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2018-05-30张艳青
张艳青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生活节奏的急剧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成为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全员育人工程,文章拟从夯实主阵地、建立五级联动体系、抓好专业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等七个方面,来着力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160-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the rapid pace of life speeding up,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t link of training high quality talent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a great education of the whole proje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d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chanism by cementing main position setting up five linkage system,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team construction,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ing full use of new media, playing a ro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 main body role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生活节奏的急剧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全员协同育人工程,着力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心理,科学合理地管理情绪,不断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利用高校的特色资源优势,帮助学生满足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求新求奇心理、提高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上来说,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更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两者是辩证统一、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保障。心理健康素质是激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不仅影响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还影响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健全完善的基础条件。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完善的阶段,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职能的提高,而且要重视优良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康的心理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的发展水平。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全面及和谐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适应问题。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大一新生阶段,这是每位新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位新生都会面临环境适应、生活习惯、学习方法、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调整和适应问题。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的生活学习圈子,就容易滋生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有的新生甚至一蹶不振。
2. 情绪问题。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控能力差,感情比较脆弱,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而波动。特别是在生活、学习、人际、情感等方面遇到较大挫折时,容易表现出抑郁、焦虑。
3. 学习困扰。大学期间,学习不再如高中阶段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等问题。
4.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已成为困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认知能力不强、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和技巧,致使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严重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退缩、逃避等不良心理和行為反应。
5. 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情感需求逐渐强烈,对恋爱和两性问题很关注。但由于思想尚不成熟,对如何表达、获得或拒绝爱情,特别是如何正确处理失恋、单相思及性需求、性行为等问题感到迷茫与困惑,容易造成心理困扰。
6. 就业压力困扰。就业压力困扰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尤其是现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毕业班学生对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会担心甚至焦虑。有些甚至会选择考研或出国留学以暂时逃避就业。
三、如何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夯实一个主阵地,充分发挥核心指导作用
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核心指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宣泄活动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治疗室、身心反馈室、心理督导室、图书阅览室、心理测评室、心理档案室等专业场所。组织对每年新生入校后的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从而为有效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做好每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定位,教研室教学方法的探讨、沟通交流等工作。
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仅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同时也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从群体向个体转变,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工作宗旨,着力抓好教学科研、教育活动、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四大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理念,促成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服务学生。
(二)建立五级联动体系,全面覆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员教育的工作,建立“学校-学院-年级-班级-个人”五级联动体系,是实现全员覆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前提和保障。每个学院都设有一名专职心理负责人,专门负责本院学生心理异常情况,负责每月心理月报。每个班级设有一名心理委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对各学院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学方面的集中培训,合格的颁发心理委员结业证书,建立心理联络员激励体系,组织开展“十佳蒲公英使者” 评选活动。同时心理委员应有敏锐的感知力,能够在第一时间辨别学生的心理异常并及时上报学院。
要求各学院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为副组长,团总支书记、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二级心理辅导小组,能够做到有情况及时疏导,有异常马上上报。鼓励各学院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成立二级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检查、指导二级心理咨询室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工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二级学院,学校可拿出来放到全校推广,同时予以相应的经费支持。
(三)狠抓专业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力量。配备足够数量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努力建设专兼职相结合、多学科人才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鼓励本校从事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尤其是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考取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等相关证件,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化、专职化,也为全方位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保障。加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方面的进修与学习,组织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辅导员开展集中授课与培训;鼓励并支持辅导员参加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等相关机构组织的心理辅导技能方面的培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视野,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激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潜心钻研,认真撰写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专业论文,积极申报省部级课题和项目,结项的予以配套经费支持,进而激发、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成就完美健康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各司其职、完全分裂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二者在教育内容和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一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阳光心态。“两者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围绕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在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原则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就是在教育内容和目标上有机结合、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机结合、教育队伍上有机结合、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开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3]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更强,为有效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
大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等有着密切联系。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者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大学生产生的有些问题既是心理问题,同时又是思想问题。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而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保障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与否,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感恩教育为载体,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人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五)借助新媒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在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如何积极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将新媒体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合理高效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
新媒体是依托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新兴媒体形态,它包括QQ群、博客、微信、微博、飞信、人人网、电子邮箱、校园LED显示屏等。新媒体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经济革命,更是一场教育革命。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无疑成为了新媒体的操盘手和践行者;利用QQ群、微信、飞信、电子邮箱、支付宝、博客等新媒体平台来实现沟通和互动,成为大学校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手机作为目前来说最为便捷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工具,为人类的衣食住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应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势,丰富网络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主流阵地,开发信息资源,真正为人所用,为社会所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有益的网络活动中。
建立网络心理网站和微信平台,利用教师在给大一新生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推荐所有新生一入校,通过扫二维码加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微信平台。定期推送一些诸如:新生适应、情感遇挫、人际交往与沟通、期末不挂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业or考研or出国等一系列时效性强、针对性高的焦点、热点话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针对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专栏板块,以生动和直观的图片及视频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在信息推送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知识、进行自我认知与调节、完善人格的有效方法,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六)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目前,各高校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设成全体在校生(包括本科、专科及专升本)的必修课程;授课时间一般放在大一;授课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老师、心理咨询师,以各学院专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老师为主,都取得了国家二级、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课程授课也突破了以往傳统灌输式授课模式,注重向活动类课程方向发展,注重讲述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引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注重对新的心理学实用技术的引进,包括沙盘游戏疗法、绘画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映射疗法、心理电影及相关视频赏析等方法的引用,吸引学生更多地参与并亲身体验到课堂中,加深他们自身的感受。课程考核采取开放式考核,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而缩小期末考核的比重,注重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开发第二课堂,开展多元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健康月、心理剧、心理讲座等心理活动为载体,以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报、开展心理小测验、举办心理沙龙等为桥梁,为学生创造精彩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进行自我调试和提高。
(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共筑育人成才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积极倡导自我教育,提升其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必须重视学生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他们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客观评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地肯定自己,尽量避免为我挫伤,影响自己的积极性。树立适度的人生目标和抱负水平,要能够做到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目标,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在面临紧张、焦虑、害怕等问题自己又无法自行解脱时,主动求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或社会相关团体、机构,及时妥善解决面临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更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心理咨询不是心理咨询师帮你决定什么,而是通过咨询,让你意识到之前的认知存在误区甚至偏颇,进而树立正确的认知;所以即使是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的关键还在于作为受访者的学生是否积极配合,主动改变认知,从而走出困境,成就健康完美人生。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是大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塑造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头大戏,高校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全员协同教育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部分人就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协力、共同努力,包括所有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及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本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原则,积极主动的追求自我发展与完善。多方协力,共同打造大学生的“软实力”——心理素质,进而扩展生命的广度,提升生命质量。[4]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会面临社会快速发展和变化带来的压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培养更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在压力中生存,在压力中生活,在压力中感受幸福。
参考文献:
[1]史济纯,陈玉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5):149.
[2]王佳,尚大军,贺小翠.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J].学理论,2010(22):267.
[3]张丹.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1(8):192.
[4]夏翠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8.
[5]孙一方,马小惠,惠筱.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6(04):184-185.
[6]杜晓娟.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7):237-238.
[7]张炼.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02):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