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作家学写色彩

2018-05-30彭才华吴忠豪李政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颜色色彩学生

彭才华 吴忠豪 李政涛

教学实录

一、让色彩“现”出来

师:咱们先复习一个功课,一起看——(出示:看图写话)

师:什么时候写过啊?

生:一、二年级时经常看图写话。

师:(出示低年级《咏鹅》一课配图)就写这幅图,不要绕弯,大概一两句话就行了。开始吧。

(生写)

生:在一个波光粼粼的池塘里,开着几朵鲜艳的荷花,有粉色的,有白里带粉的。

师:她写到了鲜艳的荷花。

生:在这片湛蓝的湖面上,有一只雪白的天鹅正在自由地游动。天鹅向天鸣叫,好像在诉说自己的开心。

师:不错!面对一幅图,其实有很多很多种写法。(出示)

蓝色的天空下飞着一只黑色的乌鸦,它嘴里叼着一个红色的柿子……

师:有哪几个特别的词会吸引你的目光?

生:黑色的乌鸦、红色的柿子、蓝色的天空。

(師出示)

有一种词叫颜色词,写文章的时候要多多使用,因为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

——曹文轩

(生齐读)

师: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在我们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去运用这些颜色词。这样的例子,课文里比比皆是。(出示人教版第6册第5课《翠鸟》中写翠鸟样子的片段)

师:为了突出翠鸟颜色的鲜艳,作者用上了哪些颜色词?

生: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读了这一段,我们的眼前就清晰地呈现了这种颜色鲜艳的鸟。(出示:让色彩“现”出来)所以,当我们提起笔书写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让色彩在笔下“现”出来。(板书:现)

师:大家给刚才写下的文字加加工,看能不能让图画的色彩呈现出来。

(生修改写话)

生:翠绿色的荷叶映衬着盛开的粉红色莲花,在碧蓝的池塘上,有一只长着红色脚掌的白鹅,正浮在水面上。

师:太棒了!来,再念念你想突出的色彩。

生:翠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莲花、碧蓝的池塘、红色的脚掌。

师:听着文字,那图画在我们眼前就清晰起来、鲜明起来了。

生:一潭碧水,映出了天空;一朵荷花,诉说着夏日热情的火焰;一只白鹅,红喙,黑眼,嗓音流露出高傲的气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掌声)

师:掌声是最好的证明!你在色彩上已经比刚才鲜明了许多。一朵荷花,诉说着夏日热情的火焰,什么意思?

生:夏天很热,荷花用红红的颜色表现夏日的热情。

师:真好!更妙的是后面:一只白鹅,红喙,黑眼。寥寥几笔,白鹅的形象在我们眼前就鲜明起

来了。

二、让色彩“多”起来

师:其实啊,这幅图有人是这么写的。(出示《咏鹅》一诗)七岁的骆宾王在写鹅的时候,已经注意了它的色彩,这两句诗是——

生: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10个字里边就含有了白色、绿色、红掌、透明的清波,一共4种颜色。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一起看——(出示《天净沙·秋》)这是大家即将学习的一首元曲,发现色彩在哪儿了吗?

生: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师:多少个字?几种颜色?

生:10个字里有5种颜色。

师:这是色彩描写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笔下,不但要让色彩“现”出来,还要让它“多”起来!(板书:多)

师:这里10个字5种颜色。有没有更多的?(出示)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师:大家都熟悉毛泽东的这首词,颜色在哪儿?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是啊,7个字全是颜色!还有没有更多的呢?(出示)

你这一色百家衣,舍与我吧!你不与我,我到家里去叫娘做一件青苹色,断肠色,绿杨色,比翼色,晚霞色,燕青色,酱色,天玄色,桃红色,玉色,莲肉色,青莲色,银青色,鱼肚白色,水墨色,石蓝色,芦花色,绿色,五色,锦色,荔枝色,珊瑚色,鸭头绿色,回文锦色,相思锦色的百家衣,我也不要你的一色百家衣了。

——董说《西游补》片段

师:这部书叫《西游补》,号称是可以跟《西游记》相媲美的一部书。我来给大家读读。你们数数有多少种颜色。(朗读)

师:我差点喘不过气了,多少种啊?

生:25种。

师:这25种色彩都堆在一起

的时候,你的感觉是——

生:五彩缤纷、眼花缭乱。

师:是啊,怎么有这么多种颜色呢?“鱼肚白色”这样的词怎么出来的?

生:鱼肚子下面那一抹白。

师:也就是拿一个名词加上它的颜色进行组合,就创造了一种颜色词。你们能找找其他像这样的颜色词吗?

生:鸭头绿色、水墨色、莲肉色、青苹色、绿杨色、酱色……

师:原来颜色词是可以创造的,难怪董说能写出25种颜色!来,咱们也试试。(出示6种颜色图片)请任选两三种,尝试用一个名词加上一种颜色形容这些图片的色彩吧。

(生自由写)

师: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凭感觉,也要去联想:这种颜色和生活中什么东西相似呢?

