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散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
2018-05-31朱少军郑彩霞
朱少军 郑彩霞
(1陕西省洛南县保安林场 陕西 洛南 726100;2陕西省洛南县林业局 陕西 洛南 726100)
油松散斑病是油松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2年生针叶,从苗木到大树均能感染,而以苗木和幼树受害最重。轻者针叶大部分脱落,影响生长,重者仅留枝干,引起死亡。为防治此病,笔者进行了油松散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现总结如后。
1 症状
油松针叶受害,叶尖开始变色,初为暗绿继而黄褐,最后变为赤褐色。受害针叶常单独分散在叶束中,与非侵染性病害成束变色死亡显著不同。后期病叶枯落,叶上有1至数条黑色横线,横线间有椭圆形小黑点,即病菌的子囊盘,此为该病最明显的特征,至晚秋全叶变黄脱落。
2 病原
该致病菌是我国油松树上常见的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星裂盘菌目。子囊棒状有柄,内有8个线形子囊孢子。子囊盘多出现于冬季的落叶上,有些子囊盘秋季出现于当年的针叶上。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19℃,最低1℃,最高35℃。
3 发病规律
病菌的子囊盘或菌丝体在落叶上越冬。3月后遇雨或潮湿环境,子囊盘就开始放射孢子,借风传播,侵染松针。子囊孢子放射时间长,所以从春到夏都有新的侵染。病害1年发生1次,无再侵染。温暖而湿润的环境条件有利病害发生。阳坡重于阴坡,纯林重于混交林,树冠下部重于上部,苗圃地周围有感病大树,幼苗发病就重。
4 防治试验
4.1 标准地概况。标准地设置在陕西省洛南县保安林场油松幼林,面积1hm2,树龄10年生,株行距为1.5m×2 m,生长中等,郁闭度为0.8,试验区域为秦岭东南部土石山区,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性气候,适于油松生长。林内发生油松散斑病,危害较重。
4.2 供试药剂。65%代森锌500倍液(赤峰市农药公司),50%退菌特800倍液(安阳市安林生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4.3 试验方法
4.3.1 喷1∶1∶125的波尔多液防治试验。波尔多液由硫酸铜和石灰配制而成。其配制方法是:按比例称出硫酸铜1份、生石灰1份、水125份。将总水量的20%配成浓石灰乳,80%配成稀硫酸铜液,然后将稀硫酸铜液徐徐倒入浓石灰乳中,边倒边搅,即成1∶1∶125的天蓝色波尔多液。试验设置4~5月发病前喷1∶1∶125的波尔多液与对照(CK)清水2个处理组进行对比试验,以1 m2为小区,重复3次。每隔半月喷1次,连喷2~3次,喷后10 d调查防治效果。
4.3.2 化学药剂喷洒防治试验。4~5月发病初,设置喷65%代森锌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与对照(CK)清水3个处理组进行对比试验。每半月喷1次,连喷3次,以1 m2为小区,重复3次,喷后10 d调查防治效果。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喷1∶1∶125波尔多液防治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4~5月喷1∶1∶125的波尔多液,其病株减退率为88.7%,防治效果较好。
表1 波尔多液防治效果
4.4.2 化学药剂喷洒防治效果比较。从表2可知,4~5月发病初喷65%代森锌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其病株减退率分别为85.4%、86.7%,防治效果较好。
表2 化学药剂防治效果比较
5 小结
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5月喷1∶1∶125的波尔多液,其病株减退率为88.7%,防治效果较好。4~5月发病初,喷65%代森锌5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其病株减退率分别为85.4%和86.7%,防治效果较好。
[1]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学校.森林病虫害防治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2]陕西省中等农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林果病虫害防治学[M].杨凌:陕西省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材,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