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的“奇妙”成长
2018-05-30魏诗琪彭锐坚
魏诗琪 彭锐坚
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阳光少年”学校社工项目是广州市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由学校自费购买社工服务的项目,2017年1月是第三间学校的正式启动,故事就这样愉快地开始了。
情绪大爆发
广州穗星社工刚进驻学校,从一年级班主任口中得知,有同学午休后自己一人偷偷溜进实验室,将所有的水龙头都开了。看着哗啦啦的流水从洗手盆淹没到桌面,又从桌面倾斜在地上,他的情绪似乎得到了宣泄。然而过了短短两周,他似乎再一次控制不了自己,趁着医务室没有老师,将冰箱的电源拔掉,偷喝了老师桌面上的益力多,还将老师的文件全部都弄乱。门外的哭闹声打破了下午的宁静,社工推开门一看,原来是班主任带着该同学上来了。“我要转学,我要报警,我要打死你们。我要去RB小学。”刚入学的新生案主哭着推开班主任的手,竭斯底里地吼道。社工紧急介入,开展为学生进行个案辅导。
我的知心姐姐——社工
案主的举动令人讨厌之余,也引起了社工的好奇: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多违反校规的举动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这么激动的情绪呢?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使他做出恶作剧行为呢?……种种的猜测都像是一个动力,推动着社工走进这个孩子的内心。社工开始了将近—个月的行为观察,仔细观察并记录案主与老师、同学问的互动具体行为、语言、频率,以作出有效的分析。随着社工与案主接触频率的增加,社工渐渐发现了他身上“不为人知”的一面:他的大吵大闹是因为他“遇到了问题找不解决的方法”;他在班上搞恶作剧是想跟其他同学玩,引起他人的关注;他将实验室的水龙头都开了是因为他中午在托管班跟别人打架了,找不到宣泄情绪的方法……社工逐渐走入了他的内心,社工站也成为了每周必须“打卡”的地方。协助案主理清思路,找到奋斗的目标。
“我在班上没有好朋友,就只有一个好朋友。”在一次个案辅导中,案主情绪非常低落,说着说着他哽咽了。“我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但是很难。”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对社工来说却是很重要的线索,也让社工看到了案主改变的动机。这节个案辅导是他的新起点,社工与案主的辅导的方向一下子明确了起来:学习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结交新的好朋友。
小组辅导将会出现什么奇迹?
从那以后,社工与案主约定每周三和周五到社工站进行辅导,辅导的话题围绕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开展。社工通过游戏辅导、情景模拟、绘画辅导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案主开展谈话,与其非理性信念对质。每周的个案辅导让学生一点点改变着……小组辅导是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及应用与实践的有效方法。
班主任的协助下,社工挑选了七位最经常和案主接触的同学一起参加“我和我的好朋友”人际交往小组,当中有愿意帮助他的组员,当然也有经常和他产生矛盾和肢体冲突的组员。正如社工的预想一样,在小组辅导中,案主呈现出了各种与朋辈交往的分歧和冲突。正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冲突,社工能够进一步了解他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的非理性信念,并在小组辅导过程中,引导和组后辅导多種形式,让案主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小组结束时,社工非常开心地看到案主在小组调查问卷上写着:我有八个好朋友(加上他自己)。
家长助力,学生进步更大
除了学校系统外,社工还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到,案主的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表现,也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与其所在的原生家庭也有密切关系。自开案以来,社工与案主的家长保持每月一次的面谈,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学生的行为,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与家长分享更多有效的方法。社工首先与家长强调“打孩子”这种行为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家长意识到“家长是孩子最好的示范”,若家长用“打或骂”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模仿这样的行为,甚至将该行为带到学校当中;当如果家长用沟通和耐心来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沿袭这样的行为,学会如何与同学用语言来交流。
这次面谈对家长来说仿佛当头棒喝,家长“戒掉”了打孩子的习惯,并尝试更多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内心的想法。家长的改变验证了社工的说法。案主在学校渐渐改掉了“打架”的习惯,遇到问题更多时候是找班主任来解决。孩子的改变对家长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激励,也是家长改变的源泉。
社工为家长推荐了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书籍,让家长能够到学习更多亲子沟通的技巧。两个月过去了,社工惊喜地了解到,家长已经将书本看了一半了,她表示获益良多,对孩子内心的想法更加了解,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最近在情绪方面好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以前如果外婆不让他做某件事情,他会马上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搞些恶作剧出来。他昨晚令我感到很欣慰,外婆禁止他看电视,他居然没发脾气了,还跟外婆说‘我一会儿就去睡觉。”
您的肯定是我改变最大的动力
为了及时了解案主在班上的情况,与老师分享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经验,社工与班主任保持至少每两周一次的面谈辅导,围绕班上发生的一些具体事情进行探讨,社工也会根据案主目前的情绪状态给与班主任具体建议,如:在班上与他各种小职务,激发他正面改变的动力;看到他情绪激动时,从背后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要冷静,做深呼吸……
经过老师、家长和社工三方面的努力,案主的行为改变非常明显,获得老师、同学和家长的一致认可。班主任欣慰地与社工分享到“他这个月好乖,没有打人了,校长也表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