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入市风险的讨论
2018-05-31齐建军
齐建军
【摘要】在养老金入市进程逐渐开展中,养老金入市存在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在分析养老金入市背景及国内国外对于养老金入市策略的研究之上,介绍了养老金的主要层次结构,并提出养老金入市存在的主要风险,为养老金入市提供风险理论支持。
【关键词】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保险体系 风险控制
养老金是对退休职工生活的保障,它的来源是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险中,它的地位是最核心的。它的意义在于:促进收入差距的减小,促进社会更加稳定。从1951年开始,我国政府就对养老保险制度开始重视起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为了改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在他们退休以后,国家和企业一起出资,充分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条例》的颁布,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工作正式展开。
为了改善我国养老金的不足,在15年前,就正式入市了社会保障基金。它的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养老金的不足。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年均投资收益率已经基本超过了8%。后来,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出台,养老金入市工作正式开展。在协法》中,重点强调了投资准则,以及所要投资的比例。2016年3月28日出台的《全国社保基金条例》,对社保基金会在接受省级政府委托后对社会保险金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明文规定,该条例的出台给养老金能被委托给社保基金会并得以进入市场进行投资运营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中国的养老金入市进程。
一、养老保险体系基本理论介绍
革新以后的养老保险制度下的保障系统包括三个层级:其一为基础养老保险,这种养老保险制度,目的是保证大量的离退休职员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且在国家规范要求下实行。其二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非主要的养老保险,是在政府的总指挥下,公司考量本身的经济能力后,于内部决定实施的。其三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作为一种补充保险方式,是通过员工们各自依照意愿加入,并挑选办理的单位。后面的两个層级里的公司和公司员工不但能够按照规范把养老保险费存到社会保险机构建立的养老保险基金账号里,同时也能够与商业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
二、我国养老金入市风险分析
(一)委托代理风险
各国的国情和养老金方面的相关政策都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个情况,现在各国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有关养老金的投资管理。首先,退休金作为国家给予退休老人的优厚待遇,由政府直接运营是合理的选择。其次,随着商业化的进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理财机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利用这些机构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最后一种就是用上文的两种方式对退休金进行分批管理。
我们国家采取的管理方式是第一种,这个方法有利于降低风险。具体来说,我国政府成立社保基金会这个专门的机构来代表国家行使相关职能,对层层下发的养老金进行垄断管理,而其他的机构无法参与。社保机构往往会选择两种方法,一是机构直接代表持有人进行投资,二是委托金融机构进行理财投资。这样的话,风险的计算就要着眼于各层委托代理关系。
(二)资本市场风险
养老金入市之后会面临许多的发展风险。其需面对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系统性风险,二是非系统性风险。第一类系统风险即证券资产易受外界环境变动的影响而产生价值的不正常浮动,这里所说的外界影响分为两点,一是资本市场内部框架不稳固导致的变动,面对市场正常涨跌,做出盲目追求涨幅股抛售跌幅股的不理性操作,加大了市场风险;二是经济周期、政策出台等变化影响造成的投资环境变动。第二类非系统性风险就是指随机突发事件引起个股价格的变动,虽然养老金收益会因此出现波动,但这类风险对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较小的。
三、结论
中国养老金入不敷出已然成事实,在当前情形下,中国养老金入市是大势所趋,然而,入市在带来更多收益的同时,也会使养老金面临更多地风险,因此在入市过程中,中国相关机构必须对入市风险时刻保持警惕,由于养老金的特殊性,务必保证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养老金入市任重而道远,我国养老金入市需要不断地尝试。
参考文献:
[1]杨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经济效应分析[D].武汉大学,2010.
[2]李星.我国养老表现制度经济分析及运行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刘雪梅.英国的职业养老金计划研究[J].经济管理,2010,(5).
[4]李文华.影响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因素: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J].社会保障研究,2009,(5).
[5]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在哪里[J].中国金融,2010.
[6]刘纪鹏,沙玉兰.地方社保基金入市安全第一[J].经济,2012.
[7]江雪峰.浅谈养老金入市[J].中国证券期货,2012,(2).
[8]袁蓉君.全球养老金持续增配另类资产[J].金融时报,2009.
[9]唐磊.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财务危机及其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2014,(5).
[10]宋威.风格漂移与基金绩效[J].商业研究,2009.
[11]谭政勋,王聪.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来源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