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净水 净民 净心

2018-05-30耿肃竹戎文华

国企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水务广州市处理厂

耿肃竹 戎文华

广州水投集团成立于2008年12月16日,是集水务产业的策划、研发、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在地埋式生态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膜处理工艺、供排水水质检测技术、供水全过程水质监控管理、城市供排水及三防应急抢险处置等方面具有较深厚的技术积淀。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集团总资产789亿元,供排水综合产能规模844.53万吨/日,位于国内同业第一梯队,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和广东省服务业企业100强。

破解“污泥围城”

广州市的污水治理事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市最早的污水处理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于1978年筹建,1989年建成投产,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此后,广州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长,到2006年,广州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增长至159万吨/日,相比1989年增长了10倍有余。

在这种背景下,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水中有机物的聚合体——污泥的处理处置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早期的污泥处置采用填埋方式,是当时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权衡选择。污泥量大幅增长后,继续采用填埋方式处置污泥将对环境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为解决“污泥围城”问题,2002年开始,广州市政园林局(后并入市水务局)先后探索过制砖、堆肥等方式处置污泥,但由于大量处置单位位于清远、肇庆等外市,运输成本高,监管难度大,期间发生过数次污泥处置或运输单位偷排偷倒污泥的情况。此外,污泥处置能力增长慢、产品销路不畅等因素也严重制约了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

技术研究出身,时任市政園林局总工程师的吴学伟深知,不进行技术革新,很难彻底解决污泥问题。依托市政园林局下属的污水处理厂,吴学伟及其技术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污泥减量技术研究。经过2年摸索,上百轮试验,无数次失败,终于在2009年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污泥干化减量技术。经过鉴定,该技术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从实验室到量产,从单一技术到污泥处理处置全套标准,中间还有着很长的距离。经历了数年筹备、完善,克服了缺少成套设备与系统集成的问题,建立了审价、验收、计量支付等标准与考核体系,最终,一项新的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呼之欲出。

2013年3月1日,广州市政府于14届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为污泥干化减量工作定了调,如何实施成为最大的难题。通过量产验证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需要大量投入,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一方面是污泥围城,一方面是大量新建污水处理厂即将投产,形势刻不容缓。为了尽快破解污泥围城问题,广州市在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探索了以政府为主导,国企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项目试点,在位于广州白云区的石井污水处理厂内建设污泥干化减量试点项目,由第三方企业带资建设并自担风险,验证污泥干化减量技术的量产可行性。经过项目建设、调试,2015年1月5日,项目通过连续90天的运行考核,期间所有监测指标均合格,未发生停产、维修、更换设备等情况,充分验证了污泥干化减量技术量产的可行性。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广州水投集团加快推进厂内污泥干化减量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石井、西朗、沥滘、大坦沙厂、猎德厂5个厂内污泥干化项目已陆续建成,干污泥产能约600吨/日,折算湿污泥约1800吨/日;剩余5间规模较小污水厂力争年底前完成干化减量设施建设,10个项目合计干污泥产量达700吨/日,折算湿污泥约2100吨/日,污泥围城问题就此基本得到解决。

创新不止步。下一步,广州水投集团将通过运行实践进一步创新管理,逐渐改进和完善设施运行,并将自建污泥焚烧厂,实现污泥处理处置产业链全掌控,从而彻底消除制约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短板问题。

2018年10月24日,广州市成功申报为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示范性城市,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州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肯定。其中,污泥干化减量工作功不可没。

创新引领发展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明确要求。

结合这一要求,广州水投集团明确了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提升绿色水务供给、提升城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提升行业引领能力为核心,做强做优做大主业,至2020年达到“一千万、一百亿”的目标,即:2020年,集团供排水综合产能规模上1000万吨;集团业务收入规模上100亿元;远期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务一体化综合服务商。

谈到这里,吴学伟表示:“要想实现目标,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想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谈何容易。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还要更加努力!”

广州水投集团一直在努力探索、创新,新近建成的全生态地埋型污水处理厂——石井净水厂可谓是其中的典范。

传统污水处理厂受制于工艺和用地性质限制,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往往导致周边土地价值下降。石井净水厂改变常规污水厂设施分散布局模式,创新采用集约化设计布局,主要构筑物在地下两层空间内层叠布置,设置负压除臭装置,集中收集处理工艺废气,达标后经高空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小。地面设计为园林景观和生态湿地,打造环境友好生态公园,增添城市景观亮点。

该设计不仅颠覆了市民对污水处理厂的传统印象,消减了“邻避效应”,同时整体用地比常规污水厂节约30%-50%。此外,由于地上地下土地资源分别利用,互不干扰,目前石井净水厂正在试点将污水处理厂工业用地调整为排水设施兼容科研、设计、咨询等技术服务和办公用地,容积率2.0,大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为污水处理厂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在大力治水的同时,广州水投集团也在不断自我革新,深化国企改革,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集原水、制水、供水、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为一体,集成投融资、设计、施工、运营、服务全产业链的企业集团。目前,集团拥有综合实力华南第一,国内领先的大型综合性甲级工程咨询勘察设计研究院,省内一流的水务工程建设和运营企业。石井净水厂项目就是由广州水投集团下属企业负责设计、建设和运營。

在供水主业方面,广州水投集团创新研发了住宅小区直饮水改造技术,能够提供低成本的住宅小区直饮水改造方案,目前已经在广州市数个住宅小区内进行了示范建设。

当前,广州水投集团正在努力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等产业领域,强化市场拓展,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合作,搭建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运作的“产、学、研、政”环保平台,构建环保生态产业链。同时以智慧水务为抓手,深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创新探索“大数据+”管理模式,完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

“未来我们计划创建一个‘水管家平台,这个平台承担着家庭管家的角色,届时会有许多增值服务,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打通商家与住户的物理连接,解决商家到住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吴学伟谈到这些的时候满眼的憧憬和信心。

谋定战略布局

针对集团的远景,吴学伟表示,未来要做水务行业的领跑者,做更专业的运营商,强化“一条龙”产业链,加快区域融合发展。一是强化从投融资到水务公共服务,再到相关产业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参与外部市场竞争。按照“前场、中场、后场”的功能分工,构建面向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及投资、融资为一体的联动平台。二是强化水务公共服务板块发展布局。强化从“中心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城镇—乡村”的多层次发展布局。围绕建设、生产、运营和服务,延伸水务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家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曾多次出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而进入2017年,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则进一步提升。

创业需要激情,而且只是有短暂的激情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持久地支持着创业者的灵魂。一个人做事没有激情就像激烈的拳击比赛场上鸦雀无声,这样不仅会使运动员失去斗志,不可能发挥出最优异的成绩,也会使裁判、教练的热情削减。

所以,永远保持事业激情的企业家,他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企业也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从事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我的战略眼光不会丢,很幸运可以干自己的老本行,我依然有激情不断地创新下去。”吴学伟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家。

吴学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历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水务广州市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低碳节能的探讨与研究
人体的“废料处理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处理厂占地研究
水务智慧巡检的探索与实践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基于NB-IoT的智慧水务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