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

2018-05-31陈嘉盛

财经界·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可行性国际化人民币

陈嘉盛

摘 要:自建国以来人民币已经经历了两个质的飞跃以及三种货币形态,现阶段人民币正处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收益,同时也会付之高额成本。本文将对人民币国家化的可行性、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可行性

货币国际化的本质是该国货币走出国内市场,在国际上进行大规模的流通并替代当地货币。纵观国际上的货币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本位制是指在16-18世纪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采用的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中,黄金是国际件的流通货币。在金本位制破灭后,出现了“凯恩斯主义”和“怀特计划”,1944年在联合国的组织下于国际上44国家共同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随即产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直到1976年《牙买加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黄金不再作为国际流通货币,人类社会正视进入国际货币本位制时代。

一、货币国际化的内涵

货币国际化是指某一国家的货币跨越国家的界限,成为国际范围内被认可的货币流通工具,其主要的功能是计价、结算、储备以及通过市场对经济进行干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国内货币转为國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在进行自由兑换后,会成为国际支付手段被其他国家接受。在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有很多的因素进行制约,其中包括本国关于货币的制度和政策、国际上对这一货币的认可程度以及接受程度等。因此货币国际化的进程是国际市场对货币进行选择和评判的过程,也是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金融体制中地位的体现。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一)通货膨胀率及汇率的稳定发展

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受到通货膨胀率、汇率稳定性两方面的影响。首先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决定着货币国际化的取舍,若通货膨胀不断消减货币的购买能力,那货币的国家化需求也会相应降低。因此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很难实现货币的国家化发展。在近几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为1.6%左右,低于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其次汇率的稳定性也是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但影响汇率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国际和国内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因此对汇率的变动是较难判断的。而近十年人民币的汇率标准差是0.14%,相比其他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更高。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

货币能否实现国家化主要取决于货币发行国的经济规模和实力,经济规模越大的国家,货币就会有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实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发展,现阶段阶级实力已经超过日本位于世界第二,也是国际上第二贸易大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比的7%,中国的经济占国际货币总储备的10%左右,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提升和人民币的国际化率,体现出了人民币进行国际化发展的可行性。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增长对世界贸易的贡献已经超过了美国,并在金融危机中,已经成为挽救世界经济衰减的中坚力量。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是中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实现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已经趋近完善,近年来大陆内的股市的规模正在不在扩大,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末已占全球股市的8%左右,并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同时在国内的债权市场发展迅速,推动了债券市场化的发展。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的债券市场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五,亚洲市场第二。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一)国际铸币税的收益

国际铸币税通常被定义为铸造货币的成本与所取得利润之间的和,可以简单理解为铸币面值与所用金块之间的价值差,现阶段的铸币税值主要由国家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决定。人民币的国家化发展会提高跨境流通率,从而提高人民币的基础铸币税和机会成本铸币税。人民币基础货币铸币税有利于我国获得外境资源的实际获得权,例如现阶段人民币在东南亚等国家的流通,我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相应的农副产品以及工业产品等,甚至是矿产资源。而境外流通的人民币还会为铸币税带来机会成本,滞留境外的人民币会对我国国内的购买力形成时滞,而这种时滞情况有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人民币在境外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并永不回流,而这种时滞现象相当于一种长时间的贷款,其利息是我国获得的铸币税机会成本收益。第二种情况是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回流并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而这种形式也会形成我国铸币税机会成本收益,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能够带来国际铸币税的基础和机会成本收益。

(二)获得巨额金融剩余

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国际铸币税收益,与此同时还伴随着许多扩展性的收益,其中包括巨额的金融剩余。国际储备货币的增长与居民的外汇准备值是密切相关的,货币储备国将大量的储备货币通过储蓄的方式在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集中,在这一过程中会为货币发行过提供巨额的金融剩余。以美国为例,由于金额剩余的存在,使得美国在贸易商巨额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呈现增长状态。通过对巨额的金融剩余进行投资,再将投资收益减去需付的利息以及之处,剩下的就是金融剩余的净收益,因此,货币国际化后能获得巨额的金融剩余,通过对这一资金的利用,能顾促进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部分境外的人民币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存入我国国内的银行,并逐渐出现金融剩余的情况。以在港澳银行中存入的人民币为例,在港澳银行中存入深圳银行的利率为0.99%,从2004年至2008年,五年时间内贷款的基准利率实诚上涨趋势。而内地贷款与港澳银行中人民币转存的差值,就是金融剩余的收益,在2008年金融剩余收益的合计值在23亿元左右。由此可见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能够获得巨额的金融剩余,并转换为实际的金融收益。

