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高校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5-30王媛
王媛
PBL模式概述
PBL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形式,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Barrous于1969年提出。这种模式充分强调了“主动式学习”,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与处理问题的整体水平等。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若打算运用PBL模式,一般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组,各讨论组的成员应该控制在4~6人之间。成员过少会降低学生的讨论热情,而成员过多会导致一些人无法参与讨论过程。小组确立完成后,应该结合详细的教学计划,为高校学生制定3~5个问题,将其当作学生在医学教学中的研讨方向引导与思维方向引导。这一部分问题应该尽量清晰地传达给高校学生,同时需要反复斟酌问题内容,优秀的问题必须和医学教学相吻合,循序渐进,既要保证命题的争议性,还不能延展得太远,防止离题使学生找不到方向。然后,高校教师应该指引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就分析成果展开小组之间的互动。最后,高校教师对各组的分析成果实施合理的评估与指导,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优化建议。
PBL模式的设计、评估与优化
高校在开展基于PBL模式下的医学教学活动时,首先应该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整项教学活动做出科学的计划。例如,把家兔当成实验对象的临床教学中,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分别是:第一,临床应用的具体步骤;第二,临床应用具有哪些手术类别;第三,各项步骤的终极目标;第四,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
在高校教师对医学教学实施了相关的课程设计后,就自行进入到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把医学教学设计好的课程问题与分析线索提供给学生,同时指引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实现学生对医学课程的全方位认识,激发出学生们的发散性思考方式。
在医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应该从讨论组的层面,获得一致性的建议与结果;另一方面,针对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应该按照具体状况,对问题展开整理,帮助学生处理这类问题,最终得到科学的处理方案。
下一步应该对教学活动实施必要的总结,在此时间段,必须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两项,分别是:第一,培养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在临床操作中,有效地描述现实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客观的评估,然后制订出科學的处理方案;第二,学生对本次实验活动做出评价,正视其中的优点与缺陷,并根据个人表现总结活动难点与重点,它可以反映出高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必须敢于面对实验中存在的缺陷。
现阶段,通过PBL模式下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PBL模式可以迅速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分析水平、操作水平、思维水平、创新意识以及观察能力等。从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PBL模式与传统的LBL模式相比较,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检测高校学生的综合水平时,发现这种模式对提高整体能力有一定的帮助。综合水平是根据高校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主要包含身体检查、疾病诊断与解决、发病历史等方面,针对这一部分的检测内容运用PBL模式的高校学生,综合能力要远远超过其它模式下的人员。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PBL模式在医学教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PBL模式的应用仍然存在着多种弊端。
首先,一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完备的基础知识,有可能不太适应PBL教学模式。他们的基础水平较差,考试成绩偏低,从而使其自信心大打折扣,而PBL模式在某些方面会要求高校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与表现,这样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不管是小组内部交流还是各组之间的沟通或是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一部分学生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进而加剧他们学习的不利状态。要想改善这类现象,需要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充分考虑这类学生的接受能力,保证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够达到合理的标准,并且每个讨论组都必须配备一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帮助。
其次,从高校教师的视角来看,许多教师对PBL模式缺乏深刻的认识,他们觉得PBL模式只是自学形式的延展,这种观点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直接造成在医学教学活动中不能较好地确立思考线索以及各种问题,从而致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等一系列后果。所以,应该加大对PBL模式的宣传与推广,号召大量的教育工作者,邀请具有影响力的演讲者为他们进行一场全方位的介绍,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错误理念,使这种教学方式得到较好的运用与发展。
不容置疑,PBL模式在高校医学教学工作中拥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PBL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课程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还要求高校教师充分地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关的问题以及学习过程,才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