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知识教学本质的回归

2018-05-30朱风云

高教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核心素养

摘 要: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标提出的重点任务,要实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必须真正做到知识教学本质的回归。文章首先对英语核心素养进行简单介绍,并从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知识知识教学本质归回的联系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及知识教学本质回归的具体途径,以期促进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字:英语核心素养;知识教学本质;回归途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184-0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core competences is the key task put forward by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English core literacy, we must truly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knowledge teaching.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re literacy of English briefly, and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core literacy and the return of knowledge teach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On this basis, we discuss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English core literacy and the specific ways to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knowledge teaching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English new curriculum.

Keywords: English core literacy; the essence of knowledge teaching; regression approach; training strategy

英语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国家和社会对英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从UNESCO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OECD提出的三大核心素养。到EU提出了八大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不断完善,为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本文主要从知识教学本质回归角度,探讨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实施对策,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与重构,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这对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推进有重要意义。

一、英语核心素养概述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教育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国家只有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才能走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经济创新的前列,从而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前提是教育创新,再具体而言,就是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全球化发展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和综合素质。

自21世纪以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經合组织和欧盟组织在内的多个国际性组织尝试对核心素养作出了理论定义。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在积极开发适用于本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状况的核心素养理论框架。比如美国提出的“21世纪技能”计划,明确指出了学生在三个领域应具备的能力,并对每个领域中的关键能力做出详细描述[1]。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核心素养也是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国内学者围绕核心素养探讨了其概念与内涵,对国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开始尝试各学科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对核心素养与课程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随着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作出了界定,即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体现了知识与技能、与情感、与价值观的融合,是个体发展、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该文件指导下,各学段和学科课程教学都在积极构建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进行了修订。对于英语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上,即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在这个四维模型框架下,思维品质涵盖了对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和理性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培养涵盖了语言知识、技能、语感、语言意识以及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学习能力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等方面的培养,文化意识则包括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汲取文化精华等方面的内容。从具体的培养途径来看,则需要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着手,让学生在立体化学习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发展语言能力,逐渐形成核心素养中包含的各项品格[2]。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要求来看,都必须尽快改进传统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回归知识教学的本质。从目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状况来看,一些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教学改革的形式化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找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对策。

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英语课程改革现状

自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建立的教育体系为培养新时代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等文件的指导下,英语课程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了改变:

1. 从以往的语言知识培养到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能够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不同情景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并树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2. 从师本教育到生本教育的改变,为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一再强调,英语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教育模式[3];

3. 由传统教学手段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转变,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工具,能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等重要作用;

4. 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改变,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学环节的检验,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引导作用,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结果的方式是应试教育的根本形成原因。为改变这种情况,新课标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当然,受各地教学基础条件以及教学改革进程不同的影响,实际课程优化水平有高有低。在一些教育落后地区,还未正真改变传统教育的基本面貌。即使是在教育改革试点地区,也存在教学改革形式化的问题。这些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了限制和阻碍。

(二)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观念的两极分化现象,从上述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分析中可以看出,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在许多方面存在本质性冲突,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师道尊严”等不利于新课改实施的思想根深蒂固,不仅教师难以适应教学地位和课堂角色的转变,学生也在潜意识中将教师作为核心,习惯于被动的跟随教师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新的模范教师,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带动者。在同一教育系统下,两套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同时实行,容易让首当其冲的学生失去方向。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新课程改革必然会经历的过程,但应尽快实现传统教育理念向新理念的转化,确保教学理念的统一性[4];(2)课程内容设置较为落后,在实际英语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内容设定,通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新课改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和生活应用的联系性,这对教师的加工处理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创新者。虽然近几年来,各地教材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时代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离现象,在整体过去时的语境下,学生如何能理解现在时和将来时。此外,教材内容偏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如果教师处理不当,会导致学生难于理解,比如采用重复记忆、反复练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只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逐渐丧失英语学习兴趣[5];(3)缺乏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根据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英语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互动,才能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内外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包括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陶行知生活化教学等。但在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缺乏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盲目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对新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内涵不够了解。此外,在新课改进行过程中,形式化教学问题也凸显出来,部分教师为了教学方法创新和创新,以公开课等形式进行教学方法展示。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仍采取老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育的功利化现象必须制止,必须让知识教学回归本质,才能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英语思维培养

