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一下学生易错字选析

2018-05-30唐玲金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会意引申为错字

唐玲 金棋

易错字包括错字与别字。学生写错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科学讲解字的构形原理,学生识记生字时不理解,感觉无趣味,主要靠死记硬背,时间稍长就容易搞混、忘记。所以,科学讲解汉字很关键,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是学生减少错别字的有效方法。本文依据汉字科学知识选析学生易错字,供老师们参考。

一、错字

(一)笔画错误

1.多笔画

春:错将“日”写成“目”,源于学生不知“日”是意符。告诉学生:暖“日”使草木萌发而带来“春”天,“目”看不来“春”天。

吃:错将右旁“乞”写成

“气”。“吃”在古文字里是“气”旁,如小篆“■”。本义是结巴,即口吃,“气”表音也兼表结巴说话气流不畅之意。后与“喫”(吞咽食物)混用,逐渐写作“吃”,音符成“乞”,比“气”少一画,这是古人为了写得简便而简化。

北:错写成“兆”或“■”,右旁多一画,是师生不理解所致。北,甲骨文作“■”,会意字,是两人背对背的形状,抬起的胳膊变成了楷书“北”的左旁短横、右旁短撇,所以上部是一画,其余笔画是人的身体和腿。“北”的本义是脊背,比如“追亡逐北”。由于古人习惯面阳背阴,引申将背对的方向称为北。“北”作了方位词后,古人加“肉月旁”造“背”字。

2.少笔画

低:错将右旁“氐”(dǐ)写成“氏”(shì)。“氐”是指事字,在“氏”下加一点,表示根本之意。“低”从人氐声,氐兼表下面之意,与高相对。相关字“底”,从广(大房屋)氐声,氐兼表底部之意。学生理解了“氐”的音义和在构字中的作用,就不会写错了。

直、真:错将两字中间少写一横。《新华字典》“新旧字形对照表”中,“直”的旧字形“■”,从十从目从乚(yǐn,矩尺,表示端直),会意眼睛直视十字标杆,本义是不弯曲。1965年国家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以下简称《字形表》),规范新字形为“直”,即把“乚”与“目”相接,“目”的底横被包进后成为第三横。理解了“直”的构形,“植、值、殖、置”等字就不会错了。“真”,楷体已失理据,溯源古字麻烦,可让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在“直”下面加撇、点即可。此二字系统地学习,省时高效。

3.改变笔形

笑:错把下部写成“天”。“笑”以“夭”为音符,因为二字的韵母都是“ɑo”,“天”不能作“笑”的音符。

采:错写成“釆”(音biàn)。采,8画,从爫(爪)从木,会意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叶子。直观而形象,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釆,7画,金文作“■”,像兽足印迹。狩猎时常凭兽的足迹辨别野兽,故引申为辨别、分别。后来只作偏旁,作意符常表示辨别之意。如“悉”从釆从心,会意细致地辨识兽足印,引申为详细了解、知道,如“熟悉”“获悉”。

找:错写成“我”。二字形近,都带有“戈”。辨析:“找”是合体字,“我”是独体字。“找”,从手从戈,原本是“划”的异体字,后来用以表示寻找之意。根据“理据重构”规律,可理解为手持戈去“找”寻重要的东西。“我”,甲骨文作“■”,像刃部有齿的斧钺形武器,金文作“■”,商朝商王开始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后来以假借义为主,斧钺义逐渐不用。其实,学生明白了“找”的理据,就容易区别“我”了。

4.拆分笔画

象:错把第六笔“丿”拆为两笔,写成12画——旧字形就是这么写的。《字形表》规范的新字形“象”是11画,是把旧字形的第五笔短竖、第七笔撇合为第六笔长撇,这样写得快而顺。

晚:将右旁“免”写错,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将右旁第六笔“丿”拆为两笔,写成8画“■”。纠正方法同上述“象”字。另一种是把“免”错写成了“兔”,不知“免”“晚”二字的韵母都是“ɑn”,“晚”用“免”作音符,而不能用“兔”作音符。“免”“兔”形近也容易混淆,学生如果知道“兔”的一点表示兔子的短尾巴,就能区分二字了。如果展示“兔”的甲骨文“■”、秦隶“■”,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兔”有一点,而不会弄混了。

