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厦门全力打造“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2018-05-30
2016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中国(厦门)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立志要把厦门打造成“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目前,厦门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2016年,厦门的航空维修业产值为121.06亿元,首次成为超百亿元产业链;2017年,厦门的航空维修业产值更是达到132.6亿元,同比增长9.14%,约占国内1/4,其中超过80%为境外业务。
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改革试验中,厦门把发展航空维修业作为提升国际高端产业竞合力、抢占全球飞机维修市场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新政策带来新机遇
以自贸试验区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大批创新举措为厦门的航空维修产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契合产业特点,集成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厦门海关在全国首创“修理物品+保税仓库+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建立一体化监管制度;支持航空维修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维修企业可通过特殊监管区域流转,承接包修合同项下服务外包业务,改变了过去需到境外“一日游”做法,且维修用的零部件享有保税政策,免征进口环节税,大幅提升厦门航空维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厦门检验检疫局采取了对企业的品控追溯程序进行审核并认可、建立企业自检自查记录档案、 “进口直放+异常即报+事后监管”检验监管新举措,为厦门太古量身打造维修用金属材料进口快速通道;改革航空维修产业人才职称评价体系,突破学历、资历等限制,引进产业技术专家评审,强化技术技能考核,2017年12月首次试点133人获得工程师职称;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设立航空服务产业协同发展委员会,强化业界共治,创新企业参与产业重大事项决策的工作机制。
中央改革办督办,商务部牵头部际联席会协调推进
2017年,厦门自贸片区推动航材关税税率优化,争取到国家调降两项航材关税税率:推力球轴承及液压作动器,关税分别从14%和8%降低至1%。该项政策在全国复制推广,惠及国内整个航空维修业。此外,厦门航空维修企业获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按照保税监管方式开展全球航空维修业务。这一重点政策为进一步优化厦门航空维修企业国际业务监管模式,减少企业有关海关事务担保的资金压力提供了支持,极大提升了厦门片区维修企业竞争力,延长了产业链,便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对接国产大飞机,拓展产业新领域
承接中国商飞培训业务,2017年11月挂牌“中国商飞厦门太古培训基地”;共建航空服务研究中心,与厦门大学、中国商飞、航发集团酝酿共建航空服务研究中心,侧重航空服务领域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与国产大飞机、国产航空发动机战略发展。
大项目汇聚产业链
目前,厦门自贸片区汇集了14家专业航空服务企业,形成集飞机结构大修、客机改货机、公务机整装、发动机维修、航空电气维修、部件制造与维修、人才技术培训等环节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产业格局。以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与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它们都拥有多家民航局的维修认证,维修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这些行业内优质企业的落户,为产业集聚起到了龙头引领作用。
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加上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厦门航空维修业正蓄势腾飞。据介绍,该产业一站式的航空维修产业格局,涵盖了行业最高等级的维修业务和商业类型、进出口模式齐全、业务代表性突出、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都居于领先地位。
以大项目为抓手,厦门自贸片区正在为航空维修产业的腾飞积蓄能量。在支持现有企业拓展业务、做大做强、拓展产业链的同时,厦门将加大产业链精准招商力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项目,吸引民营航空维修企业在厦门开展业务。未来将在翔安区莲河片区建设新航空工业园区,拓展上下游产业,注重产业升级。新航空工业园规划200万平方米,重点发展深度维修、部附件维修及新材料研发制造、航材保障及供应链服务,大数据及培训等上下游相关产业领域。原高崎航空工业园也将新建国际航材保障中心,开展航材包修、交换等保障业务,提供國际一流的航材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打造航材交易共享服务平台。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民航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专业人才需求强劲,民用航空维修培训业务产业化正在成为厦门航空维修产业的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