(生汇报答案)

三、让色彩“活”起来

师:其实,还有很多人像我们这样创造颜色词。(出示人教版第7册第4课《火烧云》片段)这一段大家很熟悉,用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颜色词是——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不错!这段话里还有四个“一会儿”,这说明我们眼前的事物不仅是五颜六色的,而且——

生:在变化。

師:是啊,色彩一直在变化!写色彩,更高的境界是让它“活”起来!(板书:活)

1.让色彩“活”起来的方法一:对比

师:怎样让我们笔下的色彩活起来呢?(出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杜甫《绝句》

师:这一句诗里已经看到了哪些色彩?

生:碧、白、青。

师:这句出自杜甫之手。杜甫作诗特别考究,很明显少了一种颜色,对吗?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呢?结合这幅图想一想,应该是什么颜色啊?

生:火红色。

师:填什么字呢?

生:红、艳、火……

师:这些答案看上去也基本合理,但是连你们自己都不太满意,是吧?

生:燃。

师:为什么填“燃”字?

生:因为我觉得这火红色就像在燃烧一样,所以山青花欲“燃”。

师:一个是“红”,一个是“燃”,哪一个让我们感觉花更红?

生:“燃”字更红,火焰燃烧以后会更加鲜艳。

师:为什么会显得这么红呢?大家结合前一句想一想。

生:因为山是青绿色的,那花就显得更红了。

生:是的,前一句中江是绿色的,反衬出鸟就更白了。

师:江碧,鸟逾白;满山的青翠欲滴之中,那花儿自然显得更红了。这是让色彩“活”起来的第一招——对比。(出示:对比)

2.让色彩“活”起来的方法二:渐变

师:咱们继续看。(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山水画)大家能猜到这幅画的名字吗?是我们曾经学过一句诗。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这个名字好在哪儿呢?

生:突出了颜色。

生:把画面上没有的春风想象出来了。

生:风吹过来,江南两岸都绿了起来。

师:当春风徐徐吹来的时候,这江南两岸就越来越绿,绿的面积就越来越广,绿的程度就越来越深。这颜色一直在慢慢变化,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这便是让色彩“活”起来的第二招——渐变。(出示:渐变)

3.让色彩“活”起来的方法三:“动化”

师:色彩词的运用还有没有更高的招呢?(出示)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统编本第5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

师:这里的色彩是——

生:洁白的粉墙。

师:没错。这只是个显而易见的颜色描写。再读读,这段话里是否有一种色调在动?

生:凤尾竹的影子在粉墙上

摇晃。

师:是啊,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凤尾竹的影子投射在洁白的墙上。风儿轻轻一吹,这影子就在——

生:轻轻地摇晃。

生:在墙上移动。

师:是啊!有时候,我们眼前的色彩还是动态的呢!(出示:动化)

四、笔下斑斓,我也能行

师:同学们,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咱们也试试。(出示风景图)

(生自由写作,师提示:不仅要写好色彩,还要注意写作顺序。)

生:乳白色的雾,笼罩着青山,高大挺秀的山峦在雾中的身影若隐若现。桃粉色的小树挺直了腰板,矗立在草绿的地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青山和木桥。湖面上的影像使得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美好。

师:这一段话中,色彩现出来了,多起来了。那么,色彩活了吗?你听到哪种色彩是活的?

生:桃粉色的小树挺直了腰板。

生:山峦在雾中若隐若现。

师:是的,色彩让青山若隐若现,活了!

生: 乳白色的雾气从翠绿的山谷中漫出,白纱似的遮住了湛蓝的水面,遮住了绿茵茵的草坪,遮住了鲜艳的桃花。一切是那么朦胧,又是那么美。只有近处那一弯小桥,古铜的颜色,又有些斑驳,仿佛在诉说着这一片土地的神奇故事。

(掌声)

师:闭上眼睛,仿佛就像真的来到这样一个地方!更值得表扬的是,这段文字不仅色彩丰富,并且还在流动,甚至有些色彩还在向我们传达一些意味。真好!

生:一江碧水,绿得无法挑剔,静静地流着;江边的草儿,随着风,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三寸之地;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桃林,微风吹过,片片粉红的桃花打着旋儿,飘飘悠悠地落在江面,顺水流去……

师:很明显,这位同学特别注意了色彩的变化和流动。比如说,这桃花就不能静静地开在枝头,得让——

生:风儿轻轻吹拂桃花,桃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

师:是啊,微风吹过,桃树在摇曳,桃花在飘落,那一瓣一瓣的粉红桃花,立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仙境一般!

五、“斑斓之上”

师:同学们,是不是只有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才是最好的呢?(出示)

一出了关厢,马上觉出空旷,树木削瘦的立在路旁,枝上连只鸟也没有。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的立在灰黄色的天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寒的西山。

——老舍《骆驼祥子》片段

师:这里的色彩多吗?有几种颜色?

生:只有一种。

师:是啊,只有一种灰色!这是一个人眼里的世界,你猜猜这个人此刻的心情应该是——

生:应该是非常忧伤的。

生:也有点郁闷。

师:呈现在每个人眼前的世界其实是一样的。但是人的心情不一样,看到的色彩也就不一样了。我们再看——(出示)

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鲁迅《祝福》片段

师:有哪些色彩?

