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桐叶螟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2018-05-31于莉娜南华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油桐羽化树冠

于莉娜 南华云

(陕西省山阳县红旗国有林场 陕西 山阳 726400)

油桐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油桐重要害虫,以幼虫取食叶肉,影响油桐树生长和产量,为防治该虫危害,笔者进行了油桐叶螟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现总结如后。

1 生物学特性观察

1.1 室外定点观察。陕西省山阳县红旗国有林场15年生油桐林,选2个固定点,2017年3~10月,每2~3 d观察1次,记录油桐叶螟成虫羽化、卵孵化、幼虫越冬、化蛹及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1.2 室内观察。2~3月采集越冬幼虫,放入饲养箱饲养至10月,观察油桐叶螟虫态变化及形态特征。1.3 观察结果

1.3.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2mm,头顶、胸背及腹部密被灰白色鳞片。触角丝状、褐色。复眼黑色,前翅褐色,前缘有一灰白色新月形大斑,其面积约占整个翅面的2/5。卵:长径0.7 mm,短径0.3 mm。淡黄色,椭圆形。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0 mm,黄绿色,椭圆形,褐色条斑。蛹:长约8 mm,棕褐色。气门呈乳状突起,腹部末端有6根卷曲的臀棘。蛹化于白色丝质薄茧中。

1.3.2 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可发生3~4代,以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及土缝中过冬。次年4月下旬起成虫羽化,卵散产于桐叶上。7~9月间卵期约5 d,幼虫期13 d,蛹期约2 d,蛹期约9 d。幼虫孵化后啃食叶肉,留上表皮,长大后食叶呈孔状。10月下旬开始陆续结茧化蛹。野外虫态参差不齐,世代重叠十分明显。

2 防治试验

2.1 试验林概况。试验设置在陕西省山阳县红旗国有林场油桐林,试验面积1 hm2,树龄15年,树高2.6~3.5 m,株行距2 m×3 m,郁闭度0.8,油桐树生长中等。林内发生油桐叶螟为害,危害较严重。

2.2 试验方法

2.2.1 冬季垦复防治试验。结合冬季垦复,深埋地面的枯枝落叶,以便把蛹压入土下,阻止成虫羽化外出,减少虫源危害。试验设置冬季垦复防治与对照(CK)未垦复2个处理组,以单株为小区,重复3次,冬季垦复后调查防治效果。

2.2.2 化学药剂树冠喷雾防治试验。在成虫羽化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设置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 500倍液、50%杀虫净乳油500倍液和对照(CK)清水4个处理组进行树冠喷雾防治对比试验,以单株为小区,重复6次,每10 d喷1次,连喷2次,喷时要细致、全面,喷至药液从树叶下滴时为止,喷后10 d,调查防治效果。

2.3 防治效果与分析

2.3.1 冬季垦复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通过冬季垦复,将地面枯枝落叶和虫蛹均埋入土中,阻止成虫羽化外出,以减少虫源,其虫口减退率为85.4%,防治效果较好。

表1 冬季垦复防治效果

2.3.2 化学药剂树冠喷雾防治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成虫羽化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50%杀虫净乳油5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2.8%、96.0%、96.8%,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显。

表2 3种化学药剂树冠喷雾防治效果比较

3 小结

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垦复防治,将其虫蛹埋入土下,阻止成虫羽化外出,减少虫源,其虫口减退率为85.4%,防治效果较好。成虫羽化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 500倍液、50%杀虫净乳油5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2.8%、96.0%、96.8%,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显。

[1]邹恩鸿.油桐 [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王杰.油桐栽培与油桐果加工 [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油桐羽化树冠
悼留民兄
又见油桐林
樱花谷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榕树
树冠
一个早晨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