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话语 新思想 新时代

2018-05-30潘涌赵丹

语文建设·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短语话语特色

潘涌 赵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相应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是党的发展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政治宣言。深入研读这两个重要政治文献,我们会发现其中一系列鲜活新颖、充满思想魅力的标志性话语,并获得重要的思想启迪。

一、内涵丰富深邃的新话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发出庄重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种崭新的“中国时间”,构成了一系列新话语诞生的特殊语境,深刻地表征着源自改革开放实践的“中国智慧”。

“话语”原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际思想交流而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达出来的言语行为。但是,“话语”显然不只是停留在语义、语法和词法层面上的语言学专门术语;作为西方语言哲学界学术表达的流行词,“话语”已不同于索绪尔语言学中静态的“语言”或动态的“言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界对话语问题的讨论渐趋热烈,对话语的学术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话语,更多蕴含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意义——这种意义,源自语用学关于话语产生的环境或语域的若干基本元素:即生成话语“意义”的话题、时空背景(情景)、交际意图与交际主客体的关系。因此,话语的意义是由一般语词语义与特定语境交互融合后而生成的,是话语主体与客体动态关系的精神产物。这样,“话语”主要是“语用学”而非“语义学”的一种概念。

就语用单位而言,话语既指结构完整、表意明确、功能充分的独立“语法单位”(句子),也包含置身具体语境中虽无完整语法结构却有独立内涵和独特使用功能的“意义单位”(小于句子,如词语或短语),甚至或者是大于句子的言语作品(段落或篇章)。十九大报告的新话语“族群”非常丰富,分别呈现为“短语”(词组)、“句子”等外部表达形式。就语用主体而言,“话语”代表了党和领袖的执政理念与实践意志,覆盖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未来性和发展性特征。以下从新修改的党章和习总十九大所作政治报告中提炼出最重要的若干短语和句子,从话语学立场予以研习和分析。

二、表义完整的短语

非凡的时代往往产生卓越的思想和崭新的话语。十九大的两个政治文献创造性地贡献了一系列思想新颖、言简意赅的短语,形成了一个醒目悦耳、启迪智慧的“短语家族”。它们以晓畅通俗、口耳相传的表达形式,表征着中共十九大创造性的思想理论成果,正在产生广泛、深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甚至辐射到囊括东西方的整个国际世界。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修改的党章非常庄重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虽无独立语法句构、却具有完整表达意义的偏正短语。就基本形式而言,它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为主干结构,中间嵌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更深广的修饰词,从而为短语注入了丰厚精湛的时代内涵。一方面,它从纵向的历时维度表明:习近平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世纪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国际背景和时代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拓展,并且拥有自身所特具的诸多亮点和特色。另一方面,它从横向的共性维度表明:两者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理论规定,前后之间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中国主题,即持续推进和深化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基本内容而言,这个偏正短语是中共十九大最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它基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思想现实和实践经验之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历史定位和深远预期。一个短语,能够具有如此深刻精彩、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且超越纷繁的改革现象而拔出如此历史性的思想高度,无疑是充满了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智慧”,也是为世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富有深远启发性的“中国方案”。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在对人民幸福指数的高度重视上。而“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介宾短语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四次之多,十八大报告只有一次,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均是零。统计表明,“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个崭新的话语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以来逐渐形成、强化和落实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情怀”的鲜明彰显,更是执政党“立党为公”理念在政治领域的充分反映。该话语的内涵虽不是首创,但鲜明的语词组合和表达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_这个介宾短语中的中心词是“人民”。“人民”一词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现了202次,远超十八大的145次,它是十九大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遒劲的“政治词根”。没有一种更具活力、更具衍生能力的“政治词根”能够像它那样丰富多彩地在前后缀联或修饰中组合成一种政治话语,从而明白无误地彰显出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新时代的政治理想。因此,这个介宾结构的新话语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彰显,本质上标志着更务实、更先进和更辉煌的执政理念提升到一个新时期。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考量的话语单位。作为偏正短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心词是“共同体”,而“人类命运”是其修饰成分,这种语词的搭配关系表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政治和经济治理中所具有的人类意识与世界眼光。思想源头上,它与共同富裕、繁荣和发展为基本精神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同源性质——这就是全球化时代具有普世性的共同利益观;同时,增加了深远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生态观的精髓。换言之,共同利益观和可持续发展生态观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精神底蕴。这种新鲜的话语,体现了当代中国领袖所具有的全球治理能力和开放战略眼光,是大国领袖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强有力信号。

上述以短语为形式的十九大政治文本中的新话语,象征着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最新思想成果,预示着中国人民未来的“政治福利”。它们构成了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的“顶层设计”,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顶层设计中的顶层话语,“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则分属统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纲领性、历史性话语。

三、语法结构独立的句子

十九大政治文献中的新话语远超历次党代会,标志着一个思想创新、改革深化的新时代的到来。其中以结构完整的句子形式来表示的下述新话语,同样引人注目。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十九大报告的开篇话语,高迈而亮丽地彰显出这次全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在高度关注的大会主题,令人涵英咀华、印象深刻。就形式而言,这其实是两个省略主语、表意完整、结构简洁的分句,“不忘”与“牢记”正反对举,“初心”与“使命”实词对应,语序井然而语义晓畅,在朴素的表达中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仔细考量该语境,“初心”一词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它与一个伟大政党的政治抱负逻辑地联系在一起,是党的领袖高度政治自觉和担当意识的庄重表达。尤其考虑到党在当代执政史上曾经出现的曲折变化,这句晓畅朴素的政治宣言今天就更加值得我们深深地品味——這是党的领袖在重要历史关头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后而发出的一种真诚政治告诫和郑重政治承诺。

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话语形式而言,这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子,主干语法结构就是“主要矛盾……转化为……矛盾”。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修饰句子尾部的中心词“……之间矛盾”,而且它是动态的修饰成分之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另一个修饰成分,更是多维立体、含义明确的短语,后者正如报告所阐述的那样是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鉴于人民在获得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幸福指数提升、生活需要广泛、人生质量更高,因此,如何消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短板就更不容忽视了。就话语内容而言,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特征的发展性描述,凸显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度蜕变,反映了人民对丰富美好新生活的殷切期待。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身的思想特色,这就内在地规定了该时代的话语特色。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具有的崭新话语特色,充分地体现在第十九次党代会的政治文献中。这些新话语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象征,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贡献了颇有启发价值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话语创新催生思想中国”——一个洋溢着创造性思想活力的国家,才会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深远地反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动力。

猜你喜欢

短语话语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健民短语》一则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