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尽快完成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学生的英语思维培养摆在首要位置,增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认同,学会用英语思维运用英语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英语综合素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领。正如美国教育家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到的:“人不只有一种智能,而是拥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等。每种智能同等重要,又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时,也应注重学生身心情感和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而不是在外接的压力下,被动的接受知识[6]。

这对學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只有抛开外界的干扰因素,才能让学生真正沉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和情感的提升。为实现英语思维培养目标,在现阶段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技能的探索过程。比如教师提问“What's the main point of the article?”学生如果回答“I don't know.”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后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或通过阅读段首段位等关键语句,帮助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主要观点,从而达到思维培养的目的。

(二)语言文化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差异一直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对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十分不利,为降低这种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正确认识语言文化差异,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英语是一门外语言学科,受学识和生活经历所限,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较少,不能很好的总结出英语语言规律和语言特点,这是导致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方法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在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展开关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探讨[7]。

比如在学习“table manners”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餐桌文化这一主题,与学生产开讨论,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o knows the Western table culture?”或“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 table culture and the oriental table culture?”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以将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未曾引起注意的碎片化知识练习起来,汇总表达自己对西方餐桌文化的了解。包括西方的餐饮文化特点、食物偏好以及餐桌礼仪等,并探讨礼仪背后的文化根源。虽然学生的了解可能较少,不够全面,但通过全班学生的共同讨论以及教师的补充说明,可以帮助学生对西方餐桌文化建立总体认识。为了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教师也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小组探究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搜集资料,主动去探索西方文化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英语语言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英语交流习惯的培养

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具有不同的维度指标。转化为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开展立体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英语实践,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内容能够完成内化,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除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英语演讲、短剧表演等形式外,还应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座谈会等活动,邀请外国友人走进英语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交流,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价值,还能借助交流机会,帮助学生解决不敢表达或英语发音不规范等问题。交流内容可以由易到难,比如在低年级阶段,可以从相互问候的对话交流开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习惯。从简单的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到关于天气和心情的探讨:“It'a nice day today.”、“The rain has made my mood a little bad.”再到相互介绍各自家乡的风俗文化,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在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情感素材的应用十分重要,具体指利用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关注、令学生感兴趣或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素材,对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加以补充,在拓宽学生英语学习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在此方面,情感素材的选择和应用方式十分重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有意识的挑选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性格特点的情感素材,并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素材展示,从而让情感素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真正发挥其使用价值。情感素材的来源包括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教辅材料以及网络中的材料等。教师应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挖掘其情感要素,准确把握素材中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部分。

比如在课外拓展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经典英文原声电影《泰坦你尼克号》,在这部优秀的爱情、灾难电影中,成功刻画了一个个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當追求自由的Rose遇到自由的化身Jack,一句“You jump,I jump!”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观。片中的许多经典歌曲也被人们广为熟知,甚至能够轻声哼唱,比如主题曲 “My heart will go on”、插曲 “Distant Memories”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英语课程教学中,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和英语文化的魅力。

四、英语知识教学本质的回归途径

(一)知识教学本质回归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英语考试体制下,让知识教学本质回归的号召总显得有气无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英语高考方案的陆续实施为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动力。在此情况下,让英语知识教学本质回归的主张被再次提出,其实施空间和实施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应重新认识知识教学本质回归的重要性。所谓知识教学本质的回归就是回归语言教学的根本属性,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整合知识点、词汇、语篇教学、写作教学等内容,通过调整教学思维和课堂教学流程,达到有效教学的要求。这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

