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情景教学

2018-05-31梁素芬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于勒孔乙己创设

梁素芬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课堂。在有效的情境中学习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教学

一、问题悟情,引入情境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能够使学生尽快受到情绪的感染,进入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但由于学生缺乏深入思考,从而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真意。问题是学习的核心,而思维的火花也总因问题而点燃。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精心创设问题,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让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诱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文本情感,理解文本深意。如《孔乙己》中的“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其中的“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因此,我就设计了以下问题:“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是什么样子?”“小伙计有多久没有看到孔乙己了?”“看客都以什么态度对待孔乙己?”“孔乙己在看客的心里重要吗?为什么?”“如果孔乙己死了,其死因会是什么?”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水到渠成地认识到造成该句矛盾的根源,就在于那冷酷无情的黑暗社会与封建迂腐的教育制度。

二、生活启情,体验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虽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但若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就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与距离感,更无法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教育本质。其实,语文大多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尽显人生百态,可谓语文处处含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以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出发点,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以启发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情境,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思考生活,并学会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在《最苦与最乐》的教学中,若以文论文,学生仅会单纯地记住负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却不懂得反思生活中的責任问题。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与责任相关的生活体验,我就先举例讲述生活中的责任,如借同学钱后还钱的责任、受人恩惠后感恩的责任、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完成父母托付的责任等,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生活中的负责之苦、尽责之乐,而学生也在不断的诉说与回味中,自觉地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文中所传达的“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主题,从而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现实理解,又树立了正确的“责任观”。

三、表演生情,融入情境

陆游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设生活情境,能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连,有利于让学生体验文本情感,并受到真善美的渐染熏陶,但这种体验通常较为主观,不免偏颇,缺乏客观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更好地融入文本情境,教师应选取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借助角色扮演活动创设表演情境,寓教于乐,引导学生站在角色的立场融入文本情境,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共语言、共动作,自然生情,真正将知识内化,巩固记忆。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行编排课本剧,分组分别扮演鲁达、李忠、史进、郑屠、金老、金翠莲等人物,通过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将文本内容形象化、立体化,让表演者和观众入情入境,如临其境,真正让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深刻体会了文中人物的心态起伏和情感变化,对文本的主题、认识就更为深刻与牢固。

四、借用情境,理性思考分析

情境教学并非只是情感体验,更多的,还要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理性思考的引导。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从于勒的来信让学生分析,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若瑟夫一家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线索,他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他又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他还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但很快又称为是这个贼、这个流氓。在若瑟夫的眼里,他又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此时,我进行情境引导:于勒到底是谁,为何有这样复杂的评价?在这些评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于勒到底是何等样人?我们来拨开迷雾,探个究竟。

学生随着情境的设定,逐渐深入其中,发现于勒并不是像家人评价的那样,他原本也是想要给家人幸福的,他有着美好的愿望,但是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无法给予他关爱和宽容,没有人会宽容和体谅他的失败,所以他被戴着这么多的“头衔”,最终连自己的亲人都躲着他,连见都不愿意见一面。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是否就是于勒的错呢?

学生经过情境的追问,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个金钱横流的社会。由此,学生得到结论,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而无论是于勒,还是若瑟夫一家人,其实都是社会大染缸中的受害者。

通过情境,学生借着情境设置问题,并循着问题的脉络,解读作品,分析作品的人文意涵,由此使得自己作品解读的能力获得发展,也获得个性解读文本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姿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材的内容,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的情境。

参考文献:

[1] 肖建新.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学习报,2006(12).

[2] 周成平.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于勒孔乙己创设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孔乙己(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