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媛 防滑闪亮,志趣滋养
2018-05-30陶梦琪
陶梦琪
“冯媛曾是白手起家创立五家贸易公司和一家化工厂的老板,如今她却成为学术界内的一颗冉冉新星。她说自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凭着兴趣做下去,看看到底能发生什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开课的前一周,冯媛还在靠近红海的撒哈拉沙漠打高尔夫、潛水,开课的当天,她刚从埃及南部的一个小岛上飞回北京参加开学典礼。时差还没倒过来,整个人被晒得通黑,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这是2009年,冯媛说这是自己的转折年。
在这之前,她曾是白手起家创立五家贸易公司和一家化工厂的老板。在商学院学习之初,她和企业纷纷进入瓶颈,冯媛企图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给自己找一个新方向。两年学习过后,她也没想到自己会彻底转换人生的重心和角色,从商场跨入校园,从老板变成学者,从敢想敢说到敢做。拥有“三敢”人生的她在不断“跨界”中寻找内心的自由与喜乐。
“修理”面试官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务员在很多人眼中是旱涝保丰收的代名词。尤其是对有女儿的父母们来说,这样铁饭碗般的工作意味着拥有安稳舒适的生活。
冯媛的父母也不例外。大学临近毕业,家人期望她能进入省直属机关工作,为此没少四处奔波托人帮忙,但家里没权没势许多分配指标早已内定,得知机关工作无望后,冯媛干脆放弃。
校园招聘会上,作为接待的冯媛闷闷不乐。父亲的期望与付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想起来还真是愁人。另一边,校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位英语不错的面试官因为语言优势对应聘的学生多加刁难。“你是咱院英语演讲的冠军,去修理修理他!”一旁的同学跑到冯媛身边求助。
冯媛的外语的确过硬,几番对话后,面试官败下阵来。但冯媛却因为这样的“博弈”收获了面试公司的赏识。那是一家主营软磁盘的合资公司,尽管合资公司在他人看来是份不靠谱的工作,但冯媛却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就跟着公司的货车去到另一个城市。
父母送她离开时落泪了,这样大胆的决定让家人不解又心疼,第一次远离家乡的冯媛倒没有过分的伤感,这对于她来说完全是一次新的机遇。
采购是公司为冯媛安排的岗位,因为英语优势,很多外商都找她谈生意,三个月后,正处于工作上升期的冯媛却开始不安起来。“采购都是像大爷一样,等着大家来求你,年轻人这样会产生惰性。”她主动跟老板提出要做销售,同事不理解她为何放弃“美羞”,而她却在销售岗上忙得不亦乐乎。
“只有在变化中才会有机会,机会就是不确定性”。天生热爱“未知”的冯媛乐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工作中,她甚至自创了很多新奇的销售方法。
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开拓国外市场成为一大难点。冯媛想到的方法就是给各个欧洲、美洲的中国大使馆写信,请求使馆帮助她寻找当地的行业协会和客户资料。或是因为信件内容的诚恳,她陆续收到很多大使馆的回信,有的甚至直接将客户的目录传真给她。收到信息的冯媛开始给每位客户发传真、打电话。由于时差关系,很多时候工作都在黑白颠倒中完成。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销售市场却由此被冯媛慢慢敲开,这也为她之后的创业机遇埋下伏笔。
辞职创业:把图纸落地成产品
工作三年后,冯媛决定辞职。“未知”越来越少,那种可以看到未来的舒服日子,让她感觉工作已变得索然无味。
辗转之中,冯媛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创业。“我做销售已经很成功,甚至受到前公司全球总部的表扬,再换一家公司同样会面临发展瓶颈。那我还不如尝试新事情。”
冯媛先生的父亲是一位享受国家津贴的电力科学家。他的专利技术一直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有时见到公婆,言语之间,他们也会对这个表露出一丝遗憾。我当时想,如果能把这个专利变成产品,应该是件有趣的事。”冯媛想抓住这次机会,她甚至说服老公辞职和她一起创业。
夫妇二人着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发、生产、销售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检测的设备。冯媛的先生是电机和计算机应用的双学士,对技术和应用已然十分专业,然而从图纸到产品,真正开始做起来却远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