(三)结算货币余额收益

结算货币余额收益内涵是指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家通过本国的银行系,为国际之间得经济往来办理支付、结算等相关业务是能够获得收益。货币国际化发展后,在本国境内中国际化的金融业务和资产交易也会变得更加频繁,因此经过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进行资金结算的总量也会大幅上涨,因此该国家的银行在中间业务办理的过程中有着可观的收益。以国际货币发行国美国为例,美元在世界贸易中被应用于计价结算之中,而这些业务必须通过美国的银行体系完成,从而会给美国国内的银行体系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也可获得结算货币收益,现阶段随着人民跨境流通的大战规模逐渐扩大,会有很多的境内外中资银行参与人民的结算活动,其中中银香港在这些清算银行中收益最为乐观,其结算手续费是0.0126%,因此在进行货币余额的结算就会有大笔的佣金收入。

(四)减少汇率风险及成本

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能够有效的减少汇率风险,同时能够消除汇兑的成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外经济和外贸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对外经济中会出现大量的外币债权债务,而汇价的波动会辅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货币进行国际化,那么在进行国际贸易中就可以使用本国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从而避免因汇价变动带来的亏损。与此同时货币发行国能够有效的减少外汇储备,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以及汇兑的成本,促进境内外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以美国为例,自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后,其对外贸易的收益一直成上升趋势,从1947年到2004年,实现了18750亿元 的增长,平均每年的对外贸易增长率为9.2%。若人民币能够成为能够进行流通的国际货币,在对外投资和贸易中人民币的计价比例就会提高,从而降低国内企业的汇率风险,并且有利于国内的投资者和旅游者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和经济往来。

(五)提高国际金融体制地位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从而在制定或修改国际件经济和贸易规则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成为了国际关键货币,因此美国在发展中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即使美国的消费已经呈现透支状态,但是经济还是呈增长的发展趋势,通过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从而制造投资机会获得利润。并且现阶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着和世界银行由美国和欧盟进行实际控制,全球范围内缺乏具有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经济见沟通协作机制,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且有效的解决现阶段国际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建立起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人民币的跨境流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较切实的改变现阶段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被支配的地位,从而减轻国际金融霸权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一)政策成本

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道路中,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很多方面,其中政策成本就是其中之一。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在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范围后,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将会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人民币投资的重要场所,国内的金融发展将与国际的金融体系呈现密切的发展关系,甚至与周边邻国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这种经济一体化将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溢出效应,从而影响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发挥。与此同时国际上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人民产生回馈反应笔记国内的经济发展,使人民币的供给量增加而利率下降。这种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的现象会导致短期内的投机性资本流出,从而导致人民币的大量外流,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将会减少,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失去作用。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势必使国家的货币政策不能两全发展,在保全周边国家和利益时 将会牺牲自身的利益,因此人民币在享受国际货币利益的同时将承担这政策成本的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二)投机冲击成本

随着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大幅上升,而对于人民币的流入和流出频率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我国在进行国际化的进程中,对货币的控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国外的资本将更加容易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而这种规模性的资本流动将会对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带来冲击,因此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例如现阶段境外人民币已经对我国一些边境省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影响,还有1997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巨大冲击。其次在推动人民币进行国际流通的过程中,国内的银行体系将成为人民币进行回流的主要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就为国际游资提供了便利的发展渠道和空间,当人民升值时,就会成为抢购的对象,当人民币贬值时,人们将会转手人民币,反抢美元等增值货币,而这种现象将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受损失。

(三)币值稳定成本

在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要保持其币值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可除性发展。而保持币值的稳定也是保证人民币取得国际市场的认可以及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但在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中会遇见很多阻碍,进行人民币和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机制不能奏效,因此保持币值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中的重要成本之一。当人民币作为区域性的核心货币时,人民币的贬值将会降低其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地位和影响力,并导致其他货币跟随贬值,并严重影响以人民币为中心建立起的亚洲支付体系。因此保持人民币的稳定是维系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若汇率产生僵化现象,那么将会导致贸易相对成本的僵化,从而使我国的进口成本低于出口成本,对国内的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并削弱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力优势。

