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及阅读策略

2018-05-30王建红

语文建设·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主观题连续性示例

王建红

2018年考试说明相比于2017年,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题型示例”部分实用类文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不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由表单、文字构成文本,表单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是以间断性内容信息符号所组成的一组综合性阅读文本。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的文本和选自不同材料的纯文字文本的信息组合体两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叙述类、说明类、指示类、描述类、论述类四种。

一、非连续性文本在高考语文卷中的发展

以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来衡量,高考语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是逐年渗透的。新课标高考自2007年至2009年在海南、宁夏试验,2010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2007年到2012年这六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第2道主观题(即第17小题)一直考查仿句,从2013年到2016年,变为考查非连续性文本。例如2013年考查徽标,2014年考查构思框架图,2015考查邮票上主体图形,2016年考查构思框架图。徽标、构思框架图、邮票上的主体图形均是由表单、文字构成的文本,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并且当2017年非连续性文本以大题的形式在实用类阅读中考查时,语言文字表达运用中的第2道主观题(且第21题)不再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图表文转换,变为对逻辑推断的考查。

作为现代文阅读大题,高考语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也是逐年渗透的。非连续性文本最早出现在2013年,当年全国新课标卷非连续性文本以“相关链接”的方式出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这种考查形式一直延续到2016年,但2013年和2014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均未列举“相关链接”这一题型。2015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实用类阅读第4题直接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非连续的四则材料来表述“国民阅读形式变化”的主题,并且取消了以前“5选2”的客观题,变为三道主观题。2016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中继续沿用这一题型,但在2015年、2016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均未作考查。

2017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实用类阅读部分第4题仍为非连续性文本,但将四则材料变为三则材料,去掉了以前的材料一,将前材料二变为材料一,将前材料四变为材料二,材料三未变。题型由以前的三道主观题变为一道“4选1”客观题、一道“5选2”客观题及一道主观简答题。2017年新澡际全国卷三套均以《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的形式对非连续性文本作了考查。2018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实用类阅读第4题继续沿用2017年题型示例,并在第5题新增一篇有关文化消费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设题方式变为两道“4选1”的客观题和一道主观简答题。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征及考查意义

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征:一是容量大,一张普通或扇形或柱状统计图表、一组数据、一条曲线图,通过对比就能得出很多信息;二是效率高,几行表格或一组数据,一篇信息多维分布的短短科学论文,就能揭示广阔、深刻的道理。

高考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是适应生活、工作。当代阅读已由读文时代转为读图时代,非连续性文本在日常生活、政治、经济、科研等各方面得到极广泛运用,学会读它也是适应现代化生活、工作的需要。

二是方便学生获取信息,极大丰富知识。当今世界信息丰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帮学生学会吸收海量信息,更好的应对学习、工作。

三是促进立体思维发展。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单向直线式思维过于简单而不适用,非用系统性的立体思维不可。比如设计和管理一项工程,繁多而复杂的工序不可能安排成一条线,而只能安排成空间二维的“程序框图”。而非连续性文本体现的正是这种立体思维。

四是发展信息处理能力。阅读并理解非连续性文本,必须从中发掘、整理信息;写出非连续性文本,必须多渠道搜集信息、多维呈现信息。这两种过程都能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而这是当今信息时代非常重要的能力。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应运而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学生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并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社会实用价值。

三、非连续文本阅读策略

1.加强整体阅读

因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属于“碎片化”阅读,所以更要加强整体阅读。

第一,阅读时要有整体意识。两道选择题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考查的能力层级相对较高,学生要学会分解剖析材料,同时也要学会归纳整理信息。由于对文本考查的跨度较大,可能不再局限于某一段或某句话的理解,而是对整则材料乃至几则材料的综合分析。因此,在阅读时要有整体意识,要关注整则材料淡论的内容。

第二,阅读时要比较材料问的异同。考查文本为非连续性文本,并且与之前考查的“相关链接”有所不同,多则材料之间可能没有主次之分。而设置的选项会涉及材料之间的异和同,或许是内容上的,或许是形式上的。这就要求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对多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

第三,善于挖掘选项的判断点。前两道题表面上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实每个选项均为隐性判断题,每个选项都包含着一两个判断点,而选项中有些表述尤其是笼统的话语无须作判断,分析好判断点,就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掌握题型特点和解题策略

两道选择题由一道单选题和一道“5选2”题构成,这两道题有许多不同:

一是分值不同,难度不同。单选题三分,难度小;多选题五分,难度大。

二是考查重点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2017年新课标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分单选题、双选题、主观简答题三道。

单选题。选项多就众多材料中的一则材料作表述,尤其是考查带图表的材料,甚至可以说该题就是考查图表阅读能力。因此,做该題要具有图表思维,具有图表解读能力,同时要有图表与文字的联系意识。这也就与2013年到2016年第17题考查的表文、图文转换思维接近。

多选题。考查的是对整个非连续性文本的概括与分析能力。试题来自文本,但又高于文本。做题时需要全方位扫描,精准定位。从201 7年三套试题的多选题来看,用于做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比对法也完全适合此题。

主观简答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主观题重点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虽说难度不大,但有一部分考生答题时不会分点、只会照抄原文的问题比较严重,解决之道就在于提高精准阅读和精准答题的能力。

第一,强化对题干的审题能力。要读懂题干背后的信息,读懂题干是回答好问题的关键,不仅要知道题干设计的问题是什么,将题干的表述转化为自己的思维,而且要明白题干暗示的信息。如题干说“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答案应从三则材料中来,而不是从某一则材料中来。

第二,阅读文本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求先了解问题,再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这样的阅读效率更高。主观题的问题只有一个,这样便于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分析概括文本,筛选信息,是常考点。因此,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梳理文本的思路,习惯性地概括文本的内容。

第三,掌握两类主观题的答题关键。一类重点是对多则文本材料间的异同比较,比较时要善于抓住几个比较点:材料的主体对象,材料内容的侧重点及表达的不同方式,要特别学会提取关键词语回答。另一类重点是综合分析概括,主要表现是针对材料内容发表看法或提出建议、措施等,答此类题尤其要准确全面地筛选出问题信息,把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概括。

第四,答案具有层次感。回答问题要有较强的分点意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解析问题,使答案更为丰满,更具有层次感,避免答案的重复性。

第五,学会摘抄或转述相关词句。对能直接回答问题的词句,可选择摘抄;对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词句,则需要分析思考之后挖掘出来,并整合语言,精练地表达。阅卷者是根据给分点来赋分的,给分点也是文本中对接问题的关键点。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虽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需能力,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该以应试为导向,而应紧贴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否则,学生正常的阅读兴趣会被扭曲,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难以得到真正提升。

猜你喜欢

主观题连续性示例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