在前一段时间里,由于英语高考制度的改革,引发了关于英语学科重要性的争讨。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不仅肯定了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而且从其考试形式和取分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英语教学更加看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不再以纸面答题形式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唯一方式。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能够真正做到无障碍交流的学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这充分反映出,长期以来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存在着功利现象,这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成绩而学习英语。因此,在高考制度改革下,必须改变功利英语的现状,让知识教学回归本质。

(二)准备环节的回归

课前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此阶段,教师要完成课堂教学设计工作,通过对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对课堂知识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以及对各项教学活动的时间设置,都对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知识教学本质回归的要求下,教师应改变以往的一些观念认识,比如把语篇学习当作词汇学习、以机械训练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词汇记忆等。

在学习语篇的过程中,应“就文论词”,可以做适当扩展,但不能做无意义的扩展,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语篇理解上,结合具体语境对词汇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等形式,对语篇进行研究,自行梳理语篇知识点、故事线索以及情感线索。而教师则发挥教学辅助作用,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比如教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数理语篇知识点等,按照这种思路进行进行教学内容和课堂流程设计,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交流合作预留出足够的时间。

(三)授课环节的回归

在课堂教学环节,首先要注重对教学进度的把握,严格按照学案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降低教学的随意性。同时也要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微调,确保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效果以及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效果。

在此基础上,应采取多元化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工具或自制教具,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展开对知识内容的深入探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急于给出答案,应通过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latter”和“identity”两个单词时,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境中:“The latter gave a separate identity to American English spelling.”进行理解,可以起到比单独讲解两个词的词性、词义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再比如,在学习语段“I was appointed as a volcanologist working for the Hawaiian Volcano Observatory twenty years ago.”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替换“appoint”,通过将其替换成学生们学过的“choose”,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appoint”的用法,而不必要讲解“appoint somebody to do”等用法。

(四)训练环节的回归

在教学训练环节,教师应切实开展口语、听力、写作等方面的课堂练习活动,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并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在此方面,应改变以往单一的笔头练习方式,加入更多对话交流、听力训练的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训练过程。比如在完成课文语篇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利用语篇中的对话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分别扮演语篇中的角色,在充分熟悉课文语篇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即兴创作的内容,在特定的情景下,完成对话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并通过简单的教室布置,将其变成一个“library”或“hospital”,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更流畅的口语表达。教师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应给予其一定指导,并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表现作出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自信心。

(五)教材应用的突破

在教材的应用方面,及时应大胆引进新语言教材,尝试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拓展知识面都有重要帮助。特别是在时代的进步和高考体制改革的影响下,目前使用的教材已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材的更新和选编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教材内容落后与英语课程改革理念是一种常态现象。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引导着的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保持教学思维的敏感性。在此方面,部分教改实验班已经开设了报刊阅读等课程,或引进原版英文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国外政要人物的讲话视频等,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

“学科知识不仅能为学生形成和实现意愿提供丰富多彩的理论资源、独特的视角和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使其从认识、感悟、改变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经历和体验......”[8]。英语也是一门学科。此学科必须从英语这门语言的特性出发, 回归英语教学的应有教学方法,采用合理教材,立足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找准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确保教学改革的有效性,为学生綜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对阻碍英语学科课程改革深化进行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使后续的改革措施更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把握好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将思维培养目标融汇贯通,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回归英语学科知识教学的本质,可以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方能达到培养合格英语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017(02):19-23.

[2]张荣干.语言核心素养视角: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互动[J].英语学习,2016(10):9-12.

[3]刘学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进英语自主阅读[J].江苏教育,2016(35):19-22.

[4]李建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Z2):3-7.

[5]施丽华,朱旭彬,何小庆.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中英语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英语学习,2016(06):59-65.

[6]钱峰,刘萍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目标英语”探究[J].江苏教育,2016(13):7-10.

[7]王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教育(教学),2015(07):58-59.

[8]朱风云.论知识教学本质的异化及回归[J].文学教育,2018(03下):9-11.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