(二)偏旁错误

这里指把合体字的甲偏旁写成了乙偏旁,写错的主要原因是不明白两个偏旁的形音义。明白了,一般就不会错了。

1.爬:将“爪”错写成“瓜”。

爪,人的手,“爬”的本义是搔抓,所以用“爪”作意符。引申为手脚着地前行,如“爬行”“爬虫”,又引申为手脚攀缘而上,如“爬山”“爬竿”。

瓜,小篆作“■”,像瓜藤下结的一个圆瓜。楷体“瓜”比“爪”多的提和点,就是那个圆瓜形。“瓜”作意符表示瓜果、果实等义,如“瓢、瓤、瓣”。

2.故、放:将右旁“攵”错写成“夂”。

攵,4画,音pū,是“攴”的变形。攴,金文作“■”,从又(手),手拿带杈棍之形,会意敲击或做事,是“扑”的初文。组字如“敲”,从攴高声。“攴”在古隶中多写成“攵”,即“反文旁”。由“攵”理解“故”,从古从攵,会意古人做的事情,古兼表音。放,从方从攵,会意驱逐、流放到远方,“方”兼表音。本义是驱逐、流放,引申为释放、开放、放学等。

夂,3画,音zhǐ,是右脚趾(甲骨文作“■”)的倒形(■,“夂”的捺是右脚大趾),作意符表示脚或脚的动作等义,如“处、夏、麦、复”。

二、别字

写别字多因字的形近、音同或音近。

(一)形近

1.处-外:“夂”“夕”形近,同样要明白两个偏旁的形音义。

夂,右脚趾,作意符与走路有关。处(chǔ),从夂卜声,本义是(走路)停止、止息,如“日夜不处”(《孙子·军争》)。引申为居,处在,如“处尊居显”“养尊处优”。又引申为存在,置身,如“设身处地”“处世”。由“停止”又引申为决断,如“处理”。以上作动词。由“处在”引申为地方,作名词,音chù,如“办事处”“处所”“长处”。

夕,本与“月”是一個字,甲骨文“■”“■”都是半月形。后来分化,把中间有一画(表示月光)的“■”表示“月”,没有一画的“■”表示“夕”。看汉隶“■”“■”可知,“夕”的点是半月“■”的月弦,不能出头写成“夂”。本义是日暮,如“夕阳”,引申指夜晚,如“七夕”“竟夕起相思”。“夕”作意符表示日暮、夜晚义,如“梦、名”。外,从夕从卜,会意晚上占卜,古代规矩是早上占卜,晚上占卜是例外之事。引申指外边,与“内”相对,如“门外”“国外”。

2.运-远:二字都有表示走路的“辶”的意符,区别在音符。

运,以“云”为音符,二字音节都是“yun”。“远”以“元”为音符,音节都是“yuan”。掌握了“云”“元”的音和形,一般就不会写错。但是,“云”“元”二字形近,有些学生还是会搞混。教师出示“云”的甲骨文“■”,使学生明白了“云”的下部“厶”由云的形状变来;讲清楚“元”的本义是人头,下部的“儿”是人身。清楚了二字的形义,应该就不会错了。

3.休-体:右旁“木”“本”形近。

休,从亻从木,会意人依树休息,引申为停止、完结,如“争吵不休”。

体,从亻从本,会意身体是人之根本,引申指身体的一部分,如“五体投地”。

(二)同音字

1.各-个

各,从夂(脚趾)从口(穴居的洞口),会意有人到来。此义后来写作“客”。因来人进入的是具体一个房间,引申为每个、自个、彼此不同的,如“各个房间”“全省各地”。

个,由“介”减省第三笔撇而来。本义指单个人,引申为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2.玩-完:都是“元”为音符,关键是理解意符“玉”“宀”的形义。

玩,左旁“”不是“王”是“玉”,2009年国家发布的《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规范为“斜玉旁”。“玩”的本义是把玩玉,引申为玩耍。

完,上部“宀”表示房屋,本义是房屋修建得完好无缺,引申为完整、完全、完好。

3.坐-座:理解二字的前后关系就容易记住了。

坐,会意字,从二人从土,像两人对坐在土(地面)上之形。古人曾有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坐法,如“坐井观天”。后来臀部在凳、椅上也为坐。引申为乘、搭,如“坐汽车”。

座,由“坐”引申为停坐的地方,由动词变成名词,为了区别字义,后来就加意符“广”(大房屋)写作“座”。如“座次”“满座”。引申为量词,用于大而固定的物体,如“一座山”“一座塔”。在现代文中,“坐”是动词,“座”是名词,指座位。

猜你喜欢

会意引申为错字
兔死狗烹
易错字 来提醒
“会意”读书法
错字在身边
60秒找错字
连一连
60秒找错字
神奇汉字
以读悟情 以读会意——学会朗读与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