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叠指
2018-05-30丁华英
丁华英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生活化学习的引导是倍加重视的。数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只要我们悉心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结合恰当的引导方法,就可以促使五年级学生获得最为深刻的生活化学习心得。
革新教学思想是基础
数学学科知识是对生活情形的抽象概括,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人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还是要运用到生活之中。为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积极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一改以往的教学工作作风,让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不再束缚教师的教学手脚,让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利用好生活中的点滴资源,创设生活化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彰显。此外,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中还倡导:“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所在,故而作为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领路人,革新教学思想尤为必要。
转变教学方法作铺垫
利用生活中的信息、科技便利,提升五年级数学教学趣味性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最为明显的例证。短短几年,我们就已经从以往的书信往来模式,转向了移动通讯甚至是全息影像的往来模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以往我们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常常会为了解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而耗费很长的课堂时间,但是在我们应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后,通过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数据、图片、影像,大大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而节省下来的这些时间,学生可以用来做更多的学习准备。因此,在笔者看来,叩响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大门,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方法。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6、多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通过备课教师可以知道,本部分需要讲解到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求解方法,当然其中还涉及重点知识图形面积求解公式,我们教学的理念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触类旁通,不能仅仅告诉学生怎样解题,还应当让学生知晓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这样他们才可以熟练运用。
利用生活中的点滴现象,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生活中点滴现象是诱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获取知识的基本立足点。比如生活中的家庭用水问题、班级人数统计问题、房屋玻璃门窗面积求解问题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极为细小的问题,但是却和数学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师如果能够有效结合着这些问题进行启发和引导,那么对于好奇心较重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道“开胃菜”。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时,除此接触“方程”这一概念,很多小学生表示不理解:“什么叫做方程?”似乎脑袋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而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所采用的方法是结合生活中的一样物品或者一个现象那就是“称重”,我們经常会看到小商小贩会以“杆秤”来标定某件商品的重量,并且通过拨调秤砣的方法来达到商品的重量和秤砣的重量相等。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直观演示这一现象,告诉学生商品的质量一定,设秤砣的重量为X,构建“X=商品质量”的简易方程,从而引申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激发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尝试创新评价为延伸
教学评价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革新数学教学评价的方式,旨在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呵护孩子们幼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勉励学生在学习中再接再励,取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口头和卷面形式,以最终的一纸试卷定义学生学习的根本效果和成绩,其实我们可以细想一下:学生的好坏是靠一纸试卷就足以定义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古人尚且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况且科学方面的实验足以证明人是具有多元智能的,这便是加德纳提出的著名“多元智能理论”了。所以,笔者建议,我们应当积极转变和创新对五年级小学生的教学评价,尽量结合生活去创设教学评价的场景,比如让学生回到家庭中做关于节水的调查,每一位学生将最终的调查报告呈现上来,如此,不仅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学会了数学统计和概括知识,更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拓展了学生的教学评价范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叩响数学教学的大门,就需要我们有效地结合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转变传统的工作作风。结合生活中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引申点和创新教学评价等等,鼓励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