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助简单思维导图启发小学生科技创新
2018-05-30杨佳佳
杨佳佳
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社会发展急需具有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国务院1999年就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接见第七次全国少代会代表讲话时,向全少年儿童提出了要“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的要求。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可行性研究小学生可以进行科技创新吗?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杰·斯佩里教授的“左右脑”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思维和创造力方面的技能,只是大部分人只利用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随后的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可以让人们自以为很薄弱领域的能力变得强大起来。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是人一生中富有创造力的阶段,只是大部分儿童的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删除”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训练启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把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作为小学生怎么去创新,也有一些喜爱科学、积极动脑的学生对于创新的思考常常一闪而过,并没有记录和更进一步的思考,很多非常好的发现和创新点就这么流失了,因此,必须寻找一种工具把这些发现与创新留下并作进一步研究。启发小学生科技创新的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英国的记忆之父、脑力开发专家东尼·博赞于1970年发明的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工具,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强调用人脑本身的思考方法来思考,让大脑处于积极和不断的创造状态。当人们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能够同时启动左右脑,使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有关的关键知识逻辑综合起来。小学生不适合也不喜欢进行太多文字的记录,思维导图能帮助他们把思维的记录变得简单化。怎样的思维导图形式适合小学生呢?查阅与“思维导图”和“图形表达”等有关的各类文献,参考概念图层级清晰的优点,对思维导图的部分表达形式进行修改,初步设计适合小学生且能启发他们创新的简单思维导图模式。借助简单思维导图启发小学生科技创新的过程和步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阶段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科技创新。选择围绕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生动案例,介绍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科技创新产品。并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向学生介绍国家及省级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的优秀创新作品和一些小学生的发明专利,让他们意识到小学生也能创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他们的发现,帮助他们总结小学生进行创新的出发点,增强他们对于创新的信心,激发学生浓厚的创新欲望。学生学习制作思维导图阶段在学生发现他们无从表达和继续思考他们的发现时,适时向他们介绍思维导图这种记錄发现和启发思维的工具。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指定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一边制作思维导图,一边发散思维。完成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接下来再通过具体案例的演示,向学生介绍进行一项研究的完整过程,使其了解到,通过思考完成的思维导图上的研究方向并不是都可以形成研究成果,需要进行筛选,选择别人未进行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研究。学生常态化训练阶段学生每人准备小本子和图画本,小本子的每一页中间都画上一个圈,随时记录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发现,以及针对这个发现所做的思考。再利用前一阶段时间的所学,在图画本上制作出关于这个发现的较为完整的思维导图。然后在课上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对别人发现的评价,在交流和讨论中激发更多的闪光点,并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评比并形成成果阶段邀请科技协会的教师和一些有经验的科技辅导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给学生提出更专业的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导图转化成有关成果,例如创意、科学幻想画、科技小制作等。在学校展示学生作品,并选择优秀作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过展示扩大创新教育的影响范围,让更多学生加入勇于创新和学习创造的队伍。对青少年的影响学生通过常态化的思维导图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终内化为个人的思维品质,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意识地进行创新性思考。学生使用和科学家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流程。通过训练,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和流程,具有从事创新研究的较为完备的经验,以后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创新研究。此外,借助思维导图启发科技创新并形成成果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检索、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路清晰的发散思维能力,清晰表达的能力,中肯评价他人的能力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