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至上”的迷失世界
2018-05-30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股东至上理论”成为主流,企业是“股东”的,实物资本应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华尔街、伦敦,还是全球其他主要金融市场都信奉这一教条,结果是全球财富日益集中化,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
时间推移至2017年。这一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营业收入小幅增长至27.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4.6%。瑞士信贷研究所(CSRI)最新出炉的《2017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全球财富总额已达280万亿美元。其中,全球有3600万个百万富翁,较2000年增长了170%,这些百万富翁的财富加在一起占有全人类总财富的46%。
同样在2017年,彭博亿万富豪指数上涨了23%,榜上500位富豪合计控制的资产总量为5.3万亿美元。该年度美联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最富1%家庭现在掌控着全国38.6%的财富,创下历史新高;这几乎是底层90%家庭总财富的近两倍,后者现在仅掌握22.8%的财富,较1989年美联储开始跟踪这一指标时下降约三分之一。
股东至上的原则,直接导致了公司财富的集中化,因公司的所有者背后就是股东,也正是这些资本的所有者,控制了全球的经济。刘鹤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古典公司制度中心化的商业模式,已成为经济危机的幽灵。公司,在全球市场、金融市场和互联网杠杆作用下,导致了世界三次经济危机,20世纪初的大萧条、70年的经济滞胀、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后者至今仍处在艰难复苏阶段。
面对古典公司下的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不同学派在企业所有权配置问题上衍生出“人力资本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试图在产权层面进行革新,更好发展经济,创造财富,例如员工持股。据美国国家雇员所有权中心(NCEO)统计,截至2015年大约有2800万人参与了人力资本产权化,持有资产总价值1.4万亿美元。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实证研究和利益量化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古典公司仍没有找到好的产权解决方案。这一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凸显。
数据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产,是数字经济的血液。据埃森哲测算,2016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1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总量的23%,预测到2021年将达21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3%。阿里研究院报告指出,预计到2030年,全球十大公司都将是数字经济体,其中五家公司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一家公司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届时数字经济体将服务全球70亿消费者,创造出17亿个就业机会。
公司在数字经济中进一步提升了资本的回报能力,也放大了股东至上主义,产生了人类历史上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教在《如果哈耶克醒过来,会怎么想数字经济》一文中指出,这正是互联网改变了企业边界的结果。信息能力的提升导致了企业计划能力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把价值链扩张成了价值网,改变了公司的定义和边界,变成了平台生态,变成了一个市场。以平台经济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大企业的价值,不是集中计划者,而是致力于让信息自由流动,提供市场机制,赋能千千万万企业和消费者的平台型企业。
但事实相反,以Facebook与阿里巴巴互联网公司为例,二者市值合计超过1万亿美元,支持他们的是全球数十亿的用户、数百万商家,但是用户、商家们无法从互联网公司那里得到任何的股权经济收益。
在传统的互联网经济模型中,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公司股东获取了所有的收益,而它跟使用产品和提供内容的用户无关。这种经济模型的本质是,互联网公司的股东运用网络效应建立了竞争壁垒,无偿占有了用户的数字资产,而大多数用户无法以个体方式,实现人力资本、信用、数据等量化成为资本,无法获得在公司所有权层面的利益。
互联网平台经济,偏离了早期互联网开放、自由、协作、分享的信仰,这源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效应与股份公司唯股东利益至上的制度缺陷双重作用的结果。
区块链与通证经济似乎顯露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首先在数字经济世界,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建造新的网络/组织,这个网络/组织里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分配到公平的激励(通证),不仅是公司制度的升级,还将产生财富的跃迁。试想,如果运用区块链技术让全球70亿消费者、17亿就业人口的数字资产获得确权并获得回报,将是何等一个巨大的人类财富的大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