生: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青黄、红的。

师:这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性形象,她可能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呢?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

生:乡下人。

师:好的!咱们来对比一下。(出示人教版第10册第22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写“凤辣子”打扮一段)

师:这段话大家都熟悉,她是谁?

生:王熙凤。

师:是的。王熙凤的打扮,色彩多不多?与前面那个女性相比,她——

生:她是个富人。

生:她地位很高。

师:这两段话都是通过色彩在写人。仅凭这两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出她们的大致身份、地位。可见色彩的学问没那么简单。咱们继续看。(出示)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鲁迅《祝福》片段

师:这里的她,就是刚才你们说的那个女性。再后来,她又变成了这样——(出示)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祝福》片段

师:几次看到这个女性,有关她的色彩一直在发生变化。你猜猜看,这个女性命运是怎样的?怎么会这样呢?这个留给大家课外寻找答案。

师:同学们,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板书:斑斓)所以有人这么说——(出示)

讲求色彩绝不是一项奢侈的行为,而是上天赐给我们,要我们享受的丰盛的筵席。——席慕蓉

(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作家告诉我们的。还有人这么告诉我们——(出示)

素描给人和物以形式,色彩则给它们生命。 ——狄德罗

(生齐读)

师:是的,我们眼前的景也好,物也好,人也好,看他的生命是怎样的,就赋予他怎样的色彩。这才是写好色彩的最高境界。下课。

现场评课

吴忠豪教授:

這是一堂作文知识课。彭老师把有关色彩描写的一些知识,放在一堂课里进行指导。

这堂课关于色彩知识教学的环节设计很有层次,同时也有一定的深度:怎么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这样指导

学生写好色彩,我觉得是很有好

处的。

这堂课,彭老师的整个设计过程是,先让学生动笔写,不指导,就是写,然后再通过范文的引入,让学生明白色彩怎么去写,让学生去交流,然后进行第二次写作。很明显,第二次写作较之第一次写作,学生的色彩描写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这说明,彭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效,学生的写作是在实践中提高的。这样的设计安排,我觉得非常好。如果还有第三次,交流以后再动笔,可能会更好。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提高,就是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不断的反思和动笔修改的过程中实现的。

从我们现在的很多作文课来看,要注意关系的处理,就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动笔实践之间的关系。这堂课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师的指导时间还是多了一点,一堂课里我计算了一下,第一次写作教师说1分钟,其实学生用了两分钟。为什么不肯花时间?我觉得花5分钟也是值得的。第二次动笔5分钟,交流的时间却超过了5分钟。其实,阅读课上是指导学生怎么把颜色写活,写多,写好;而作文课主要是让学生去运用。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举一反三的,特别是作文指导课。在学生的动笔写作实践上,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宁可把指导时间压缩,也要把更多时间花在学生的实践上,花在学生动笔以后的交流、点拨上,花在交流、点拨后的再次修改上,这样对学生是不是更加有效?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在实践当中形成的。指导和实践之间,我觉得实践更重要。在实践以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或者不足进行指导,让学生去感悟,去领会里面的一些写作技巧,这样是不是更加有效,更加有针对性?所以我想对彭老师提这样一个建议:作文课,还是要放大学生的写作实践、写作修改的环节。以上仅供参考。

李政涛教授:

第一次听彭老师的课。今天的课,我认为彭老师就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清晰、鲜明、丰富和生动地表达颜色。清晰、鲜明就是“现”,丰富就是“多”,生动就是“活”。这个思路是很清楚的。

下面我就提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这个课放在中年段上,和给五年级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听听彭老师的想法。第二,今天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表达,让颜色斑斓起来,给他们提供的写作支架是什么?也请彭老师做一个说明。谢谢!

执教者回应:

谢谢吴教授!谢谢李教授!

李教授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把这一节课放在三、四年级上,会怎么样。这节课的内容教材里面没有,是我自己开发的。在选择给哪个年级上的时候,我是认真思考过的。我以为,对色彩的感知,三、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可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就这三个层次“现出来、多起来、活起来”看,我以为中年级最多能达到第二层次,也就是让色彩“现出来”“多起来”,而想让色彩“活起来、动起来”,可能要到五年级的时候才能达到。高年段时,学生的阅历更广,接触的有关文字范例也更多,学生可以慢慢接受这种引导,这种熏陶,逐步学会去注意生活中的色彩。这个世界的色彩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仅仅是丰富的,而且还是在“动”的。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堂课的学习支架。

这堂课,我的着眼点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色彩”。说实话,我没有过多考虑关于支架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在面对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对五彩斑斓的文字时,能够养成一种敏感,会注意到这个世界的色彩,也会注意到作家笔下的色彩。我希望从这堂课以后,他们对世界万物色彩的感知,对文字中色彩的发现、理解和运用,比没有上过这堂课的学生要敏锐一些,要丰富一些。如果课堂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我就可以在心里安慰自己,这节课我已经成功了80%。

请两位教授指正!请大家指正!谢谢!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颜色色彩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神奇的色彩(上)
学生写话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特殊颜色的水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