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武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05-30文阁
文阁
广安市武胜县,位于川渝结合部,嘉陵江中下游,辖31个乡镇,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是传统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武胜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決“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应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总要求,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机衔接。近年来,武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已发展晚熟柑桔基地3万亩,优质蚕桑基地7500亩。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助农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当前,武胜正处于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化农业大县跨越的关键时期,城乡之间和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发展不充分,农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不充分,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武胜的具体体现。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二、对武胜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武胜将把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武胜实际,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努力建设美丽武胜;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农村。
1.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一是抓特色建基地。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一基两主四特”产业规划和“双核五带七基地”产业空间布局,通过财政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政策保险支持以及与农业高等院校合作共建等措施,高标准、高品质发展晚熟柑桔、优质蚕桑、优质生猪、生态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建成晚熟柑桔15万亩、优质蚕桑3万亩、生态水产基地5万亩、有机蔬菜10万亩,力争实现武胜“大雅”晚熟柑桔单个品种品质和规模全国“双第一”的目标,形成在全国竞争优势明显和有影响力的地域品牌。二是搞好加工。围绕粮油、柑桔、蔬菜、畜禽产业基地,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全链条水平提升;依托川渝合作中滩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园,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以啤酒、丝绸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成渝地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同时,再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集标准化原材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网络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三是创优品牌。以创建绿色农业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进安全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依托重点区域、优势产业、经营主体和现有品牌,出台政策,创新举措,打造武胜农业特色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行展会展销+电商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促互动,多渠道、多方位展示展销武胜特色农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做活新业态。以继续巩固提升省级助农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为契机,利用“旅游+、生态+、文化+、互联网+”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激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老、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集体、农民双增收。五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试点工作,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工作,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着力构建本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2.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以“四个好”为目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共建生态宜居武胜。一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行“一控两减三基本”和种养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深化与宜兴环科园的合作,努力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以“洁净水”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城乡垃圾乱堆乱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动,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二是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注重开展坡改梯工程建设,推进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依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三是实施美丽乡村改造。以“三建四改”为重点,有效改善贫困群众居家生活环境。围绕传统村庄院落,挖掘乡土文化,强化水电路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按照强质量、优功能的要求,打造本土乡村特色农村景观,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武胜得到生动体现。四是推进镇村建设。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小城镇。坚持“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总体要求,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发展模式,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到“十三五”末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覆盖,60%以上的村创建为省级“四好村”。
3.积极实施乡村文化繁荣计划,将传承和发扬有机结合,推进农村乡风文明。一是夯实文化基础。以公益性、基本性、均衡性、便利性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建设标准化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培育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二是传承优秀文化。以打造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为突破口,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注重积极向上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鼓励支持其传承者有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三是加强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新乡贤、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引导鼓励村民践行良好道德,传承优良家风,形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文明村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现象。四是提升文化素养。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以“结对子种文化”方式,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优秀剧(节)目创作生产,发展民间民俗文化。鼓励支持乡村开展传统节庆、民族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充实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4.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有效。一是推进村民自治建设。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管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推动村民自治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二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建立农村法律大讲堂,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巡回讲座和“送法下乡”活动,设置固定法治宣传栏,依托农家书屋建立法律图书室。推动。法治示范乡(镇)、民主示范村”创建,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规约,依法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活动,将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三是推进乡村德治建设。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形式,健全乡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陈规除陋习”等主题活动,推进家风建设、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道德评议,通过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净化乡风、美化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