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夹竹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05-30尤文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季老夹竹桃季羡林

尤文君

一、课前谈话,了解作者

1.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聊一位大师,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大家了解吗?

2. 出示作家卡片第一部分: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学研究专家,被誉为“学界泰斗”。这样的大学问家,还可以送给他哪些词语?(学贯中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3.出示季羡林的名言(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指名读,相机采访交流。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写的一篇文章。到底是什么让他感动到下笔去写呢?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在师生平等而又轻松愉悦的谈话中,既了解作者,又提前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 (板书:夹竹桃)首先来读一读课题,“夹”是多音字,这里读什么?

2.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植物。(出示图片)猜一猜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这种植物夹杂着竹和桃两种植物的特点,所以叫夹竹桃,“夹”读第一声。大声读出它的名字,再读一遍。

3.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认真读,做到文通句顺。读后思考:季羡林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呢?预设1:出示第1自然段,强调两个“最”。预设2:还有哪一句话也说明了作者写夹竹桃的原因?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开头和结尾。

4. 小结:开头说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结尾又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我们从这里就看出夹竹桃让作者感动了。

5. 作者又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出来。请拿出学习单一,完成思维导图。(1) 搜集比较学生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概括关键词,相机形成部分板书。(2) 指名读第2自然段“花色”部分。花色怎么样?(3) 文章还写了花影,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段中要关注这些生字词,谁做小老师带大家读?(4) 微风乍起的意思就是微风突起。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书面用语,我们再读一遍。(5) 叶影参差的“参差”两字都是多音字,在这个词中的读音很少见。(同桌互读多音字:a.人参、参加、参观、海参b.差距、出差、较差、参差不齐)

6. 季老开头直接说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中间分别从花色、花期、花影写了它的特点,最后直抒胸臆,表达对夹竹桃的喜爱。同学们太了不起了,季老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大家用一张思维导图就清晰全面地概括出来了。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是感悟品味的前提与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成几句话、几个词,用一幅图感知文章的谋篇布局,同时扣住字词和文脉,拓展学生思维,丰富词语积累。

二、聚焦“韧性”,品味语言

1. 季老是学界泰斗,他的文章不仅结构很清晰,语言也很有风格。出示作家卡片第二部分:他的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同学们看第4自然段。

2.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别之处?与我们平时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先找一找,自己做批注,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3. (屏显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 三个“在”的排比句式,体现了夹竹桃不管春天、夏天、秋天,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在迎风吐艳。三个“在”很直白,也很优美。(2) 两个“看不出”很朴素,强调了谦虚低调,宠辱不惊。(3) “无日不迎风吐艳”这里为什么要用双重否定的句式?为了体现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4) 在怎样的日子里迎风吐艳?引读三句话。指导朗读。

4. 由第二句勾连第三句。文中还有一句也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屏显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菊花,無不奉陪。”)什么叫“无不奉陪”?齐读第三句。

6. 小结:季老用了排比的句式,还连用两个双重否定的句子,这样的语言就是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7. (屏显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 “嘟噜”这个词,说明夹竹桃的花开得很多,开得很旺,这个词语很直白,很生活化。(2) “悄悄地”和“一声不响”这两个词意思相近,是重复地突出了夹竹桃默默无闻、不张扬的特点。(3) 我们平时都是先说开了,再说谢了,花开花谢。这里先说落了,再说开了,把重点落在“开”字上,突出了夹竹桃屡败屡开、花开连绵的特点,语言很有深意。两个“又”,很直白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花开不败的情形。(4) 小结:这里的语言都很生活化,读着又很优美,还很有深意。谁能读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和顽强生命力?

8. 勾连第3自然段。(1) 大门内的夹竹桃一声不响,大门外院子里的花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出文中的词语来说说吗?(2) (出示成语:满院生辉、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感受一下这些花的热闹非凡和争奇斗艳。(3) 除了这些直接写出院子里的花热闹非凡的词语,还有几个动词也写出了花的骄傲和张扬,谁能找到?(报告、熏透、怒放) (4) 我们请三组同学来读一读这些院子里的花,全班对比朗读感受。(5) 就这样,一年三季,院子里花开花落,万紫千红。唯有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9. (屏显第4自然段,红色标注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谁能把这个反问句读好?季老直抒胸臆,把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和赞叹都用这个反问句表达出来了!

10.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季老的文字,感受一下夹竹桃可贵的韧性。(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

11. 作者写夹竹桃,为什么第3自然段要花那么多笔墨,共184个字,写其他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提到夹竹桃,第3自然段是不是多余?(这些花虽然开得艳,但花期短,这样对比更能衬托出夾竹桃的韧性)

12. 季老也喜欢院子里的那些花,但更让他感动的是大门内的夹竹桃。他写夹竹桃,花色用了几行?花影呢?而他却用了两个自然段,共20行写韧性这一点,看来最让他感动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既要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又要让文章内容回到语言文字中去。此环节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批注,在交流互动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加深对夹竹桃特点的理解,以及对季羡林先生的认识,从而感知此类散文的特征,并能初步感受季羡林先生散文的语言风格,丰富积累,提高审美能力。

四、联系作者,由花及人

1. 季老如此喜爱夹竹桃的韧性也是有原因的。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部分人生经历。每当遭遇困难,他可能会怎么想呢?

2.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二,选择其中一段展开想象,并试着写几句话。

24岁时,他到德国深造,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又遇上了10年战乱,吃不饱,穿不暖,他会想 。(季羡林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经过顽强的学习,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精通12个国家的语言)

55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他遭受迫害,当时他会想 。(在动荡的年代,中年季羡林坚持了下来,还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了《牛棚杂忆》,后来还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

92岁时,因病住院,躺在病榻上,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会想 。(年老的季羡林顽强地与死神做斗争,5年的病榻生活,写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3. 邀请学生交流。对每一个片段进行想象说话后,再出示括号中作者的经历,让学生见证季羡林的韧性。

小结:他就是一株永不凋谢的夹竹桃。他喜爱夹竹桃,他写夹竹桃,就是要借夹竹桃表达他自己的志向和情怀。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补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把夹竹桃和作者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认识花到认识人,进一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作者心目中的影响力。同时创设语用情境,及时迁移运用,把积累的语用经验化为真实的语用技能,让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接地气,生根开花。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季老除了有夹竹桃般的可贵韧性,还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出示作家卡片第三部分,齐读。

2. 这节课,我们初步品读了夹竹桃的韧性,感受了季老独特的语言风格,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想,进一步体会“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风格。

3. 课后作业:《夹竹桃》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课文只是原文的一部分,同学们可以去搜一搜原文或者季老的其他散文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整堂课的设计由季羡林先生的简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感悟谋篇布局;以作家卡片为引子,推进行课流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立足批注,以读促悟,入情入境,感受文字间的情感;由花及人,感悟季老的人格魅力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课后推荐季羡林先生写的同类散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国学大师的语言魅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

猜你喜欢

季老夹竹桃季羡林
北怀集(其一)
我的书斋
听雨
夹竹桃下的人
季羡林:天意高难问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夹竹桃借微商模式偷渡中国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