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世界各国如何鼓励生育

2018-05-30

科学大观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少子产假津贴

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面临着少子化、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看看他们是如何鼓励生育的。

日本

多个举措

鼓励生育

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日本正陷入高龄化和少子化泥潭,也通过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和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等种种应对少子化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战略,试图提高生育率,但收效甚微。

日本政府从儿童补贴、保育设施、职场支援、税收优惠等几个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如为了鼓励生育,日本从1972年起就断续施行了儿童津贴制度,每月补贴数千日元。早期的儿童津贴制度对儿童年龄等有较多限制,有些仅限于儿童3岁以前或者6岁以前,并且对家庭收入有限制。而2010年施行的儿童津贴制度则取消了家庭所得限制,规定15岁前每月可领取1.3万日元。2012年这一政策又有变化,对家庭所得有所要求,并且对3岁以下和3岁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实行1.5万日元和1万日元的差异补贴。考虑到巨大的育儿成本,这一津贴只不过杯水车薪,有研究指出其對提高出生率并无实质性意义。

韩国在1960年初开始控制人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1964年之后,韩国开展了大范围的计划生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和鼓励人们采用避孕方法,生育率随之下降到1995年的1.65。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了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并针对结婚、生育、子女养育等环节制定了奖励政策。例如,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但是,这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效果也不明显。

俄罗斯政府为了扭转人口负增长可谓是煞费苦心。俄罗斯的一个州甚至将每年的9月12日设为“怀孕日”,这天所有的已婚夫妇都可以放假,以便专心在家“造人”。2006年,俄罗斯颁布实施了“母亲基金”法案,从收入、教育、住房、就业及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深入挖掘了俄罗斯人口增长潜力,这个法案对生育第二个以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提供补贴。从2013年开始,俄罗斯大多数共和国、州、边疆区和直辖市更是采取措施加大刺激生育的力度,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向生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提供每月5000卢布至11000卢布的资金支持。

在俄罗斯,生育子女多的妇女会被人们称为“英雄母亲”,不仅放产假3年,而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到产假期满。为了让女性在生育后没有后顾之忧,2013年12月俄国杜马通过法案,确保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可以有4年半的产假在家照顾子女,并且会获得一定的补助。为了鼓励在职女性也积极生育,还规定产假时间算入工龄,女性可以随时要求返回工作岗位。近些年的生育鼓励政策,不仅让俄罗斯的生育率从1999年的1.16回升到2012年的1.6,走出了“低生育率陷阱”,俄罗斯的出生率更是提高了30%。

新加坡在1960年开始推行“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急剧下降,从1963年的5.01下降到1977年的1.82。当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持续了10年后,也就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对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认真检讨,取消了这个政策,并采取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的措施。

丹麦法律规定,孕妇从预产期前4周开始休假;产后有14周产假,这期间配偶享有两个星期的假期;在孩子出生14周后,夫妻双方还各有32周的“父母假”,可自由安排何时休假;夫妻双方能享有的带薪产假加起来最多可达52周。

丹麦政府提供的生育津贴按周计算,根据产前工作时间及工资的不同有所区别。根据丹麦的最新规定,2012年生育津贴税前最高为每周3940丹麦克朗,2013年则为4005克朗。产妇在享受公司带薪假期间,政府用这一部分福利贴补公司在员工带薪产假工资上的开支。如果公司在产假期间支付的薪水低于政府的生育津贴,那么政府将补贴产妇其中的差额。

瑞典政府认为,生宝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父亲也必须承担责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对男性休产假做出规定的国家,瑞典语里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单词“papaleding”叫做“父亲休产假”。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在休产假上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

此外,根据瑞典法律规定,准妈妈们可以在预产期前7周开始休预产假,在孩子8岁或读完小学一年级之前,父母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时间缩短最多四分之一,比如,如果每天需要工作8个小时,带孩子的爸爸妈妈每天就只需要工作6个小时。

2003年,西班牙的一个小镇推出了一项史上最萌的生育鼓励政策:每生一个宝宝就奖励一头价值300美元的伊比利亚小奶猪。事实上,由于经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西班牙的生育率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西班牙政府为了鼓励年轻人生育,对生育孩子的父母每个月补贴300欧元,生育的子女越多,补贴的额度就越大。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如何提高生育率已成了德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德国政府规定,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当于税后月收入2/3的补贴,每月最高可达1800欧元。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继续停职两个月,则可享受14个月的补贴,即最高为2.52万欧元的生育福利津贴。然而,尽管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措施,1970年—2006年,德国的总生育率仍然从2.0下降到1.3,是世界上生育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其他欧洲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鼓励生育的政策收效甚微。

猜你喜欢

少子产假津贴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少子化
图表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经济学视角下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休了一年产假 杨幂正在“满血复活”
女职工流产能享受产假吗?
“180万津贴招不来人”的无声提醒
少子化冲击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