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追因 行动育人
2018-05-30周邦荣
周邦荣
访谈线索
1.家庭生活环境。小杰的父亲原籍河南,十年前来当地从事卷闸门、防盗窗制作及安装。生意做得不大不小,有私家轿车一辆。平时忙于生意,应酬较多,喜好交友、喝酒。其母亲为当地人,一直在某县局工作。工作之余喜欢打麻将,并曾在家中开设小麻将馆近两年时间。小杰从上幼儿园至今绝大多数时间随父母亲生活。
2.个人成长经历。小杰同学个头中等,体型偏瘦,肤色很白,同学私下里有人戏称“白马肉”,性格外向,个人卫生习惯较差,至今还有流鼻涕的现象。因父母很忙,从小独自在家时间较多,喜欢看动画片、打网络手机游戏。个人生活能力强,从三岁起就学会自己用微波炉、电磁炉等煮方便面。喜欢买零食,中午上学、下午放学时经常发现在学校周边小店和路边摊点购买雪糕、辣子条、臭豆腐等小食品,边走边吃。
3.同学交往情况。长期有较固定的同班同学玩伴小乐、小鸣二人,此二位同学学业成绩基本相当,均为本班“学困生”。他们经常在课间游戏嬉闹、打卡片、玩陀螺等。偶尔也和其他同学来往,多限于踢足球、做追跑游戏等。但相对来说还是“三人组”较为牢固,课间、校外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4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方面,自制力较差,有效注意时间较短。上课好说好动,经常带小玩具在课堂偷偷玩耍。大多数课程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但在英语课中经常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作业方面,课堂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较乱,比较粗心,基本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家庭作业质量较差,有一半不能按时完成。课后几乎不预习,也不复习。学业成绩多数时间不合格,英语、语文偶尔有合格情况。
5.劳动及其他方面。有劳动意识,每次都能认真做好值日,积极扫地、拖地、摆放桌椅,从不偷懒。有时自己不是值日生,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倒垃圾等。对同学和班级比较热心,愿意帮助同学。但有时也会“欺负”一下小同学、女同学,比如吓唬一下或打一下跑掉等。
归因分析
1.家长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是终生的学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家长和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依然有很多的家长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大人的事他们不懂,上学了自然有教师教育。殊不知自己行为的放任無形中会被孩子模仿,一旦不好的习惯养成后就一时难以改变。小杰3岁以前随爷爷奶奶生活,常被娇惯。3岁以后和父母生活,在酒场和麻将声里长大,其习惯的养成必然受其影响。
2.成长过程中有效监管的缺失。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但同样需要有效的监管。就像小树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修剪才能成才一样。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外,更多的需要家长早期不断培养。小杰要么在喧闹的家庭中自由玩耍,要么长时间独自一人在家看动画片、上电脑打游戏。这样缺乏照顾和监管的环境自然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个人交往圈的制衡。个人交往圈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如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交往圈往往不由自己决定,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交往圈,似乎有自然的选择,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了解,由于相同的境遇,和小杰经常来往的也是班上的两个“学困生”,他们出现的问题大同小异,这种负面影响相互叠加,对各自的习惯和学业再次产生不良影响。
干预策略
1.家长自律,为孩子立范。朱永新说过:“父母亲的养育方式的确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孩子的问题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要转变孩子,首先要引导家长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为孩子净化生活环境,树立榜样。为此,我和科任教师多次约谈小杰的父母,诚恳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希望他们为了孩子的未来逐渐改变。
2.革除积习,帮孩子树形。家庭环境改变之后,对症下药,革除小杰的陋习,为他树立新形象尤为重要。在学校教师充分重视的前提下,建议家长尽力做到三点:一是重视孩子在家庭的学习状况,二是逐步减少直至不提供孩子零花钱,三是尽力按时接送孩子杜绝不良交往圈的影响。随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逐渐重视起来。教师反馈孩子在课堂、作业等方面的不良表现后,家长能及时配合教育、督促改正。
3.阅读养性,教孩子求知。当今许多学生暴露出缺乏道德高度、缺乏文明素养、缺乏沟通理解能力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少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阅读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习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能享受不一样的快乐。因此改变一个浮躁的孩子,首要的方法就是让他阅读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书籍。给予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引导小杰首先阅读童话、科普类作品,以培养其阅读兴趣,迁移其性情,进而帮助其养成好的习惯,激活他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