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2018-05-30张洪马
张洪马
教师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带领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了解,还需要将阅读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他们放开思维,积极展开自由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合到阅读中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学生在展开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产生阅读欲望,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在教师的带动下进行课文阅读,在课余时间,孩子也会比较主动地找寻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继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首先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有所了解,进而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制定教学计划,学生一般都具有展现自己的欲望,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朗读、介绍课文等等形式展现自己的阅读状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兴趣,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文章阅读,在朗读的时候,学生不仅仅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尽可能地保证声音洪亮,而且为了流畅地完成阅读,学生必然需要对于整篇文章有十分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从而,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够对于文章有更为深入的阅读,对于文章内容的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学生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申请朗读课文,尝试着用不同的情感扮演课文中的多个角色进行朗读,这样的阅读互动趣味性比较浓厚,学生也会很积极地尝试扮演多个角色朗读,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主题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构建互动课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很难保持40分钟的注意力,出现分心的情况在所难免,而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感受到自己对于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就可以创设多样化的互动语文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同学以及语文教师多多沟通、交流,在课堂上构建良好的互动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诱导,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注,能够比较主动地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阅读,从多个角度展开阅读思考,优化阅读效果。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要给这篇文章起名叫做《金色的鱼钩》?这样起名有几层含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如果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也会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对于整篇文章的梗概有大致的了解,尝试着将文章标题与文章本身联系到一起,深入体会老班长利用鱼钩为小战士们钓鱼、做饭的时候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谈一谈老班长是怎样一个人?在与同学以及教师之间的互动中,学生的收获自然颇丰。结合读写活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创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交流与表达,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立阅读活动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写”来进行,尝试着让学生将阅读的所想所感写下来,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比较清晰地进行表达与总结,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候,也需要采用精读和粗读两种阅读形式,对于课文文本进行比较详细的阅读,而对于其他不太重要的内容大致阅读一遍就可以了,对于需要精读部分的文本,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遍写下文章中所出现的重点知识,或者是为学生布置自由发挥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小抄寫员》这篇文章以后,就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自由想象,想一想叙利奥的父亲在发现了叙利奥替自己进行抄写的秘密以后会有什么反应,在以后的日子里叙利奥还会替父亲抄写吗?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进行续写,学生对于续写课文往往会存在十分高的积极性,不仅仅将自己当做是一名阅读者,还能够当一次“小作家”,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续写结局,养成较强的主体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优化课堂学习效果。结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尝试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系与期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与同学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中学习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主体意识,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