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朗读指导策略例谈

2018-05-30庄晓莉傅结龙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朗读课文习题

庄晓莉 傅结龙

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称得上是阅读教学中的利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义、传递文本情感、学习语言形式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读统编本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朗读题目设置,我们就会发现,统编本教材较之其他版本的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既表明了朗读之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新的方向。那么,如何切實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朗

读指导,实现朗读的达意、传情与习语的功

效呢?

一、选择朗读形式,读以达意

统编本教材一、二年级对朗读训练的安排要求明确,有层次、有梯度——从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到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就更深入了一层,这对于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形成语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中,要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选择有效的训练形式,久而久之,朗读的能力也就会逐渐得以形成。

1.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形式

低年级教材选文,大多朗朗上口,容易诵读,且以韵文、童谣、儿歌居多。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文体,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练习朗读,真切体味语言形式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如,童话体裁课文的朗读教学,引导学生读好文中小动物的对话,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要求“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找出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练习分角色朗读。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点评、拓展,让学生在朗读对话的过程中,体验角色,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又如连环画课文的朗读教学,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抓住文章情节结构相似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边看图边读文。这样的朗读指导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不同形式

低年级选编的课文里,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还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其中。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不同形式。

如传统蒙学《姓氏歌》的课后练习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文章节奏轻快,篇幅短小,读起来富有韵律美,十分适合学生朗读。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一问一答读,增添朗读的趣味性;拍着手读一读,增加朗读的韵律感;男女生读,小组读。读通,读好。

《棉花姑娘》的课后练习有“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话”。这类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科普类课文,对话内容口语化,句式不断复现,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境读、想象画面读、体会心理读,读顺,读悟。

《我多想去看看》的课后练习有“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的要求,文中的“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带有感叹号的语句反复出现,表达了身处不同地区的小朋友对遥远的北京城或新疆的无限向往之情,表达了孩童的美好愿望。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通过聚焦语言文字,感受到遥远的北京天安门的雄伟、升旗仪式的壮观,感受到新疆天山的美丽、雪山上雪莲的洁白。由此激发学生的强烈渴望,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对比读、示范读,让学生读好、读准。

二、找准朗读时机,读以传情

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朗读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多读理解课文,从字里行间悟出其中的感情,进而做到朗读时激情投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1.长文短“读”,聚焦朗读指导的最佳点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适宜变换形式朗读。而在童话文本中,分角色朗读课文便是学习的手段,如《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篇幅长,角色对话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中动物的动作或表情、文中提示语体会角色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学生演着,读着,学着,兴致盎然。

教师要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中扮演好引导的角色,按照文本的特点,对教材阅读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划分,如在教读《妈妈睡了》时,教师除了教学生朗读技巧外,还应让学生在汉语声韵之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结合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这样既能得出课后习题答案,还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思想,同时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短文长“读”,凸显朗读指导的层次性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可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把短文长“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笔者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将词语读正确,做到连词读,不破词;接着进行词语拓展,通过范读“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让学生感受偏正短语的韵味;师生对读,师问:“怎样的小路?”生答:“弯弯的小路。”然后把短语放进句子,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读出停顿、节奏,指导读好长句子,为之后的有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三、拓展朗读空间,读以习语

统编本教材中有一些发展学生语言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表达,形成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捕捉训练点和空白点,对学生进行扎实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1.细化语言点,朗读训练促语感

统编本教材的编排中,阅读单元课文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穿插并行的两条线索展开的。语文要素的落实,大多体现在课后练习和文中的“泡泡”中,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线索和抓手。教学中,要紧扣这些语文要素,细化语言点,扎实开展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如《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后练习题中有“读一读,比一比”,教学时,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语句的比较朗读训练,适时进行角色扮演读,让学生感受到加上“偷偷地、飞快地”这样的词语,句子表达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2.强化空白点,朗读训练促表达

巧用教材设计“空白点”,强化朗读训练,从而达到既培养朗读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目的。如《四个太阳》一课,在学习文本时,教师组织学生读好文本,读好长句子,读好停顿。通过读结构相似的段落,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表达方式。学习文本后,可结合课后习题设计“空白点”,让学生拓展“朗读课文,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说理由”。这种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课文语言后进行的表达,往往内容丰富,也能说得清楚、明白。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积极实践课后习题中的阅读要求。比如在学过课文一周后举办课本内容朗读比赛,或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活学活用教师所讲的朗读技巧。比如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文中有一个片段分别描述青蛙和小鸟的“笑”声话语,此时,教师就可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去朗读对话,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两位朗读者的笑声中体会两个小动物截然不同的形象。

朗读内容也可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外走向生活。如课本设的“亲子朗读”“亲子共读”“课本剧”等,旨在反复操练,不断巩固,前后勾连,相互照应,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福建厦门市湖里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朗读课文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青铜葵花》选段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