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有效结合策略
2018-05-30刘向军
刘向军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与教学当中,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唯一的学习途径,而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将小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有效结合,能够较好地延伸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从语言品味的过程当中,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从让学生从语言品味当中,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结合。立足于语言的学习的视角来看,语文课文当中的语言教学必须注重语言品味,通过深入地领悟语言所蕴含的意义、以及语言所构建的意境。因此,語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让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并从习作练习当中充分运用语言。但是,仅仅是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是难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必须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有效结合,教师应依据语文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创设语文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拓展语文知识视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有效地内化语文知识。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认知与了解课文所描写的桂花景色,就可创设语文课外拓展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里的花园、或是学校附近的公园里,有花树的地方进行授课。教师可安排学生共同朗读课文《桂花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花树的场景下学习课文内容。让现实能够在大自然当中深切地感知课文所描写的桂花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地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从而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结合。让现实能够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真正地领悟到这篇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意识、思想主题,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从情境迁移的过程当中,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结合
所谓情境迁移就是,从课文当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拓展,让现实能够从课文内容学习与课外拓展活动相互结合。从而学习与掌握所学的内容知识,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让现实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当中,学习《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由于这个课程内容涉及到现实生活内容,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必须要让现实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活动,才能深入地学习与掌握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教师应列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提纲:1.带领学生游览家乡的著名风景点,让学生通过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2.让学生用手机拍摄家乡的美景,并以配图文字的方式描述家乡美景,让学生写一篇《美丽的家乡》的习作,可采用诗歌、散文、记叙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抒发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3.可充分运用观察、采访、调查等不同的方式,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民间文化、民俗文化,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我爱家乡山和水》知识内容,通过课外拓展活动,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认知与了解家乡方方面面的情况,从而体现出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结合的学习实效性。
从发掘主题的过程当中,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结合
文学作品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作者通常会借助于对人物、事件、景色的描写,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意识。在语文课文当中,有许多课文在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就无法有效地发掘出主题思想。而在课堂教学当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习的空间较为狭小,如果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有效地发掘主题思想。因此,教师可创设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够再课外拓展活动当中,借助于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在课外拓展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发掘课文的主题思想。
例如,教师在教学《荷花》的主题是:描写了夏日当中池塘荷花绽的美景,作者沉浸美景当中,并与荷花相融。较好地表达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安排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到公园当中去认真细致地观察荷塘当中荷花绽放的美景,并在现实的荷塘情景当中,去观察课文当中所描写的荷叶“挨挨挤挤”“冒”等词语所表述的意思,并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中的景色进行紧密联系。发现课文内容与现实场景当中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教师可引导现实对两者进行相互对比,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课文知识。以此来真正地体现出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有效结合的实效性
结语
总之,将小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活动有效结合,能够较好地延伸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基金项目:甘肃省兰州市课题“小学课外拓展活动对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Z2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