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让音乐课堂更有活力
2018-05-30刘玲
刘玲
大多数教师囿于应试,将音乐教学视为传授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能的任务,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问、对话等频繁出现于音乐课堂,但透过这些频繁现象的背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当前音乐课堂互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于互动形式
部分教师对互动的理解有偏差,以“精彩”的导入活跃课堂气氛,但这种“互动”空有形式,忽略了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没有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缺乏关注差异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坐在前排、成绩优秀、活跃度高的学生关注度高,他们回答积极,易引起教师的注意,他们在日常交往中与教师的关系融洽,自然易受到教师的表扬。成绩、性别之间存有差异,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部分学生缺少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加以引导,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独霸主导权利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什么、如何教、提问谁,学生只能听从安排。教师的备课多采用唱歌、欣赏歌曲的模式,经常寻求一些简单的方式备课,缺乏二次备课和自己的思考,导致音乐课程单一化。以空洞的语言评价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评价缺乏针对性,缺少让学生改进的动力。
互动形式单一
课堂互动包括师生、生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但部分课堂互动形式单一,以师生互动为主,生生间的互动极为罕见。多媒体应用愈来愈频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辅助达到高水平的教学,但部分教师将多媒体手段视为滥用媒体元素。音乐能引起人的情感波动,教师应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但部分教师未投入情感的互动,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小学音乐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把握原则,开展互动
一是公平性。学生的身心发展、受教育情况存在差异,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不能将学生按成绩好坏、智商高低进行区分,甚至区别对待,而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呵护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二是主体性。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留有主动探学的空间,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三是应变性。课堂教学是按预设而循序展开的,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思想,他们的回答会偏离我们的预期,容易出现非期待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变预设思路为巧妙引导,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聪明才智,寻找出解决的方案;四是情境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创作背景、音乐主题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内容。
强化设计,创设氛围
教师要创设和谐、轻松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开启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要优化导课设计,以良好的导入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如在《春来了》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播放《春晓》童声合唱,并让大家随音乐做动作,提出问题:“你们对刚才听到的歌曲中的歌词熟悉吗?歌词是古诗《春晓》中的诗句,谁来说说是哪个朝代哪位大诗人的古诗?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为古诗加入好听的旋律,变成一首歌曲,想不想唱一唱?”小学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设课环节创设愉悦的氛围,以古诗引入新课的学习,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前提。在音乐学习中,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如在《生肖乐园》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以歌曲范唱《十二生肖歌》,提出问题:“十二个小动物谁排在第一?后面依次是谁?这些小动物各有特点,歌词中把它们写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有节奏地跟着老师来读读歌词吧。”
把握技巧,合理评价
教师要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将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技巧,问题不能过难,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令他们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问题过于简单,就缺乏挑战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合理调控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学生步步深入,营造富有活力的音乐课堂。教师要以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应从发展的角度评價,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丰富手段,提高效果
教师要创设多种互动手段,开展小组互动、生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形成共同参与的意识。教师要将打击乐器融入课堂,为学生伴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乐器带来的美感。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能提高他们对节奏的掌控能力。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智慧,用矿泉水瓶装上沙子替代沙锤,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快乐。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师生、生生、小组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的交流,从而构建富有活力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