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
2018-05-30张开
张开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高考启动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改革。新一轮高考改革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提高科学选才能力,助力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语文是受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高考科目,自2014年《实施意见》颁布后,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改革一直探索适合考查关键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方式和方法,在阅读和表达的多个考查板块中设计了情境化默写题、篇章语用题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等。这些尝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试题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考试内容改革,也体现出未来考试改革重视情境化设计的发展方向。从对教育教学引导的角度看,情境化的试题设计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语文课程性质相呼应,能够积极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研究的热点,是继行为主义“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又一重要的研究取向。在20世纪60、70年代产生巨大影响的认知革命后,出现了与建构主义密切相关的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学习理论研究的巨大转型,也创造出一个学习理论的新时代。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成为情境认知领域的开创性与指导性之作。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的。“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发展的。”情境认知理论在对学习的研究中,“超越了学校教育情境的限制,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人类学习现象中,试图由此去发现人类学习的本质”。其中的知识不再是独立、僵化、单一的内容,而是依赖于一定或特定的情境基础,由学习者自主建构的知识谱系。情境认知理论从本质上改变了知识固态化的学习认识,而是更聚焦于知识的迁移,从死记硬背的做题功夫向做人做事的能力转变。
我国情境化语文教育教学的代表是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既汲取了世界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的精华,更立足于我国“本土”文化,在长期的实践、实验过程中逐步完善并自成体系。在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中,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境”是客观的环境,并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国内外对情境教学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经取得了普遍的共识。就有效衔接教育教学、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教育考试而言,把情境化的教育理念科学运用于高考之中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从国际学业测评的经验看,国外的大规模纸笔测验已经较为成熟地使用情境设计,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性试题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n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非常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其设计理念强调,如果情境存在于真实世界背景中参与者的实际经历和实践,那么这个情境被认为是真实的,这里的真实性体现出了情境的最大特点。NAEP(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eational Progress,美国教育进展评价)在对阅读的界定中专门提到了情境(situation)。NAEP阅读情境往往决定了读者准备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如“这些情境有利于触发应试者考虑阅读的目的,对阅读主题和背景的了解情况,以及其他会影响应试者将花多少时间阅读的考虑”,等等。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中的文本阅读目的与PISA描述的情境用途类似,是一种情境化的设计,认为阅读素养与人们为何阅读的理由直接相关,包括出于个人兴趣和娱乐而阅读、为了参与社会而阅读、为了学习而阅读。对年轻的阅读者而言,重点落在为了兴趣和娱乐而阅读、为了学习而阅读。情境化的测试与评价设计为目前较多大型国际教育评价项目所重视,其共同的认识和判断是学生只有在真实情境中体现出的能力才是他们真正的能力。
就测试和评价的效果而言,基于情境理论的试题设计体现出诸多优势。一是情境认知理论有助于知识迁移,更加符合心理学认知规律,有利于改变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个人成长的质量。二是有助于丰富展现知与情的结合,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调动更多的知识因素,有效发挥情感因素以及价值因素的作用,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价值观等诸方面主动、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对评价和测试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言,情境理论的应用可以突破国内现有考试大纲中按照事实性知识掌握划分的识记、理解、掌握等能力层级模式,探索设计考查更高层级、更为复杂全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核目标等。四是从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看,在测试中通过情境化的设计使知识迁移、知情融合的考查更为科学,效果更加明显,可有效改善少部分由标准化的客观纸笔测验所带来的海量刷题与应试教育的状况。
二、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科中的实践
2014年《实施意见》颁布后,经过梳理总结以往的改革经验,高考对其考试内容的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规划,提出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考试理论体系。“一核”即高考评价体系所确立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主要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一核”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是“一核”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就考试内容而言,高考评价体系的构架把考查目标的范围放在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的整体观照之中;就考查的要求而言,則体现了基础、综合、应用和创新的特征。“一核”“四层”“四翼”的改革设计实现需要借助情境化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才能确保改革设计目标的落实落地。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在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加强对能力和素养考查的研究探索中,借鉴国内外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着意加强情境化的命题设计,在近年的名篇名句默写题、语用题和作文题等题目中使用,有力地推进了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的深化。
2014年,情境化的名篇名句默写题出现在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并成为名篇名句默写题的主要题型,沿用至今。如2014年全国卷Ⅱ名篇名句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邗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这类出现一定情境的名篇名句默写题,要求考生根据设置的模拟情境和给出的提示填空。这种考查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有对原文的识记能力,也要求学生有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相比于传统的名句默写方式,单纯的死记硬背基本达不到得分的要求,只有在理解了背诵篇目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根据试题的情境,在记忆中进行有意义的检索。引导学生将记忆与理解相结合,这才有可能使他们在运用的基础上,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精髓,进而“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思想文化内涵”。
