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发呆不会写,怎么办
2018-05-30何捷
何捷
很多一线教师都感觉,教作文,常让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遇。
当我们一腔热血、满心欢喜地实施教学,自以为这么教,所有学生一定会写的时候,只要一开始写,窘况就让自己哑口无言,哭笑不得。之前所有的教学愿望都化为乌有。为什么?因为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班级中至少有两三个同学,只是坐着发呆,就是写不出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回答也简单,也直接,就一句“我真的不会”。不会,所以不写;不写,所以老师又教一遍。更让我们无语的是,教的过程中,他也频频点头,表示接受,教完之后让他开始写,他又一次陷入发呆状态。于是,有雅量的老师只好说:好,没关系,没关系,待会儿听听同学是怎么写的。一次两次这样的交锋之后,当事人可能就养成习惯了,只要开始写就发呆;老师可能放弃了——毕竟班上还有那么多学生。
类似这样启而不发的情况,几乎每次都存在,让一线教师感到无比头疼。究竟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家大可不必自责,每一个有今天的写作状态的学生,除了教学没有找到适合他的方法之外,还和他的生活环境、交往历程、父母教育、阅读水平等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写作是综合素养的最佳体现。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相对于阅读而言,学生写作水平的分化程度更容易被老师觉察,因为学生已经把他的写作结果呈现在教师面前,所以更容易让老师判断问题所在。可见,写作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很直接,也很突出。教学,不是万能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猛药”。孟子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老师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不是有求必应的观世音菩萨——民国时期曾有人用“观世音菩萨”五个字来总结写作教学的秘密,非常贴切。但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学生而言,我们可能要有“菩萨心肠”,有容乃大,眼睁睁容忍他在课堂上虚度时光。难道说,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也不尽然,我跟大家分享几种专门针对这类情况的方法。
别发呆了,为他准备一些范文,在实在写不出时,就请他抄写范文。要求只有一条,范文什么样,你就怎么抄。工整、规范、按部就班。抄写,就是眼睛、手头、心头,三位一体的合作方式。抄得多了,可能会逐渐帮助他建构起文章写作的图示。相信大家都记得,范文中最经典的就是《桂林山水》。当学生抄了几遍,能背诵“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你会发现这样的句子会被直接套用到写家乡的任何一条小河,任何一种水系。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套用句式写假话!请注意,我们这次谈论的学情很特别——宁可发呆,什么都写不出来。面对这样的学生,能写出来,就是一种进步,至少是眼前看得见的关键性进步。
面对这样的学生,应该更多宽容,同时应该给予更多的辅助,提供支架,帮助写出来。甚至可以主张师生、生生合作,促进其完成。合作的方式很多种,例如,教师叙述,学生记录;同伴出谋划策,学生用写将大家的表述进行组合。在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合作中,借助他人的力量,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强调一点,为了鼓励他,这篇文章属于这个特殊的作者一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在每次参加集体写作活动时,至少都能写出文章,获得成功的感受。相信大家不会吝啬帮助同伴的,也相信假以时日,这个特殊的学生能够有所长进。
还有一种合作的方式更为立竿见影:教师事先为这一类的学生设计好类似填词方式的语段,让其填充完成。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要写的文章事先写好下水文,隐去其中的关键部分,改换成填空形式出现。第二步,将语段交给学生,让其认真阅读。第三步,当大家开始写的时候,就让其在需要填空的地方,填写下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自己独特的语言,与原来的语段内容联合形成一个全新的语段。最后,让其连起来读一读,完成习作。此文的著作权归学生本人。大家一定发现了,面对这样的习作学困生,我们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让他能够先写出来,能够迈出关键的一步。
实在无法组织语言表达的,不能按照教师指导有条理写的,不如退回到起点,从流水账写起。不要小看流水账,流水賬也有着自己的“条理”。所谓流水账的“条理”就是“流水”: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按照思考的前后排位,有条不紊地表达。只不过,过程中不要求有变化,不强调“文似看山不喜平”,不主张用技巧润色,原原本本写出来。这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锻炼的目的还是只有一个——让学生先写出来。我们一再强调,当学情如此的情况下,教法要有变化。例如,一个学生写下的流水账是这样的:
我家的厨房里有:对开门冰箱、微波炉、水池、水龙头、净水器、热水器、窗户、煤气灶、抽油烟机、生抽、老抽、醋、鱼露、蚝油、花生油、山茶油、橄榄油、筷子、调羹、碗、盘子、菜刀、水果刀、小刀、剪刀、鸡骨剪、叉子、柜子、架子、篮子、电灯、面粉、饺子粉、油炸粉、嫩肉粉、桌子、平底锅、高压锅、不粘锅、电磁炉、鸡蛋、鸭蛋、孜然、咖喱、椒盐、白胡椒粉、黑胡椒粉、草莓酱、菠萝酱、苹果酱、盐、味精、糖、老酒、葡萄酒、热水壶、保温瓶、保温杯……对了,还有妈妈放的蟑螂药。
千万不要小看流水账,面对学情低谷,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流水账,就是学生放胆表达时最为自然、放松的形式。他们卸下心理包袱,一门心思只管往下写。写时思维是活跃的,记忆中厨房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浮现在眼前,哪怕是角落里的“蟑螂药”也没有被遗忘。再一读,你会发现这样的流水账很有意思,能勾连记忆,有助于充实原始素材。例如写到“冰箱”,随即牵引出“微波炉、净水器、热水器、煤气灶、抽油烟机”等家电,虽然其中夹杂着“水池、水龙头”,但并不影响整体的思维连贯性,而小小的“跳跃”正是儿童思维的特征。再如写到“孜然”,顺带就写出了“咖喱、椒盐、白胡椒粉、黑胡椒粉、草莓酱、菠萝酱、苹果酱、盐、味精、糖”,一系列调味品摆出来了,整个厨房就变得热闹和生活化了。有个学生说“如果不是这样的‘流水账,我到老也不会发现厨房这么有意思,像个宝库”。流水账式的片段写作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下笔将记忆思维中的信号转化为文字。文字相互间若即若离地关联,句式自由无限定,在完成的那一刻,必定迎来成功的喜悦。他们认为“这简直太简单啦”。经常开展此类练习,学生在多次重复后,思维和表达的转化通道逐渐被建立,转化就更加顺畅,“一想到就能写下来”将成为条件反射,最终成为言为心声的有效表达。类似这样的设计还有:写出妈妈为你做过的事;老师的“一日工作细目表”;我所知道的零食;奶茶的100种喝法;回形针的另类用途;儿时傻事汇总;我的书目;睡姿大展示;吃相大比拼……设计的原则就是能让学生畅快地“写出来”。
最后,实在连笔都懒得动的学生有没有呢?必须承认有。坚决不写,怎么鼓励都不动笔的学生,那就让他去读吧。读一读课文也好,不要浪费时间,毕竟读也是积累。当然,我们要以菩萨心肠去对待。因为这一类学生,他本质上不是不愿意写,是他能力不能及,所以我们也不能着急。
请不断告诉自己:并非每一个学生在习作课上都要学会写作。除了写作,人生必定有另外一条路,也通向罗马。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