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留学生新生儿科见习带教体会
2018-05-30刘漫君张华夏春波
刘漫君 张华 夏春波
摘 要:文章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在医学留学生临床带教中的经验体会,总结了我校医学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探讨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教学质量尤其是新生儿科见习效果的方法, 以期为医学留学生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学生;新生儿科;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063-03
Abstract: The paper investigated curren status and problems of education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Guilin Medical College based on the literatue an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pediatric probation.We must explore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especially in the neonatology probation.It will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future.
Keywords: foreign students;neonatology;probation
近年来,随着国际医学交流的不断增多和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医学留学生教育成为了我国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1]。目前随着进入临床见习的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新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现结合我校留学生新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就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我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
我校自2007年以来,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开设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药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和对外汉语培训等多层次的来华留学教育。目前有接纳来自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尼泊尔、美国、加拿大和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留学生,留学生教育层次完善,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采用1+5,1+4年制学习,在东南亚、南亚和北美地区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
留学生入学后由国际教育学院统一管理,通常是住在我校东城校区,在东城校区完成一年的汉语学习和基础课的学习,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三年级开始到医院见习,见习医院为我校乐群校区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负责教学课程安排、教学管理、临床见习;各科教研室及教学秘书负责协调、人员安排及具体实施,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院进行沟通、解决。见习内容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科室的病种。见习前先讲授理论,然后到附属医院见习,新生儿疾病是儿科学见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留学生进入见习科室后,由带教老师先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见习纪律、常见病和多发病等,然后针对当天的见习疾病进行简单复习回顾才能到病床前观察患者,最后由带教老师就见习情况进行总结。
二、留学生在新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儿科见习的特殊性
新生儿科是儿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自身特点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增加了留学生临床见习带教的难度。首先,医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临床教学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表现为人均教学资源逐渐减少。其次,现阶段在我国大多数新生儿科是无陪护病房,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需要隔离监护治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留学生临床见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与其他临床课程相比,新生儿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年龄小,为生后28天的婴儿,或早产儿,其体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增长的过程;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常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重,累计多个系统。临床上常用的视触叩听体格检查法在新生儿体格检查上存在一定差异,体格检查常常无法配合。而且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身体不适只有通过啼哭来表达,无法像成人诉述病情,其病史往往通过患儿家属或监护人向医师表达所观察到的现象,因此病史的采集多通过患儿家属。家长由于担心新生儿身体健康或隐私保护等原因不愿意配合教学,这就更加制约了留学生的临床实践学习的机会。加上紧张的医疗环境,可以供留学生实际练习的操作机会更加减少,从而使儿科临床见习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临床实践教学的难度也日益突出。
(二)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2-3]。一方面,留学生入学前汉语基础薄弱,甚至无汉语基础。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工作,不重视汉语学习。另外一部分留学生认为汉语学习非常困难,甚至惧怕学习汉语,或对汉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入学后虽然经过一年的汉语培训,但大多数留学生仅会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问候语,日常交流比较困难,仅有少数留学生能流利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更何况进行专业学习。进入临床见习后,与患儿家属和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交流是完成见习课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留学生常常由于文化、地域差异,加上语言沟通障碍,导致不能与患儿家长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而无法完成病史的采集,对患儿完成体格检查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我院的留學生大多来自东南亚等非英语国家,其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入学前大都有一定程度的英语学习,多数学生能熟练使用英语,能接受英文授课。但英语并非他们的母语,其语言环境,口语表达上与国内有一定差异,常存在英语发音不标准,带有比较浓重的地方口音的问题,即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全英语教学,仍然会存在一定的沟通和理解障碍。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国内高校教师英语水平已显著提高,但英语也不是母语,教师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影响。综合以上因素,对带教教师的英文水平以及留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彼此能更好地沟通,消除语言障碍,就会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学。
(三)见习带教老师缺乏
我校属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附属医院医生数量不足,没有专职的留学生带教教师。目前临床见习带教老师多由各科室临床医生兼任,大多数医生学历层次比较低,外语水平比较薄弱,又缺少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其英语水平仍停留在仅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层面,普遍存在英语“听”、“说”能力差的问题。带教老师除了要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在外语水平上,不但有较强的读写能力,还要有娴熟的听读及表达能力,在临床见习中,能较好等应对留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这样的人才很少。尤其是精通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老师则更少。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因要兼顾临床诊疗,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和带教,时有兼顾不来,有时只能以应付的方式完成带教。因此给英语教学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临床见习结合了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这就对我们临床见习的带教老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带教老师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教学能力,又要有很好的英文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听力水平。
此外,留学生宿舍和见习医院不在同一校区,学生需要两地跑,中间往返过程长等,这对提高教学效果也不利。
三、留学生新生儿科见习带教的应对策略
