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
2018-05-31周臣臣张为英
王 腾,周臣臣,张为英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200)
肱骨干骨折是一组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手术仍是现阶段主要治疗手段,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处愈合。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临床传统手术方案,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风险[1]。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固定术在近年来治疗肱骨干骨折中表现良好,本文将5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设一组对比试验,总结该术式在肱骨干骨折中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50例设一组对比试验,本组病例入院均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肱骨干骨折,且无手术禁忌证。本组病例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2.22±2.35)岁;左侧肱骨骨折者15例,右侧35例,均属闭合性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执行常规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消毒、麻醉,随后沿拟定位置坐手术切口,切开皮肤与组织,暴露骨折处,随后切开阔筋膜,对股外侧肌钝形分离,切开骨膜,暴露骨折端,采用骨钳将骨折处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合型号的加压钢板内固定,最后常规关闭切口、消毒、清理。
分析组行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治疗:术前予以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由骨折1/3处前外侧入路,作手术切口,皮下执行电凝止血,逐渐分离深筋膜,剥离骨膜,待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宜主钢板置于后外侧、后侧出,固定选择>6枚皮质骨螺钉完成,主钢板为长重建钢板,子钢板选择短重建钢板,置于前侧或前外侧,待固定满意后,常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酌情留置引流管,并逐层伤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各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
分析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中,分析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s)
表1 两组各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s)
注:组内比较,*表示P<0.05,值依次为0.05、4.81、8.73.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分析组 25 75.15±15.35 350.15±35.47* 12.35±1.79*对照组 25 74.92±16.92 397.35±33.92 17.52±2.36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分析组术后并发症出现2例(8%),其中伤口感染者1例,断端愈合不良1例;对照组对照组8例(32%),其中伤口感染3例,断端愈合不良2例,内固定材料松动1例,钢板断裂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53;P<0.05)
3 讨 论
现阶段对于肱骨干骨折更多依赖于传统经典手术方案,也就是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案,在临床中表现出较好优势,且实用范围较广。而对于内固定的钢板类型又有传统钢板、限制接触型钢板、动力加压钢板、锁定加压钢板等类型之分。
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组,且在并发症方面同样表现更优。分析原因可能与该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如下几点优势有关:①双重建钢板固定在治疗中,对于骨接触面相对较小,因此不会对骨膜、骨总体血运造成影响与破坏;②固定中对于两钢板螺钉夹角呈钳夹式,最大程度保证了其合力更接近髓腔,稳定性更优;③子钢板的应用有助于分散主钢板应力,有效预防了钢板断裂等并发症;④手术后无需外固定,可依据患者恢复程度早起开展功能锻炼,预防由于制动所致的关节僵硬与骨萎缩[2]。因此本文认为在治疗肱骨干骨折中,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却可取的满意效果,可作为首选。
综上所述,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中确可获得满意效果,安全性更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1]李 平,董乃键.前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8):2730-2731.
[2]刘 林,陆晴友,郝迎新,等.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的入路选择与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4):62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