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学设计 促进认知内化
2018-05-30杭涛
杭涛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法制觀念以及社会责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等学科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并联系实际生活为其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设计开放的教学环节,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内化呢?下面,本文就此问题作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注重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的应用特点,将教学空间由教室拓宽延展到课外,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师应高度重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过程,从多方面综合考量,从而使开放式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中秋节”“国庆节”相关内容时,对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学生最为熟悉不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中秋节的原由发展等,而后为学生补充我国其他传统的节日,可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方式将我国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等节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深刻感受和体验到我国节日的丰富多彩,在学生观看视频、图片的同时教师给予学生引导: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民族同样拥有着自己的节日文化,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想一想你还了解我国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它们都具有哪些特征?”在多媒体资源展示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想象很快被激发,于是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傣族泼水节,有些学生说壮族的三月三、彝族火把节等等。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基于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列举日常生活常见的例子,能够帮助学生扩展认知视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不断延伸学生的思维意识,为学生的认知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注重认知环境的开放性,全面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
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保障,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发展仍处于初级层次,单一性的思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继而影响了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影像、图画以及视频等特殊表达方式更为敏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学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认知环境,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深入内化自我道德素养。比如当学生学习到“美丽的校园 ”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将班级教室装扮得更好看,更具有新年气象?”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纷纷表述自己的观点,一些学生说:“我比较擅长书法,可以写一幅字贴在墙上。”一些学生说:“我比较喜欢和善于绘画,可以为黑板报绘图。”还有一些学生说:“我擅长剪纸,我们可以买一些彩纸剪出十二生肖,并将其贴在板报墙上。”学生们纷纷给出参谋意见,并根据自我特长努力地想为班级活动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并顺势提出:“假若一周后你的好朋友将到你家做客,你是否应该认真地装扮一下自己的家,你打算如何装扮呢?”通过这样开放性的认知环境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效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注重实践训练的开放性,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
人的新认知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训练是最直接高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实践训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大脑皮层新认知生成。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其教材内容中存在太多的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契合点,教师应灵活、巧妙地借助这些契合点为学生设计良好的教学实践内容,为学生预留更多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入感知道德与社会内涵。比如当学生学习到“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热爱人类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设计一个“自然大会”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动物、植物资料,而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讲解,让学生谈一谈对该动物或植物的外形、习性以及生长特性等认识,或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动物。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整体有关的动物、植物等与“自然大会”主题活动相关的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保护动物、生态的重要性,最终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觉醒。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为学生设计更为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从而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开放性、创新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现途径有多种,教师应围绕课本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前提下,以实践操作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设计,从而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