“原专利只是一种检测方法的理论,需要夜以继日地通过大量试验记录来验证。我们当时租了一套大的复式单位,二楼是宿舍,一楼是实验室。实验数据记录仪一刻不停地滴答作响,而我们每天就伴着仪器的滴答声入睡,有时半夜醒来,发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先生还在不断调整实验方案。有时,我们也需要去国内外到处寻找各种仪器仪表和零配件,然后将其组装成设备。”
尽管辛苦,但冯媛乐在其中。创始团队全部吃住在一起;他们买了一辆老旧的二手车,三天两头抛锚;小伙伴们还组织了一个小足球队,周末出去比赛,冯媛就在家给大家做炸酱面,一群年轻人也偶尔跑到夜店唱歌蹦迪。
冯媛公司最终推出的新产品因改善了传统电力系统检测方式,解决了客户“痛点”,因此销量大好。冯媛赚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一窍不通的开始与50年不变的手机号
尽管创新产品利润丰厚但回款极慢,且操作周期很长,而就在此时,一位“贵人”的出现再次扭转了冯媛的事业轨迹。
陶氏化学公司的高管找到冯媛,希望她能帮助销售化工原料。“我做决策时首先不会轻放过任何机会。”尽管对化工一窍不通,但冯媛还是接下了这个挑战。
“我发现家具如果在阳光的照射下,油漆颜色会变黄,而将陶氏给出的产品添加在木质漆涂料里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款在中国并未出现的产品在冯媛眼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她开始好奇,产品功效的背后是什么原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开始翻译成本的资料手册、产品说明书,从零开始自学。后期,她每天开着车去向各大涂料公司介绍这款产品,后备箱里放着她翻译的产品册和一袋袋样品。
因为在销售的过程中也要找工程师谈,所以冯媛曾对工程师承诺手机号码50年不变。这样的做法获得了很多工程师们的认可。“有些工程师就算跳槽到其他公司还是会买我的东西。”
冯媛公司的销售量慢慢从一年卖十几吨增长至上千吨,占据80%的市场,几乎垄断了行业内的半壁江山。2004年,她的銷售团队更是把一种特用化学品系列卖成大宗商品,以至于那家美国公司的销售代表直呼“传奇”。
不挣钱了?搞学术去!
“我曾经就是企业最大的瓶颈。”冯媛对于这点说得很坦诚。
财富的快速积累让冯媛在21世纪最初的十年过着相当闲适的日子。打高尔夫、学骑马、滑雪,甚至2006年跑到美国学飞行、学航海……那时的她只偶尔回到公司坐坐。
一天,冯媛收到一封邮件,她得知自己公司所经销的一种化学品即将停产。而这款产品却是她经销品种中利润最好销量最稳定的。仿佛被什么击中一般,冯媛突然警醒。而当她感受到代理业务的危机,希望启动新方向时,回头看看她的团队,老臣们已经太久习惯于“天上掉馅饼”的日子,创业和创新的激情早已不复存在。
从那时起,冯媛就知道自己非离开不可。
“一方面,我离开,那些跟我有裙带关系的老臣就没有了安全感,他们或者离开,或者改变。另一方面,我自己如果不学习,也很难再给这个企业带来什么新的思维。”
冯媛选择回归校园,她说自己曾当局者迷,偏执、狂妄、自大等情绪也曾被她带入企业管理中,自己有心无力始终跳不出这样的怪圈,以至于很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她找不到解决的方案且时常感到无法突破自己。冯媛开始有意识地和公司保持距离,“远远地看着,我反而会更清楚问题出现在哪里。”同时她更努力地给新人成长的空间,甚至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以重新激发企业的活力。
“我特别喜欢回到课堂的那种感受,它带给我很多新的东西。”两年的EMBA课程结束后,冯媛说自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想对自己做出一些改变,中欧毕业后一年,她又考入荷兰奈耶诺德商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选择的研究方向正是家族企业管理。
相比于成功的企业家,如今的冯媛更爱自己的学者身份。五年的学术时光,她成为了冷峻的旁观者,不会再被做企业时的种种纸节或事务性工作所捆绑而患得患失,更加自由的生活使她萌生出一种另类的悟性。
知之越多,未知就越多。最近,冯媛开始研究家族企业创新,她说自己做学者没什么太强的企图心,也没想过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我只想凭着兴趣做下去,看看到底能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