2015年在高考全国卷中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如全国卷Ⅰ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人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作文的任务指令更强调从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角度拓展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通过材料,在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基础上,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同时,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也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的收缩性之间的矛盾,创设出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场景和比较明确的问题要求,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2016年的“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2017年的“中国关键词”、2018年的“世纪宝宝中国梦”等作文题,都是在一定任务指令的基础上,拓展写作空间,明确立意角度,积极避免套作、宿构,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在说理中体现出情感的生发和价值的判断。
2018年高考试题出现了随篇设点的语言文字运用题。这部分的题量、赋分与上一年总体相同,成语、语病、衔接、得体、续写等考点并未出现大变化,保证了试卷内容整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考查的形式上作了情境化的改进,不再沿用在单句中考查成语和病句的模式,而是把成语、语病和逻辑衔接放在一个自然的文段中进行综合性考查。成语使用、病句辨析的考查从以往以单句为载体、相对静态的呈现,还原为动态的、以言语技能为核心的高层次的运用能力考查。从特设语境变为自然语境,突出了考查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语言技能和提升逻辑思维等能力。仅以成语题为例,把成语放在自然语段中进行考查,实际上是为语言应用能力提供了更好的考查方式。一方面,在具体的语境中,给出的所供选择的成语都是可以使用的。如全国卷Ⅲ第17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徙盛举”,需要给动物的“迁徙盛举”找出一个合适的形容词。题面中给出了“波澜壮阔”“声势浩大”两个成语供选择,结合上下文和成语本身的含义用法而言,都是合适的。同时,就单个的具体句子来说,所给的供选择的成语都是合适的,但在大的篇章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恰当的只有一个。这类题型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在成语使用上的思路是否开阔、开放,也可以测查出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成语之间细微差别的能力;既提升了试题的实际考查效果,对教学的导向也会有积极影响。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融入情境化因素的情况看,题型改革明显把情境化设计作为考查语文知识、能力,反映学生语文素养,体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方式。试卷中题型变化也从自发性的外化呈现,逐渐提升为理念遵循和自觉实践,说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在高考语文试题设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情境化设计在深化语文考试内容改革中的展望和思考
根据《实施意见》改革设计的统考科目,语文的考查设计需全面应对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对学科素养提出的要求,同时也要充分体现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拔需求。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应定位于提升考查语文能力和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推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由此,考题的设计要率先考虑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考查运用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思维方式与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考核内容的呈现很大程度上是知识、能力、观念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部或部分因素构成的综合体。这需要在能够承载这些因素要求的情境中,设计关注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和可能面对的问题,增加现实问题情境或学术问题情境,体现考试内容改革的目标和效果。通过情境化的试题设计,对语文考查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和创新,科学合理地利用既体现信息化时代特征又存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使考生在面对和应对试题时,能够运用语文科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高质量地获取语言传递的信息,运用语言工具高水平地解决各种问题,进而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体会丰富多彩、情感丰富的语文世界,感受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因此,在进一步的语文考试改革设计中,情境化的使用须重点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在认知迁移的维度上,情境化的试题设计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成长产生影响,体现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成长的功能、作用、意义。考试内容的设计必须根据语文科考查目标的需要,在对考生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经验重合的基础上,有所引发,使题目所呈现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形成相互作用,发挥情境对于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水平、思维和审美品质、文化素养层次的潜在促进意义。同时,通过设计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与新情境中的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变化,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内化、语言能力的灵活运用以及思维品质的创新和跃升,发展素质教育。这在另一方面也会有效减少盲目刷题对教育正常功能的异化影响,对引导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在情感和价值的维度上,情境化的试题设计须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高考的核心功能定位要求考试设计必须考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社会性的学科特征必然要在这个改革要求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考试设计的角度看,情境化设计能对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等层面内容有所调动,唤醒考生的自我思考和认同,激发起良好的情绪情感,使考生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自身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焕发出知识新的迁移、情感的同构和价值观的引导,使考生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实现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统一,发挥考试体现积极的情感调动和正确的价值引导作用,实现高考为国选才的功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是在测试和评价的维度上,必须能够使情境化试题在考试中发挥更科学和公平的作用。情境化试题设计在促进学生提升认知水平、展现综合素养水平的同时,也要在难度控制和科学选拔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符合高考“服务选才”的功能要求。根据考查的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的层次差异,由难到易设计若干情境类型,设计新的难度层次体系。如相对复杂情境的试题侧重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本或简单情境的试题侧重考查学科知识、能力和学科素养。将或复杂或简单、或丰富或单一的情境与试题、试卷难度进行一定的联结,可以探索设计基于情境难度观的试题,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进行不同维度属性的编码标志,构成含纳考查内容、考查形式、情境表现等的多层多维命题框架,构建全新的考试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深化发展。
綜上所述,情境化的命题设计在高考语文科考试中已经逐渐从自发的感性探索转向自觉的理性实践。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情境化命题设计在考试内容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推动高考语文科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效能,在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过程中应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及其具体实践化的试题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目的、作用、结构、数量、形式等多重因素,使情境在考试设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使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的改革更加科学、有效、合理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