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立南北分界线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榜首

2018-05-30

科学大观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界分界线南北

2009年,专家严格筛选出30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首次提出的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

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早在1908年就提出了中国南北分界(即秦岭—淮河)的观点,但在实际中却很难实现。

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首次为中国南北分界给出了定量、定位结果。

获百年地理发现之首

2009年,为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曾称为中国地学会)成立100周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协同中国地理学会发动全国地学工作者,评选中国境内100年来最有价值的地学大发现。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精选出30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首次提出的秦岭—淮河线”,这一观点的提出首次正确界定了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于认识我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南北分界的标志近年来已成为某些地方热门的建设项目。近年来,在“秦岭—淮河”一线,至少已建成三个与“中国南北分界”有关的标志,这些标志很快就成为“宣传热点和旅游热点”。其中,江苏淮安市内一座桥上建设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引起了很大争议,但迄今为止赞同者和反对者多集中在“标志”的建设程序是否“合法”,很少有人顾及“标志”的建设是否“科学”。不过,无休止的争议也让“中国南北分界”这一地学难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研究由来已久

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北方”与“南方”这种有特指意义的称谓来源久矣。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南方”与“北方”的分界似乎应当是在江(长江)淮(淮河)之间。

1908年,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在其所著的《新撰地文学》中首次提出“北岭淮水”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当时,与南岭相对应的北岭,即是现在的秦岭。但张相文以“秦岭—淮河”划线分南北的想法,在实际中却很难实现。因为秦岭不只是东西向一字排列的众多山头,而是南北纵横数十、数百公里的庞大山系;淮河,尤其是淮河下游,已難寻滔滔主流,所见的只是南北数十公里的水网。而当代学者多认为,“秦岭—淮河”不单纯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而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带”。此带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直到陕西的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同时,此带的南北,自然条件、地理风貌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陈全功教授表示,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南北分界”的划分标准是什么,有怎样的属性?是指具有自然属性呢?抑或是自然和人文属性的综合?“南北分界”究竟指的是“一条带”还是“一条线”?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表述。

首次定量定位

在陈全功教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谭忠厚依据《中国生态建设与草业开发专家系统》和《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气候、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数据,逐点计算适宜度,制成了《基于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将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图表明,中国南北分界具有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的综合属性,大致沿张相文和当代学者指出的走向与区域分布,南北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

事实上,陈全功教授师徒在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方面并没有局限于“带”,而是将“带”细化延伸到了“线”。具体做法是,将中国南北分界带顺经度各中点连线,即成为一条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向是西起四川省的平武县境内,经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略阳县、洋县、旬阳县,湖北省的郧西县,河南省的西峡县、新野县、汝南县,安徽省的阜阳市、蚌埠市(北距蚌埠市区约4.67公里),江苏省的泗洪县、淮安市(北距淮安市区约5.68公里),东至射阳县的海滨,总长度约1666.28公里。陈全功教授表示,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不仅首次为中国南北分界给出了定量、定位结果,同时还将为中国南北分界这个地学难题的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初衷为关注气候和粮食问题

陈全功表示,他更关心的问题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问题,也希望能借助对南北分界线的关注,进而重视中国的气候和粮食问题。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非常明显,它使青藏高原的嵩草草地严重退化,又使原先积温不足的东北成为玉米的主产区。有人预测说,随着气候变暖变湿,农牧交错带将向牧区大举“北移西进150公里”。

研究成果显示,农牧交错带并不是向牧区大举“北移西进”的,而是正在向农区快步“南移东进”的。“南移东进”意味着该地区的气候在变热、变干,就意味着草地的扩大,农地、林地的缩小。气候变异造成的生产力下降将会导致荒漠化。这也跟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系。农牧交错带向农区的快步逼近,显示了该地区的荒漠化进程正在加剧。一想到东北粮食主产区的荒漠化,这种前景确实令人揪心。中国的粮食安全值得警惕。

猜你喜欢

分界分界线南北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神回复
肖碧源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南北分界话秦岭(下)
余有画说
分界站运报一上报数据不一致问题的浅析与对策
登秦岭太白山 观南北分界线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南北冰雪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