留学生教育在我校开设得比较晚,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值得探索,比如多派相关人员到发达地区有经验的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等等。笔者认为,要提高我校留学生的临床带教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調动留学生多方面感官能力和更深层面的内因动力才能使其在见习中达到优良的效果。留学生带教老师常常以讲为主的方式进行带教,这种带教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如见习气氛沉闷、形式单调等。带教老师要设法改变这种对带教见习不利的状态,比如通过提问、适时引入临床故事等等,使课堂气氛活跃,留学生做到动脑、动口和动手,不仅可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还可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可较大的激发留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二)课前充分准备
带教老师可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备课,熟记授课计划中见习内容的安排时间,带教前早做准备,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撰写见习教案,确定带教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查看新生儿病例资料,对带教中需要提问的问题和课后思考题等提前做好准备。要对相关理论课内容和见习带教内容要足够熟悉,根据病房病种合理调整带教内容。对于要进行讲解的疾病,可在课前制作授课幻灯片,将需要讲解的内容整理到幻灯片中以便在示教室进行讲解。另外,对需要见习的患者要事前与科室进行沟通,科室密切配合。选择的病例应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与患儿家属沟通,取得家属配合和支持;避免选择病情危重、家属存在抵触情绪、或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的患儿。为预防由于见习对于新生儿造成的感染,需要带教老师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告知留学生在进入病房见习时注意穿戴好隔离衣、口罩、帽子,接触患儿前后认真洗手,做好手卫生。见习时要分批分次,一次不要进入过多学生。
(三)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实施全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为提高带教老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学校聘请专业英语老师对带教老师不定期进行英语口语、听力培训,培训结束后会对带教老师进行考核,鼓励带教老师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坚持学习标准的日常英语口语。新生儿科坚持每天在晨会交班后半小时通过阅读国外原版教材或专业期刊,学习新生儿、儿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学校每年还会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外一流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学习,虚心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为适应时代发展,另外我们选拔具有高学历(硕士或博士),或具有留学国外经历,有较强的英语口语水平的青年教师加入带教老师队伍,不仅鼓励教师与教师之间多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而且鼓励教师与留学生之间以交朋友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不但增进了师生感情,而且容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在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尽可能掌握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包括流利的口语交流和准确的专业词汇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严谨和正确的英语,与留学生之间不断磨合,逐渐适应彼此的口音及表达方式,进一步消除语言障碍。
(四)努力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进入临床见习,不可避免要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良好的沟通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为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学校针对留学生专门开设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汉语课程,如《汉语读写》、《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字》、《中国概况》、《汉语阅读》等;每学期还组织留学生进行语言实习,在暑期组织留学生进行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夏令营,使留学生热爱中国文化,能尽快融入我校的学习生活。除此以外,我们还请研究生或同年级本科生与他们结成长期对子,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另外留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时,我们把汉语水平较好的留学生分配到不同小组,有利于在进行病史采集时能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目前,全球汉语学习热已蓬勃兴起,汉语已成为了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识到了汉语的重要性,汉语水平考试日益增加,鼓励医学留学生参加汉语考试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对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五)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很多教师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以该模式为主。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表现为知识和技能培养是单向传输的。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等。此外,阶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等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针对新生儿科临床见习的特殊性,带教前充分准备、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是顺利完成留学生新生儿科见习带教的关键。当无法床旁示教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病案讨论教学法及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相互交错,灵活运用到见习带教过程中。病案教学法可较好的调动医学留学生积极性,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学习能力,提高记忆能力。通过病例分析,同学之间的激烈辩论,可加深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及理解能力,由此诱导产生的主动学习效果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在病例讨论中,对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漏及时予以纠正,可以加深留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死记硬背相比,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多媒体可将危重急新生儿疾病通过视频方式展示给留学生观看,在不能进行床边示教的情况下,这一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见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5]。另外,本校临床教学中心还配备有新生儿气管插管操作模型,穿刺(胸、腰、骨、腰穿)模拟人系统等,帮助留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操作规范,学生可以反复进行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留学生学习热情,而且使所有学生都有同等的实习机会,避免了所见病种不同导致的差异[6]。以新生儿窒息及复苏见习为例,“新生儿窒息”是临床急重症,由于临床病例的出现是随机的,并且需要及时、正确的处理,在临床教学中常无法兼顾教学的需要,使理论教学与临床能力训练无法同步,而且不能保证每个教学小组均能有适宜的病例进行教学。因此,我们首先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复苏步骤进行演示,接着在高仿真新生儿气管插管操作模型上直接演示具体的复苏操作步骤,让学生反复练习,出错时教师及时纠正;然后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由学生提出演练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临床病案进行讨论分析总结。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使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进入新生儿科见习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总之以学生参与为主体,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断借鉴国外或国内同行的意见,一定能不断提高新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腊晓琳,段艳.对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12-113.
[2]杨丽君.留学生儿科学理论学习、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教学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6):510-511.
[3]周艳,沈勤,周亚军,等.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27.
[4]赵云,刘爱华,胡风琴,等.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及管理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850-851.
[5]李怡,吴涛,王晓红,等.模拟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71-173.
[6]刘瑶,刘捷,曾超美.模拟装置辅助教学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