,而从教师自身找原因也许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我自己觉得作为教师自身,是一个凡人,有着很多缺点。所以,如何自省应该是一门好功课。我们班主任有时闲谈,会开玩笑地说,某某班学生和某某班主任真是好像啊。其实,这不是指向外貌,而是说话、做事的风格。比如学生为什么会比较浮躁,那肯定是教师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言行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我班有个学生,下课后总是问,老师,有什么作业,平时该买什么练习教辅来做。上课的时候,表现为听课粗心,总是忙着埋头做题。对于这总沉浸在题海战术中的学生,我觉得该把他好好教育一番。谁知道批评过之后,他就把这个工作变成偷偷摸摸的行动,还是喜欢做题。可是,一到考试,他就漏油,基础不扎实,不该扣的分就数他扣得多。当时,我总觉得他太顽固了,学习太功利了。但是,又不想打消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就改变一些策略,给他多留一些基础训练为主的作业,让他在这些做题积极性可以发挥到把基础打扎实的有效訓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虽然他的成绩不算很靠前,但他在学习的自信上还是比较好,学习的劲头没有下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虽然其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却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职生正处于叛逆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能力,极容易使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其无法沿用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创建出新的课堂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建设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
[2] 于立杰.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D].石家庄: 河北大学,2013(25).
[3] 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 钟志农.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中小学心育活动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 庞彬.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