(四)监督管理成本

人民幣的国际化流通,将会加大政府对其监管和管理的力度从而成本增加。首先是对人民币造价的监督,由于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范围和规模的扩大,纸币造假团伙将会将这作为发展的良机进行大规模的造价活动,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存在一定规模的人民币造假团伙,因此我国政府对人民币造假行为打击和斗争难度将会加大。其次是反洗钱工作,在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中,犯罪团伙将通过跨境流通渠道将赃款进行转移,因此中国政府在进行反洗钱的工作时十分困难,加剧了对人民币的监督管理成本。第三是对于人民币现金的管理,在国际上的跨境流通中,进行监督管理是十分困难,同时还存在一些走私、赌博和贩毒等犯罪行为,而对这些非法活动的监管和打击,都将增加我国政府的成本投入,因此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对于监督和管理的成本投入将大幅增加。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

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首先要完善金融监督和管理的机制,促进国家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的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都是由于对金融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国际间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产业发展较晚,产业基础较为薄弱,金融的监督和管理体质还不够完善。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要强化政府的监管体系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并建立与世界贸易组织规章制度向适应的金融发展体系,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其次要明确中央银行在国内金融体系的地位,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通过中央银行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将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第三点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从而提高我国金融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商业银行应开放更加多元化的业务,从而适应国际上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模式。第四点要加大政府政策的导向力度,确定国内金融中心的建立。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同时,要鼓励外商投资,积极参与国际上的金融活动和规则制定。

(二)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制约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利率的弹性缺失以及未实现市场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对外开放,大量的国外资本将流入,利率也会随着上涨。若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需与国际利率进行接轨,通过调整市场供求来促进资金的流动。实现市场利率化主要有几方面途径,首先加快建设和完善货币市场,通过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对市场中的资金剩余进行调节,为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提供保障。第二要是金融市场自发形成利率,通过对国际金融业务的流通水平进行评估,确定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并借助宏观调控等手段调控其余利率。最后要建设与基准利率相吻合的传导机制,建立具有规范性和法制性的兼容监督管理体制,通过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管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对利率结构的调整,以及放开金融市场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利率自主权力,并发展地域性的金融市场,实现存款利率的开放性政策。

(三)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实现人民币的或计划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兑换。货币无法进行自由兑换将会被视为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的货币,从而失去国际上的信用支撑。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市场上证券容量较小,并且对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实现国际上的自由流通和兑换条件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资本市场开发的力度,深化对金融体制的改革发展。首先應建立健全国家对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确保经济环境的和谐稳定。其次要保证外汇储备的充足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国际上突然性的危机。第三要维持好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外债情况,建设具有全球性的银行体系,实现我国银行体系的全球化发展。最后要完善我国企业应对汇率和利率变化的机制,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人民币的境外流通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就要大力推进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规模和范围,从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可以现在港澳地区进行开发,在与港澳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在港澳地区发行人民币债权,通过港澳地区作为发展支点,再逐步向国际市场进军。其次要我国政府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域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包括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等,通过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从而巩固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结算地位,通过周边国家和地区内的流通,逐步实现国家化的发展目标。最后要积极与业洲区域货币进行合作,在亚洲区域内先实现“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内的最优货币 以及关键货币,从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因此我国的银行体系要完善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切实有效的降低在进行贸易结算的风险以及外汇交易间的结算成本,从而为人民币的国家化发展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六、结束语

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因此在金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要提高人民币的竞争能力,需要积极抢占国际经济的制高点,从而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话语权。通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应坚定不移的坚持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并完善金融监督机制,加快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做好人民币在国际化和区域化的金融合作中的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政永,孙娜.国际金融危机下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3,(06):65-66.

[2]孙少岩,石洪双.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研究——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和美欧制裁俄罗斯的双重背景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5,24(01):30-41+127.

[3]田政.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作用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成本分析[J].北方经济,2011,(16):75-76.

猜你喜欢

可行性国际化人民币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认识人民币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
Currency Exchang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