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对英语深层次运用
2018-05-30石英杰
石英杰
在全球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跨文化交际显得尤其重要,这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情商,而在外语的实际教学中,英文的深层次运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外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跨文化跨种族的交际,所以今天在此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对英语的深层次运用。
英语深层次运用的途径
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简单工具符号,它记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状况,词汇中有一些的特殊语句,如成语、俗语、谚语等,更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特殊词汇内在的、不同的、多方面的含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比,并加以深刻地解析力求让学生能够明白到底如何运用、把握该词语。让学生学习一个新单词时,不仅仅要让其理解词汇的基本解释,还要适当地引申并加以分析举例,防止学生对其望文生义,否则会使学生在对待英语资料时犯一些基本的常识性错误。
对话教学
语言分为书面表达语和口语两大类,仅仅熟悉書面语对一些纸质英文进行阅读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口语交际在如今的社会迫切需要的,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看懂,还要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并且将自己的观点全部准确地表达出来。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口语对话教学中的准确表达、简明扼要是不可缺失的,但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不能停留在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的基础阶段,而要让高中生掌握一些深层次的口语交际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的词汇有时是不同的,并注意说话者的语气、神态、风格等。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地创设口语对话真实情景,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词汇、语句等进行严格的对话交际训练。
课文教学
高中课文教学中现在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文冗长时间不够完全透彻的讲解,课文内容涉及知识面太宽泛学生短时间无法消化吸收等。但是教师必须重视课文教学,因为课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书面语的绝佳机会,同时对于课文涉及知识面宽泛的问题,教师应该遵循优先原则,优先讲解跟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优先讲解跟本单元精神契合的,并且引导学生能够深入课文内部,身临其境,用想象和思维衔接起来,共同在大脑中营造课文的情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于国外文化的渊源。
高中生对英语深层次运用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
要结合其所学内容对英语进行深层次的运用,尤其在是在口语交际中(在情景中口语练习),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要创设不同语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文化诠释明白、清楚,在语境中把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在演练中去体验、感悟,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得。尤其让学生牢记住中国文化与英语交际规则有显著差异,行为习惯、言语举止也不同,反复加深印象。
步步为营原则
从高中生的认知情况来看,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学生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根据这一认知规律进行编写的,并且使用循环往复。高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运用语言的不同功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由浅到深、由线到面逐一渗透 , 掌握英语这种不同于汉字的语言文化,达到深层次运用英语的目的。
思想性原则
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英语教师在向学生输送西方文化时,要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思想原则。教师不仅仅介绍一些主流文化,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思想内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教师要严格把关,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教育学生要明辨是非,教师引导学生要批判性地接受。总之,通过学习英语这一文化语言,让学生理解: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包容性。让高中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观意识。
英语深层次运用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
很多教师在做学习发展工作汇报中都提到了英语教学中极其关键的一点,如果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学生必须努力配合。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讲解时间被压缩的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的胃口,那么在近乎填鸭式的教学中,我相信最终的教学目的肯定不会达成,因此激发学生对于英语深层次运用的兴趣成为了重中之重。现如今,教师低头念课本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教师能跟学生的观感调整到一个节拍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并且达到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一生教学遵循的至高标准,也是最为理想化的一个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完全地做到“有教无类”,但是其给了我们一个很明显的奋斗目标,即现行的教材。教育体制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对于世界、对于课文、对于知识的理解都不同,对知识的吸收快慢程度不一样,而且一味地统一化教学会导致学生才能的浪费,因此实行个性化教学,有教无类,区别对待,才能更好地教好每一个学生,履行对每一个学生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